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堂乏味现象的“三化”破解

2018-08-14陆莉敏

文理导航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三化科学

陆莉敏

【摘 要】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类课堂乏味现象:第一,因教学内容艰涩而造成的课堂乏味;第二,因教学目标抽象而造成的课堂乏味;第三,因教学方法落后而造成的课堂乏味。這三类现象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三种食品”:夹生饭、糊涂菜和无盐汤,可以分别结合小火慢煮、煎炒分明、五味俱全的策略,采取“三化”(化整为零、花无为有、化旧为新)方法加以破解。

【关键词】课堂乏味;科学;化整为零;化无为有;化旧为新

科学课堂教学从总体上看是生动有趣的,但无疑还存在着诸多的课堂乏味现象,常见的有三种:第一,因教学内容艰涩而造成的课堂乏味。如:免疫、元素、化学式、比热容、月相、惯性等。第二,因教学目标抽象而造成的课堂乏味。如:生命科学中的根、细胞等;物质科学中的分子、原子、牛顿第一定律、核能的释放等;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中的地形变化、宇宙的演化等。第三,因教学方法落后而造成的课堂乏味。如:一以贯之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困于教室内的教学;一成不变的同一张教师面孔等。

在科学课堂里,学生面对艰涩内容,或因抽象与陌生,或因宏观与微观,或因缺少体验基础等原因而使他们的学习容易变成半生半熟的“夹生饭”,让最好的老师——兴趣——停止工作;学生面对抽象目标,往往理解困难,囫囵吞枣,无法消化,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变成糊涂一片的“糊涂菜”,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学生面对教学方法落后,一成不变、脱离学生实际而又索然无味的教学极度厌恶,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变成索然无味的“无盐汤”,学习效率趋于低下。如果我们听任夹生饭、糊涂菜和无盐汤随意发展,那我们的教学将最后终结于无效!

如何破解三类课堂乏味现象呢?可以对应采取“三化”策略:化整为零,化无为有,化旧为新。形象地说,就是:小火慢煮、煎炒分明与五味俱全。

一、化整为零——破解教学内容艰涩型课堂乏味的策略

面对因教学内容艰涩导致的“夹生饭”,我们主要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具体的策略就是“小火慢煮”——通过适度拓展教学时空而让艰涩内容简易起来。

如:对“化学式”的教学。化学式前面连接分子、原子、元素,后面关联化学方程式,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基础内容。按照教材安排,化学式的教学用两课时完成,但仅仅三课时要完成包括化学式的概念、表示意义、物质分类表示方法、书写方法、式量计算、原子团、化合价等诸多艰涩内容,着实难以办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采取“小火慢煮”的策略,在进行“分子”的教学时就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化学式(最好是金属、稀有气体、常见单质气体、化合物均有),并促成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为“化学式”的教学奠定感性基础。另外,在后续的“化学方程式”等内容的教学中,多给学生用化学式来表达物质的机会,在经常性的应用中巩固“化学式”的学习成果。总之,通过向前、向后适度拓展教学时空有效助推课堂效益,将艰涩难懂的内容化整为零,循序小火慢煮,从而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科学课堂教学中,面对艰涩内容,我们已将“化整为零”的“小火慢煮”策略作为了一种非常基本的策略,这样的处理因能更好地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衔接而屡试不爽。

二、化无为有——破解教学目标抽象型课堂乏味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面对因教学目标抽象导致的夹生饭,我们主要的办法就是“化无为有”,具体的策略就是“煎炒分明”——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实物、精彩的实验和灵动的媒体等措施让呆板的素材煎炒分明起来。

如:在对“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植物的内容本就不太感兴趣,又加上根一般深藏土中,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学生对它的学习缺乏兴趣。如果我们仅仅照本宣科,学生势必味同嚼蜡。对“根”的教学,曾经有一个比较生动的教学案例:引入阶段,教师出示多种植物的包括根在内的完整活植株,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用剪刀剪下一段根,进入新课学习。在新课学习之初,教师并没有着急进入主题,而是先讲了一个根雕价值不菲的故事,同时通过媒体出示种种灵动的根雕作品激发学生对根的重视;又通过出示变态根的实物与图片等,共同营造出根“魅力无穷”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发提出对于“根”想探究的问题。起始阶段就让学生欲罢不能,让呆板的素材煎炒分明起来。在新课学习的中局阶段,又适时插入“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的实验,从微观结构上让学生亲身探究,将呆板的素材进一步煎炒分明。在教学巩固阶段,教师利用可控的 “根的结构和生长” flash课件,让学生先讲而后教师再点出的办法,将呆板的素材煎炒分明到了极致。在这节课里,轻松、自然、活泼、高效,是学生学习“根”的总体风貌。

其实,故事因情节而生动,实物因生命而鲜活,实验因参与而精彩,媒体因丰富而灵动。任何呆板的科学素材,经过情节化、生命化、参与化和丰富化等手段之后,学生便会感受到兴趣,煎炒分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化旧为新——破解教学方法落后型课堂乏味的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学生就其天赋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造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音乐。教学方法上的墨守成规使我们的教学陷入老套。面对因教学方法落后导致的无盐汤,我们主要的办法就是“化旧为新”,具体的策略就是“五味俱全”——通过师生换位、变更教学空间、引进“新教师”等措施而让教学方法从老套中突围出来。

1.通过师生换位化旧为新

常用的方法有:第一,将某些情况下的“教师讲学生听”改为“学生讲教师听”,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对陈述性类知识和试卷评讲的教学。如在诸如“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新课教学中,对它们四方面的差异,就可以让学生来讲给教师听;又如在试卷评讲课中,一些带有普遍性错误的题目应让学生来讲。第二,将某些危险性小的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如观察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等。

2.通过变更教学空间化旧为新

我们基本的教学空间是教室,它是我们完成绝大多数教学任务的容身之所。但我们的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此,实验室、校园、工厂、社区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空间。曾听过一位教师讲“观察阳光的色散”,他就没有将学生局限在教室内,而是将学生带到操场,利用实验器材现场操作。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调整,极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如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讲“生物”的时候,就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让学生实地学习。当然,变更教学空间可能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这让许多教师放弃了念头。但我觉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冒点险去探索科学真理。

3.通过引进“新教师”化旧为新

此处的“新教师”是指除任课教师以外的其他教师,如:学有所长的学生家长、有专业特长的社区奇人、在某一块上有特长的非任课教师等。在某个课题上,非任课教师可能比任课教师有更独到深刻的认识,能做出更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同时,新面孔的刺激也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科学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学方法落后,我们在“化旧为新”的“五味俱全”策略上走得并不远。因为它直接挑战非常权威的“班级授课制”,又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常存在着三类课堂乏味现象:第一,因教学内容艰涩而造成的课堂乏味;第二,因教学目标抽象而造成的课堂乏味;第三,因教学方法落后而造成的课堂乏味。这三种现象分别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夹生饭”“糊涂菜”和“无盐汤”,我们可以分别采用“化无为有”“化整为零”“化旧为新”的方法,并相应采取小火慢煮、煎炒分明和五味俱全等三种策略来进行破解。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112页

[2][苏]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7~52页

猜你喜欢

三化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马克思主义“三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信息化条件下军校教员素质“三化”研究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