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2018-08-14仲慧敏

文理导航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策略

仲慧敏

【摘 要】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认为四者之中,区域认知是基础,在区域认知中培养综合思维,在区域的地理实践中巩固综合思维,并形成人地协调观。文章以教材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为例,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可以说,这就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高中地理教学是否有效,最直接的指标就是看这些素养是否得到落实。那么,高中地理教师面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呢?我以《水循环和洋流》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在区域认知的过程中培养综合思维

在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中,我把区域认知作为基础。因为,地理的知识,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的。分区地理就是区域认知的最好试验田。于是,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区域认知来培养综合思维。

“水循环和洋流”虽然是着眼于全球,但不同区域有不同现象,也正因诸多不同区域才构成了整个地球的丰富多彩。讲授“水循环”时,我把长江流域作为探讨的区域,由“‘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流不尽”的问题开始,学生凭经验思考、谈论后,再结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学生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及水循环的环节,很快就明白了海陆间循环、陆地水循环是长江一年四季长流水的原因。同时,对水循环的种类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小的区域,学生易于认知。但多个小的区域,甚至诸多小区域连片成的整个地球,学生就困难了。这时,可借助视频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全球意识。比如学习“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时,学生通过视频把气压带、风带的状况“尽收眼底”,对气压与风的条带状分布的原因就可以结合气温、纬度、地球运动方向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了这些视频资源,学生学习时就仿佛在空中俯瞰,把研究、学习的内容全部置于视线之内,对各部分的具体地理形势也有了区域认识,思考问题时也就能各方面综合考虑而不限于“一隅”。

二、在对比分析中强化区域认知,优化综合思维

地理知识有理论上的共性,也有现实的特殊性。同一纬度,东西的区域可能不同,南北的区域也会不同。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将不同的区域进行对比,既能强化对该区域的认知,又能使综合思维得到优化。

比如“世界洋流的分布”,为什么同为副热带海区南北半球的流动方向相反?为什么副极地海区北半球有环流系统而南半球没有?为什么同一海区的东西部有的是寒流有的是暖流?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对这些区域细致地认知,然后才能互相对比异同,发现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压带、风带以及地形、地势等因素。就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同一气压带的海区因为南北半球的风向不同而洋流的方向不同。同一海区的东西部因为洋流来源不同、洋流的性质不同,来自高的纬度的洋流是寒流,来自低的纬度的洋流是暖流。

再如了解洋流对流经地的影响时,可以对比分析:为什么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是优良海港,而同纬度的格陵兰岛却为巨厚冰雪覆盖?就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摩尔曼斯克增温作用使它终年不冻。同样,“为什么欧洲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出16~20℃,甚至北极圈内的海港冬季也不结冰呢?”也是墨西哥暖流的原因。比较让我们更深刻地进行区域认知,也让我们综合思维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地理实践中完善综合思维,发展人地协调观

地理知识是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知识,实践性极强。理论学习固然重要,更需要在地理实践中体验、巩固。对任何一个地理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学习前还是学习后,都应该有个活动调查的环节,在地理实践的过程中帮助探究、形成知识或者促进消化课本知识,完善综合思维,从而有利于形成人地协调观,保护好地球,促进人类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后,我布置课外作业:“调查身边的生活,说说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你有什么启发?”同学们积极交流,有的从城市绿化,谈到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有的说河道清淤,促进了水循环;还有学生结合家乡山多水库多的情况,认识到水库解决了季节性降雨不均匀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谈到企业偷排导致水污染,或者山林遭滥砍乱伐而山泉枯竭的情况……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积极思考,趋利避害,促进了对水循环的思考、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巩固了“水资源总量虽平衡,但具体到不同区域是不同的”的观念,较好地渗透了人地协调观、发展了人地协调观,加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习得,有众多的途径。我把区域认知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地理实践是开展活动,综合思维是貫串二者的纽带,人地协调观是目标。概而言之,就是在区域里思维、活动,养成人地协调观。理顺这层关系,就能有序地教学,高效地教学。

【参考文献】

[1]林雪清.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洋流”.《地理教学》[J].2004(20)

[2] 牛书平. 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D].2007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