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2018-08-14梁厚英
梁厚英
【摘 要】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以及知识启蒙都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其中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经验和能力,运用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本文研究的就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
前言
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多数是概念与公式一类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本身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则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科学的提问是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找到答案的过程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的作用
(一)加强互动
课堂互动是新课改实行以来教师一直在追求的。新课改的文件中也明确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小学数学课堂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的积累只是一方面,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提问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学生知识掌握
小学数学虽然知识难度并不大。但小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小学数学依旧是枯燥且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回答和思考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提问主要是为了避免直接灌输所造成的枯燥感,学生在灌输式的教学下,学到的只是抽象的内容,对知识并没有足够的理解,也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开拓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打开,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是有目的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接收着教材上的内容,这远比直接阅读教材要更加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这种思维是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远比知识本身要更加实用。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问题过于泛滥
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只是知道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是有好处的,但提问真正的价值却没有理解。所以很多教师提问的数量很多,但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任何帮助。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式的提问,学生简单的进行回答,甚至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这种问题完全是无用功,只是占用了课堂的时间,教师没有深入到教学的难点中,学生也没有对知识加深理解,提问成为了一种形式。
(二)提问没有目的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还是过于随意,并没有认识到提问应该发挥的作用。这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提问仅仅是一种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检查,并没有其他目的。而知识讲解还是以灌输式为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教师开始增加提问的数量和形式,但实际上忽视了问题本身的价值,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也无法抓住知识重点和难点,教师不断引导才能保持课堂的节奏。
(三)问题难度不合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不同,教师的提问也应该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到作用。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选择的提问对象也是随机的,这就导致很多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多问题又过于简单,这类问题虽然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却不会对学生的思维起到锻炼作用。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设计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难度。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一)提问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在知识的难点、思维的转折点、规律的探求点、关键点这些位置上,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操作,将一个“圆”剪开并拼接成“长方形”。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就是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也是数学知识的一种规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完成操作,并引发对知识的思考,理解新的知识。学生在操作和回答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思维。
(二)提问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的语言并不是书面用语,也不是平时接触到的口头用语,比较抽象。要想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更容易理解,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提升学习信心。在小学数学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小月份规律的教学,用一句“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的顺口溜让学生可以记忆一生。
(三)提问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备课,每一个提问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难度,为不同的学生准备。这就是针对性提问,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以及理解能力决定的。问题的难度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数学思维。
结论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但提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让提问更加有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并丰富提问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宋建平.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17(20):67-68
[2]袁洪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97
[3]郑碧珂.魅力提问 快乐教学——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