APP下载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和伊犁土语元音声学特征对比分析

2018-08-14佘依文魏玉清杨新璐

现代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元音

佘依文 魏玉清 杨新璐

摘 要:本文选取维吾尔语CVC结构单音节词为语音材料,以来自新疆喀什地区和伊犁地区的10名女性发音人为研究对象,对喀什地区和伊犁地区方言元音的特征进行了声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元音格局图来看,伊犁地区发音人在发元音[i][e][?]时,整体靠前,并高于喀什地区发音人。伊犁地区发音人在发元音[u][o][ɑ][y]和[?]时,比喀什地区发音人整体靠后。统计分析的结果表示,喀什市方言和伊犁地区方言中的元音[ɑ]和[o]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喀什土语 伊犁土语 元音

一、引言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为粘着语类型,其音节结构的主要形式有六种:V、VC、CV、VCC、CVC、CVCC。学者们将维吾尔语划分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罗布方言三大方言区,并把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纳入中心方言区。本文选择新疆伊犁和喀什两个地区作为研究区,探讨这两个地区方言元音系统的异同。现代维吾尔语总共有八个元音音位:[i][y][ɑ][u][e][o][?][?][1]。程试提到喀什市方言的音位数目与文学语言基本一致,共有30个音位,其中8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没有[f]音位[2]。

本文从语音层面分析维吾尔语,由于在词音层,同一词内不同音节中的元音之间的共现关系受元音和谐规律的制约[3],所以为了避免同一词内的元音受元音和谐规律的影响产生音变,元音负载词均为CVC结构的单音节词,即将维吾尔语控制在相同的CVC语音环境下,研究维语发音人在发元音时舌位的高低前后。该研究对于认识维吾尔语的语音格局特征是有一定意义的。元音格局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化的表现,整个的分布关系等等[4]。通过实验可以大致了解维吾尔语元音在CVC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和分布特征。通过选取来自新疆伊犁和喀什地区的10名女性发音人为研究对象,笔者对这两个地区的元音系统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录维吾尔语方言的语音特征。

二、实验方法

(一)语音材料

实验语料均为选自《现代维吾尔语元音的实验语音学研究》中的85个单音节词,音节结构为CVC结构。辅音涵盖了维吾尔语中的爆破音、摩擦音、塞擦音和边音,元音涵盖了维吾尔语中的8个元音。发音人共读:85(目标词)×3(重复次数)=255个单词。

(二)发音人

10名女性发音人,分别来自喀什地区和伊犁地区,年龄在17~21岁之间,均为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从家乡来乌鲁木齐时间不超过半年,没有任何听力或语言障碍。

(三)录音和数据采集方法

录音在新疆师范大学语音实验室完成,实验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外置声卡,并使用专用降噪森海塞尔耳机进行录制。另外使用一台小型笔记本定时播放幻灯片,幻灯片中显示每个维吾尔语单词。每个人在录音之前会进行预实验,待发音人熟悉流程后开始正式实验。

(四)分析方法

元音的切分和标注的整个过程都借助Praat[5]完成。首先,结合波形图和频谱图切分出元音部分;其次,提取出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然后,以F1为纵坐标,F2为横坐标作声学元音图对元音进行分析。第一共振峰表示发音的开口度,即舌位的高低,当第一共振峰的数值越大时,开口度越大,即舌位越低,当第一共振峰的数值越小时,开口度越小,即舌位越高。第二共振峰表示舌位的前后,当第二共振峰的值越大时,舌位越靠前,当第二共振峰的值越小时,舌位越靠后。最后,采用元音处理脚本提取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在软件中对元音的标注如下图所示:

三、结果分析

(一)喀什地区发音人和伊犁地区发音人声学元音图对比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和对比每个元音的特征,对元音的格局有整体地把握,本文使用Joos型声学元音图。Joos将F1、F2分别与舌位的高低、前后建立起对应的关系,提出以F1为舌位的高低维度(线性标度或对数标度),F2为舌位的前后维度(对数标度)的声学元音图[6]。由于每个元音人发音时有一定的离散度,因此,通过取F1和F2的平均数得到两个地区的元音格局图(图2,图3)。

下面分别讨论喀什方言和伊犁方言的元音格局:

1.[i]和[e]音位:元音[i]的第一共振峰相对较小,位于声位图中较高位置,是最高的元音,而第二共振峰仅次于元音[e],较元音[e]相对靠后。从图中可以看出,喀什和伊犁地区元音[i]和[e]的相对位置是一致的,元音[i]在声位图中都位于[e]的右上方。传统语音学认为元音[i]在大多数语音环境中的发音比元音i舌位较低,相当于元音[7]。

2.[y]和[?]音位:[y]的第一共振峰值大致与元音[i]相等,也是F1值偏小,位于声位图的最高位置,而第二共振峰值为[i]和[u]的中间值,发音相对居中。[?]的第一共振峰值比[y]略大,发音较y来说略低,第二共振峰值也居于[i]和[u]之间,峰值与[y]相近,这个音相对居中。在元音声位图中,[y]位于[?]的正上方位置。

3.[u]和[o]的音位:[u]的第一共振峰值与[i]和[y]大致相等,峰值较其他音都相对较低,这个音发音相对偏高,在维吾尔语元音中同属于高元音,第二共振峰值较小,排在八个元音的第二位,相对其他元音来说靠后,属于后元音。而元音[o]的第一共振峰值大于[u],较元音[u]来说发音略低,第二共振峰值最小,是最靠后的元音,也屬于后元音。在维吾尔语中,元音[o]最靠后是一个显著性的特征。

4.[?]的音位:[?]的第一共振峰与其他元音相比较大,排在第二位,仅小于元音[ɑ],这个音发音相对较低。第二共振峰仅小于[i]和[e],发音也相对靠前。

5.[ɑ]的音位:[ɑ]的第一共振峰值最大,在维吾尔元音中属于最低的元音,第二共振峰值仅大于[o]和[u],发音相对靠后,仅比[o]和[u]的稍微靠前。

为了进一步对比两个地区元音格局的差异,图4呈现出女性发音人声学元音图的差异,其中虚线表示伊犁地区女生的元音格局图,实线表示喀什地区女生的元音格局图。

图4的结果显示:(1)元音[i]的F1(喀什509Hz,伊犁497Hz)比较接近,开口度都是比较小的元音,F2(喀什2201Hz,伊犁2269Hz)有一定的差异。伊犁地区F2的值大于喀什地区,说明伊犁地区发音相对靠前。因此在发元音[i]时,喀什地区的开口度比伊犁地区略大,即喀什地区元音[i]略低,而且喀什地区比伊犁地区发音靠后一些。(2)元音[y]的F1(喀什498Hz,伊犁508Hz)差异也不大,但伊犁地区F1值略大,伊犁地区开口度稍大,F2(喀什1882Hz,伊犁1854Hz),伊犁地区F2值较小,发音相对靠后。因此在发元音[y]时,喀什地区的开口度较小,即这个音比伊犁地区稍微高一些,而且喀什地區的比伊犁地区稍微靠前。(3)元音[e]的F1(喀什585Hz,伊犁536Hz)有一定的差异,伊犁地区的F1值偏小,开口度比喀什地区小,这个音比喀什地区偏高,F2(喀什2265Hz,伊犁2376Hz)差异较大,伊犁地区的F2值比喀什地区大,比喀什地区靠前。因此在发元音[e]时,喀什地区较伊犁地区偏低,且比伊犁地区靠后。(4)元音[?]的F1(喀什573Hz,伊犁548Hz),喀什的F1值大于伊犁地区,开口度比伊犁地区的大,这个音略低于伊犁地区,F2(喀什1894Hz,伊犁1820Hz)也是喀什地区大于伊犁地区,喀什地区比伊犁地区相对靠前。因此在发元音?时,喀什地区较伊犁地区偏低且靠前。(5)元音[u]的F1(喀什517Hz,伊犁510Hz)基本相等,喀什F1值略大,喀什地区开口度稍大,F2(喀什1152Hz,伊犁1121Hz)喀什地区比伊犁地区大,喀什地区舌位比伊犁地区靠前。因此在发元音u时,喀什地区较伊犁地区偏低且靠前。(6)元音[o]的F1(喀什618Hz,伊犁592Hz)喀什地区大于伊犁地区,喀什地区开口度大于伊犁地区,F2(喀什1155Hz,伊犁1110Hz)喀什地区的值大于伊犁地区,这个音较伊犁地区靠前。因此在发元音[o]时,喀什地区较伊犁地区偏低且靠前。(7)元音[?]的F1(喀什825Hz,伊犁780Hz),F2(喀什2007Hz,伊犁2034Hz)。其中,喀什地区的F1值大于伊犁地区,F2值小于伊犁地区,说明在发元音[?]时,喀什地区比伊犁地区偏低且靠后。(8)元音[ɑ]的F1(喀什859Hz,伊犁888Hz),F2(喀什1545Hz,伊犁1479Hz)。其中,喀什地区F1值小于伊犁地区,F2值大于伊犁地区,说明在发元音[ɑ]时,喀什地区比伊犁地区偏高且相对靠前。

以往的研究从声学语音学的观点出发,将现代维吾尔语元音的音值界定如下:[i][e][?][y]和[?]是典型的前元音,[ɑ]是央元音,而[u][o]是后元音[8]。那么,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前元音[i][e][?]来说,伊犁地区发音人的F2值整体大于喀什地区的发音人,说明伊犁土语中这三个前元音相对喀什土语靠前;然而,F1值与喀什土语相比都偏小,说明伊犁地区发音人元音的开口度在发这三个前元音时均小于喀什地区发音人。对于后元音[u][o][ɑ]而言,伊犁地区发音人F2的值整体小于喀什地区发音人,说明伊犁土语后元音整体比喀什土语靠后。此外,对于前元音[y]和[?]来说,伊犁土语元音的F2值也小于喀什土语,这说明在发前元音[y]和[?]时,伊犁土语也比喀什土语靠后。我们进一步对两个地区发音人的元音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元音格局图与每个元音的分布有很大的契合度(图5,图6)。

(二)喀什地区发音人和伊犁地区发音人共振峰对比分析

为了对提取的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更好地对比喀什和伊犁地区元音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SPSS软件分别对8个元音的F1和F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喀什土语和伊犁土语的元音ɑ和o在F1和F2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F1:t(ɑ)=-3.532,p=0.000;F2:t(ɑ)=2.764,p=0.006;F1:t(o)=3.243,p=0.001;F2:t(o)=3.212,p=0.002。

四、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喀什土语和伊犁土语的单元音格局较为相似,但是每个元音的开口度和发音舌位前后均存在差异。伊犁地区发音人在发元音[i][e][?]时,整体靠前,并高于喀什地区发音人。伊犁地区发音人在发元音[u]、[o][ɑ][y]和[?]时,比喀什地区发音人整体靠后。本研究的研究语料仅限于CVC结构的单音节孤立词,今后的研究还需要探讨元音在不同位置的变化以及连续语流中元音的声学表现。

参考文献:

[1]鲍怀翘,阿西木.维吾尔语元音声学初步分析[J].民族语文,1988,(5).

[2]程试.维吾尔语喀什市方言语音特点[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4).

[3]易斌.现代维吾尔语元音格局分析[J].少数民族语言与双语研究,2006,(1):141-144.

[4]石锋,刘劲荣.拉祜语的元音格局[J].少数民族语言研究,2006,(2).

[5]P.Boersma,D Weenink.Praat:Doing ph

onetics by computer[Computer program].Version 6.0.17,2016.Accessed 5/07/2016 from http://www.praat.org/.

[6]王萍,贝先明,石锋.元音的三维空间[J].当代语言学,2010,(3):241-251.

[7]易斌.现代维吾尔语元音的实验语音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8]鲍怀翘,阿西木.维吾尔语元音声学初步分析[J].民族语文,1988,(5).

Acoustic Study of Vowels in Kashgar and Yili Dialects of Uyghur

She Yiwen,Wei Yuqing,Yang Xinl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Wulumuqi 830054,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selected CVC monosyllabic words as the stimuli and chose ten female speakers from Kashgar and Yili of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Acoustic studies of vowels in these two dialects were perform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Yili speakers produce[i][e][?],the position of tongue tip is further front and the height of tongue is higher than Kashgar speakers;Moreover,compared with Kashgar speakers,Yili speakers produce backed[u][o][ɑ][y]and[?].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irst formant(F1)and second formant(F2)of[ɑ]and[o]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se two dialects.

Key words:Kashgar dialect;Yili dialect;vowels

猜你喜欢

元音
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Short A Sounds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Playing with “ar”
元音字母“e”的发音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