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概数结构“来”的形义特征

2018-08-14刘琪

现代语文 2018年4期

刘琪

摘 要:概数助词“来”与度量词组合的分布情况不同造成了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差异。从表义辖域来看,“来”的意义确实可以以确数为参照点上下延伸;但从语用倾向来看,在“来”和度量词组合的结构中,人们更倾向选择“来”表示“左右”的含义。

关键词:概数助词 “来” 语义范围 语用倾向

一、引论

“来”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概数助词。目前,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概数词做了探讨。张谊生(2001)对“来”和“多”的分布情况加以考察,比较其分布和搭配的异同。从表义辖域看,“来”的义域可以上下延伸。从语用倾向看,“多”只能表示略多,“来”既可表示略少,也可表示略多。杜晓艺(2006)对助词“来”在每种格式中的用法进行了描写,还说明了“来”的一些非常见的用法。邢福义(2011)从构造形式和含义状况两方面探讨“来”字表示概数的结构,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认为最切合语言实际的概括是“左右”。应学凤、王晓辉(2014)指出数量结构中概数词“来”的分布主要受名词的语义制约、量词和数词的音节长短制约以及数位的“空位”制约。

“来”在概数表示法中,是作为加在确数后面表示大于或小于确数上下活动范围的词。笔者分别在BCC(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和CCL(北京大学语料库)中对数(度)量词和概数词“来”的组合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后文出现的语料均来自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本文将“十斤来重”和“十来斤重”这两个形式极为相似的短语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首先分析它们的基本格式,即数词、度量词和概数词“来”搭配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而探讨以上两种格式的数量义和二者在数词选择上的不同。最后,从语义和语用范畴说明这两种格式的表义辖域范围及语用倾向。

二、概数助词“来”的两种相近形式

(一)统数词+度量词+“来”+名词或形容词

此格式中的传统数词指的是“1/2/3、……10”这类词,形容词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表度的形容词,例如长、宽、高、深、重、远等。值得指出的是,为什么在语言交际中“十斤来重”可以说,这似乎与“数词必须是小于或等于十且末尾不是零的整数”的要求相矛盾。这大概与“十”这个数词的特殊性有关,“十”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跟“一、二、三、……、九”同类的基数词,又是一个跟“百、千、万”等同的位数词。”例如:

(1)仙人桥并不以气势著称,主要是险峻,桥面两尺来宽,全是石头,并无草木……(《厦门晚报》2002年5月21日)

(2)有一次在黄厝海边,临近傍晚时分,他钓到一条三斤来重的鲫鱼……(《厦门晚报》2000年2月28日)

(3)这棵榕树的树干直径两米长,树枝一米来宽,树冠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厦门日报》2004年7月31日)

(4)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厦门日报》2002年10月29日)

(二)位数词+“来”+度量词(+形容词)

“来”在此格式里出现时,数词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只要是个位数为零的数词(例如,…0,…00,…000,…0000),一般都适用于此格式。张谊生(2001)认为:“一般说来,四位数出现在此类格式中,至少个位数为零,五位以上的数,至少个位数和十位数都是零。总之,随着位数的增加,数词末尾的零也就要求越多,出现后几位数都是零的整数的机会也就越大。”例如:

(5)溪沟很长,足有十来里,从山间一直逶逦到远远的长江……(《厦门日报》2005年2月21日)

(6)大约七十来平方米的房子,客厅里摆放着沙发和彩电,和城市已经没有差别……(《厦门日报》2000年8月6日)

(7)杨怀远上前掂掂6件旅行包的分量,足有三百来斤重。(《厦门日报》1999年11月17日)

三、基于“来”的以上两种格式的语义解释

(一)“统数词+度量词+‘来”构成的概数

这种概数表示比确数大或者小的一个数目,且这个数目的尾数要小于一。如:“一袋米十斤来重”中的“十斤来重”表示一个以“十”为中心、两头开放的区间(10-x,10+x)中的一个数目,其中x<1。概数可以是比十斤多一些,但不多于十一斤;也可以是比十斤少一些,但不少于九斤,区间即(9,11)。如图所示:

用这样的方法表示的此格式内概数取值区间为(确数-x,确数+x)(x<1)。

(二)“位数词+‘来+度量词”构成的概数

这种概数表示比确数大或者小的一个的数目,且这个数目的尾数要大于一。如“一袋米十来斤重”中“十来斤重”,表示一个以“十”为中心、两端限开放的一个区间(10-x,10+x)中的一个数目。可以比十斤多一些或少一些,也可以比十斤多一點或少一点,总之是要多过一或少过一的、趋近于十的数目。如图所示:

用这样的方法表示的概数取值区间为(确数-x,确数+x)(x>=1)。

四、概数词“来”的表义辖域范围和语用倾向

(一)概数“来”的表义辖域范围

对于“来”表示的概数在各自区间中的取值,也有学者做过相关的论述。张卫国、梁社会(2003)认为“不论这个概数大于还是小于这个确数,越靠近这个确数的被指的概率越高,反之概率越低”。张谊生(2001)指出“来”的义域可以两头延伸,尽管向上延伸受到一定的限制。

既然概数助词“来”表示的是对应数轴确定位置上的一区间(确数+x,确数-x)中的一个数,那么在以上两种不同格式的情况中,这个“x”的范围有多大呢?“十斤来重”和“十来斤重”分别可以比十斤多多少或少多少呢?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要说明的是,造成二者在语义方面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是概数助词“来”在这两个结构中的不同位置导致它所施加影响的对象的不同。在“统数词+度量词+来+名词或形容词”这一结构中,“来”对前面的数词和度量词同时施加影响;在“位数词+来+度量词(+形容词)”这一结构中,“来”只对其前面的位数词施加影响。再回到之前的问题,我们认为,区间范围的确定与概数词“来”前面的成分有关:

1.当概数词“来”前为统数词加度量词时的情况

统数词和度量词组合出现后接概数词“来”时,“略多、略少”还是“左右”的表义辖域都小于个位的范围,并且以下一级度量单位为基本单位。例如“十斤来重”中“斤”的下一级度量单位为“两”。那么“十斤来重”表示是比十斤多一两、二两、三两等等,或比十斤少一两、二两、三两等等,或在十斤上下浮动一两、二两、三两等等。由于数词“十”具有双重角色,在这我们暂且先把它作为和数词“一、二……、九”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统数词来看。再比如第一节中的例(3),“一米来宽”中“米”的下一级度量单位是分米,那么“一米来宽”表示的是比一米多一分米、二分米、三分米等等,或比一米少一分米、二分米、三分米等等,或在一米上下浮动一分米、二分米、三分米等等。

2.當概数词“来”前为位数词时的情况

数词最后一位以“十、百、千、万、亿”结尾,那么“略多还是略少”还是“左右”的表义辖域范围都不超过这一数位的范围,并且以其下一级数位为基本单位。例如“十来斤重”中的“十来斤”,表示比十斤多一斤、二斤、三斤等等,或比十斤少一斤二斤、三斤等等,或在十斤上下浮动一斤、二斤、三斤等等。再比如第一节中例(6),“七十来平方米”最后一位以十结尾,那么“略多还是略少”还是“左右”的表义辖域范围都不超过十,且它的下一级数位为个位。因此,“七十来平方米”表示比七十米多一米、二米、三米等等,或比七十米少一米、二米、三米等等,或在七十米上下浮动一米、二米、三米等等。同理,例(7)“三百来斤重”中的“三百来斤”表示比三百斤多十斤、二十斤、三十斤等等,或比三百斤少十斤、二十斤、三十斤等等,或在三百斤上下浮动十斤、二十斤、三十斤等等。

(二)概数词“来”的语用倾向

从“来”的表义状况来看,这类结构表“略大”“略小”或“左右”的含义,“略”的跨度又是多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且在不同用例中,对其含义的解读也见仁见智。作为一种语言分歧现象,不少人对“来”的语用倾向作过探讨。吕叔湘解释“来”表示大概的数目。一般指不到那个数目,有时也指比那个数稍大或稍小。吕叔湘(1999)他对“一般”“有时”的界定并没有量化依据,只是作为汉语的一种委婉表达,因此我们还是无法从他的解释中确定“来”的语用倾向。有人从词义的演变规律来谈“来”所表示的数量范围。“来”作为趋向动词,其本义有“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作趋向动词时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方向”,和“去”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相对。因此本义虚化后所引申出的表示概数的“来”应该有“接近所表达数量”的语义。也有学者指出作为实词的“来”和“去”相对,“来”具有向心运动的意义,而“去”则是离心运动。王明仁(1997)说,表概数的“来”是由趋向动词的“来”逐步引申发展来的,他所表达的数量只能比它前边的数量略小,绝不能略大,也不是“稍大或稍小”。

从前人的研究以及以往的语料来看,人们对于概数助词“来”的认识很模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倾向。由于本文探讨的问题是数词、度量词和“来”搭配的情况,因此本节所提供的语料也主要是反映这两种格式的。

1.左右两可的情况

(8)室内面积约有三米来长、二米多宽。靠近左面的墙壁,横放着一张用粗糙的木板草率钉起来的木板床,只有一尺来高、三尺来宽,长度五尺多点,上面铺着一条有许多污渍的薄褥子,一条破旧的军用棉被。(《作家文摘》1994年)

“三米来长”“二米多宽”“一尺来高”“三尺来宽”“五尺多点”中的“来”和“多”都见于同一作者在同一场合对同一事实所做的描述,二者的换用说明说话人对“三米来长”的长度、“一尺来高”的高度和“三尺来宽”的宽度是否达到三米、一尺、三尺不够确定,但对“二米多宽”的宽度和“五尺多点”的长度超过两米、超过五尺十分确定。所以前者用了“来”,后者用了“多”。作者的遣词是有依据的。

(9)同志们肩扛二十来斤重的摄像机,身穿装着四五块电池的摄影背心,拍一阵儿,圆领衫和短裤就可以拧出水来。(《人民日报》1994年第一季度)

“二十来斤重的摄像机”和“四五块电池”是作者在同一场合对同一事件所做的描述。相邻的两个数词表示两个确数,比如“四五”两个数配合使用,表示的概数是“四到五”这一确定区间中的概数,可能是四块电池,也可能是五块电池。因此,在此例句的同一场合下,“二十来斤”中“来”表示的也是“左右”不确定的情况,和“二十斤左右”同义。

(10)在这间十来步长,六七步宽的窄小牢房里,共了二十来个人,看样子都是很早就失去自由的人,也不知道这些人当中,是否有自己的同志和党的组织。(罗广斌《红岩》)

这一例和例(9)同理。此外,概数的模糊性导致了理解的多样。例如:

(11)只有一个一丈来宽的斜坡,江水声如牛吼,浪花拍岸,从西北下来的水正叫这山挡住,夜晚之间声音大极啦,吓得陆寅直哆嗦:“哟,真厉害!”(民国小说《雍正剑侠图(上)》)

可能有人认为“一丈来”比“一丈”要长,也可能有人认为比它要短。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情况,单看这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无法评判孰是孰非。

2.小于确数的情况

(12)那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来斤重,正是不少人拼了性命争夺的那把屠龙刀。(金庸《倚天屠龙记》)

“至少一百来斤”和“至少一百斤”相区别,后者的关键词“至少”规定了其重量的下限为一百斤,表示“大于等于一百斤”。前者和后者形成互补关系,只能表示“不到一百斤”。所以,“至少一百来斤”中的“来”表示缩减的意义。

(13)人瘦得只有八九十来斤,掀起上衣,“排骨”根根可数,因此被送“排长”雅号。(《厦门晚报》2001年12月17日)

“八九十来斤”表示的是八十斤、九十斤上下。而这里说人瘦,用相邻数作为概数,有可能是缩小倾向。概数结构前面常常用“也就”“只有”“还有”等词修饰。

(14)在城中心的老照壁,全长不到200来米的街道,竟有10来家悄悄装扮。所不同的是,现在城中的仿古酒家大都是装扮“面孔”,而内配现代设施。(《市场报》1994年)

在例(14)中,作者对街道的长度和仿古酒家的数量做了一个比较,按照他的表述,意思应该是“在这一条短小的街道中,竟有如此多的仿古酒家悄悄装扮”,即街道是短的,酒家是多的。由于概数词“来”本身具有模糊性,若将句子改成“全长200来米的街道,竟有10来家悄悄装扮”,我们对街道长度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了。“不到二百来米”这一结构里的“不到”是表示概数的词汇形式,“来”则作为表示概数的语法成分,二者相配合表达概数。显然,作者为了更加凸显想表达的意思,在数词前加上“不到”,将“200来米”进一步有界化,缩小了这一概数的表义范围,即“200来米”在这里是指200米的缩减,为了突出“悄悄装扮”的酒家数量多,“10来”的表义是比确数10大。

3.大于确数的情况

(15)这铁杖也有十来斤重,向天空竟高飞二十余丈,直落到了玉虚洞山后。(金庸《神雕侠侣》)

“十来斤重”和“二十余丈”中的“来”和“(余)”是金庸做的“词面换用”。(邢福义,2011)根据“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十来斤”和“二十余”表义并列,说明金庸对“来”的使用倾向是略大于确数的。

笔者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在数(度)量词和“来”组合使用时,“来”表示小于或大于确数的情况极少出现,而表示左右的意义占了主要优势。

五、结语

本文以“十来斤重”和“十斤来重”为例,探讨了二者格式上的差异和以此造成的表义区别,并进一步分析了“来”和度量词搭配使用表概数时的语用倾向。根据两种格式对其语义进行解释,在不同语境下表示约量的“来”既可以“略多”或“略少”于确数,也可以是在确数“左右”。前者表示比确数大或者小的一个数目,且这个数目要小于一;后者表示比确数大或者小的一个的数目,且这个数目要大于一。

“来”在以上两种结构中对不同成分的限定,决定了它所表示的概数的表义辖域范围。对“来”的语用倾向,由于无法穷尽对当前现代汉语语料的分析,笔者只能分别举例说明它的三种不同倾向,并不能给出确定的结论。从其语用外延来看,表示“左右”含义的范围统摄表“略多”和“略少”的范围。从其语用实际来看,人们对概数助词“来”的意义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并不清楚它到底表示“略多”“略少”还是“左右”,所以很多时候会交叉使用,或表示为“约等于”的含义。因此,将“来”的语用倾向概括为“左右”,是容错率最高和争议度最小的选择,因为它最能反映人们客观的语用习惯。

由于时间条件及笔者个人能力的限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即缺少一些统计性数据。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概数助词“来”与度量词的两种搭配格式中,所涉及的语料较少,因此无法进行封闭式定量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语料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这是自己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学者不吝赐教,以期不断改正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杜晓艺.概数助词“来”的句法分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3]李沛.概数助词“来”与“把”[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马彪,王大新.数量词后的“来”表示多少——也从“五十来岁”谈起[J].汉语学习,2002,(2).

[6]王改改.概数词“来”的语义调查和研究[J].汉语学习,2001,(6).

[7]王明仁.表概数的“来”的语义和由来[J].词库建设通讯,1997,(5).

[8]邢福义.事实终盘:“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J].语言研究,2011,(1).

[9]应学凤,王晓辉.数量结构中概数词“来”和“多”的分布[J].汉语学习,2014,(4).

[9]张卫国,梁社会.概数的性质及语义解释[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张谊生.概数助词“来”和“多”[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The Auxiliary Approximate Numeral “来”:With Reference of “十斤来重” and “十来斤重”

Liu Qi

(School of Liberal Art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in th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difference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the approximate number“lai”in the meas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easure wor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cope of jurisprudence, the meaning of“lai”can indeed extend up and down in the exact reference.However,in terms of pragmatic tendencies,people tend to choose“lai”to expres the meaning of“about”.

Key words:approximate number;“lai(來)”;semantic range;pragmatic tend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