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还是人力资本重要?
——基于市场化进程下居民收入分析

2018-08-14刘际陆秦学志李欠强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进程市场化

刘际陆 ,秦学志 ,李欠强

(1.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2.台州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激发释放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1999—2013年,中国GDP从89 677亿元增长到595 2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81%;居民人均收入从8 319 元增长到51 474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92%,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增速。受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居民收入增长遇到瓶颈期,而且收入差距趋于扩大。若此种现象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居民收入增长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之一。通过教育取得的人力资本,提高了个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受教育者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社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它能通过有效的信息进行沟通,促进就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社会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发展条件,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现有文献分别从两个独立的角度剖析了社会资本或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但少有文献同时考察在居民收入增长中社会资本重要还是人力资本重要的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机制也会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市场化进程下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模式,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非正式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综上,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检验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与差异,以及二者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变化,有助于居民基于自身差异合理运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实现收入增长的目标。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居民收入

法国学者布厄迪首次正式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制度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资源的集合体。哈佛大学教授帕特南从宏观层面理解社会资本,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提高社会效率。学者们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但对其主要维度达成了共识,通常采用社会参与、社会组织、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等来测量社会资本[1]。因此,本文也将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从社会关系、社会参与两个维度构建社会资本指数。

社会资本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到提高居民收入、减少贫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职业获取和促进就业等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Granovtter[3]发现,社会资本中的关系资源可以使求职者找到更满意的工作,即高收入工作。塞伯特发现,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人更有可能从他们的工作中获益,更有利于职位晋升。Knight 和 Yueh[4]通过分析中国城镇调查数据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显著增加收入。张学志和才国伟[5]利用“职业网”和“饭局网”代表社会资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能提高居民收入。社会资本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助于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消息,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收入。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a:社会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其可以通过帮助个人获取职业、职位晋升等提高经济利益。

Schultz[6]最早发现,除了资本与劳动要素外,教育也对个人收入及分配产生重要影响。Mincer[7]对人力资本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定义,包括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国内学者李实和丁赛[8]通过分析中国城镇调查数据发现,个人教育收益率上升的规律,并揭示了教育通过就业途径对收入产生影响作用。侯风云[9]基于全国15省市区的问卷数据研究发现,农村劳动者教育收益率依然偏低,专业技能培训对劳动收入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外出就业要比教育能获取更高收益。还有学者也通过教育变量考察了当前中国教育对个人收入回报的影响,普遍认为以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居民收入增长。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b: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也具有正效应,其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生产率来提高劳动报酬与收入。

虽然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是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被认为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现有文献较少有同时关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并比较分析二者对收入影响的差异。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本在人情关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拥有一个很好的社会资源网,其对收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以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c: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人力资本。

(二)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变化,也是一项体制的变革。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机制的建立完善,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市场经济也不断发展,GDP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市场机制作用持续增大的演变过程,从此角度看中国市场化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

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考察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是随市场化进程的增强还是减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市场化对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大致有两种结论。Knight 和 Yueh[4]发现,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在市场机制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会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张爽等[10]发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社会资本的减贫作用会减少。郝君富和文学[11]发现,随着市场化水平的加深,社会网络的收入效应会减少。综上,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市场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原有体制下拥有更多社会资源、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会在市场转型中失去原有优势。也就是说,社会资本的作用在市场化进程中逐渐弱化。因此,我们提出假设2a: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减少。

人力资本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方面的作用,也会受到劳动力市场水平的影响。Rosenzweig[12]曾发现,一个国家的教育回报率取决于市场与政治体制改革过程。Bian 和 Zhang[13]则发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会更加显著。刘泽云和王骏[14]发现,在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率较高。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生产力越高,收入就越高。这是因为人力资本较高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知识和技能水平,即人力资本越大,生产力越大。因此,我们提出假设2b: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增加。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国家配置劳动力的力量会减弱,市场会自由选择生产力高的劳动者。

(三)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省市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市场化进程也不完全相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资本也较丰富,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长期缺乏对社会资本的培育,其社会资本对职业、经济利益的获取等方面的作用不大。王晶[15]发现,东部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与市场化进程的方向一致,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相反,中、西部由于社会资本的匮乏,其对收入的影响与市场化进程的方向并不一致。

从人力资本来看,韦斯发现,教育并不能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通过为劳动者提供筛选机制,促进就业与职位晋升并提高劳动收入。这种筛选机制在低收入群体中效果更加显著,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成为劳动者进入各层次劳动力市场的优势与条件。在低收入时期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呈显著的正相关。李黎明和许珂[16]发现,高收入群体中受教育程度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及低收入群体,受教育程度对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回报率,对高收入群体的回报率则会下降。在地区差异上,黄斌等[17]发现,农村人力资本回报率呈“倒U 型”,但现阶段受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呈正相关,并且具有扩大收入差距趋势。王海港等[18]发现,中国城镇中的人力资本回报率存在较大的城市差异,而省市区差异并不显著。

由于各个地区的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往往存在差异,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社会资本也较丰富,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社会资本的稀缺,表现出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作用更显著。在农村,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职业教育的开展,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大大提高,体现了良好的收入增长效应;而在城镇,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资本的作用相对人力资本而言会更重要。因此,我们提出假设3: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东部与城镇,社会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更加重要,且其收入效应大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中、西部与农村;而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却相反,即收入较低的西部与农村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大于收入较高的东、中部与城镇。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数据。CGSS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旨在了解中国居民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研究。CGSS2013根据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得到11 438个样本,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剔除非正常数据、缺失数据,最终得到9 522个样本数据。

(二)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为个人年收入(income)。实际操作中选取受访者2013年个人年度工资性收入的对数值(lnincome)。

社会资本,解释变量之一。我们在社会资本研究中引入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国内学者周晔馨[19]在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中也使用了该方法。本文从社会关系、社会参与两个维度出发,用与他人的联系程度衡量社会关系,包括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用组织参与来衡量社会参与,包括工会组织、党员组织。若与他人联系越频繁,社会关系越紧密,劳动者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本就越丰富。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的共同体的基本形式之一,其网络越密集,所得到的资源就越丰富,就越有可能促进共同利益的合作。

人力资本,也是解释变量之一。本文用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变量。由于调查问卷所获得的受教育程度为定性数据,将根据受访者实际受教育年限将其转化为定量数据。

市场化,调节变量。我们采用王小鲁等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来衡量地区市场化水平,通过构造市场化指数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交互项,考察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变化。此外,为了减轻市场化指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选取了2012年各省市区的市场化指数进行测算。

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健康等变量。为了考察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的差异,还设置了地区与城乡虚拟变量。

具体变量含义与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与计算方法

(三)模型构建

借鉴Mincer[7]的人力资本模型与Wan[20]的收入决定模型,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民族、健康、政治面貌等变量以及省级市场化水平等固定效应后,纳入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变量,考察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大小,即模型(1):

lnincome=β0+β1SCi+β2HCi+β3marketi+δcontroli+μ

(1)

其中,lnincome为居民收入,SC为社会资本,HC为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效应,market为市场化指数,control为控制变量。同时,为了考察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区域差异,将样本分成东、中、西部子样本以及城镇、农村样本,基于模型(1)再次进行分析。

考察市场化下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在模型(1)的基础上构建市场化指数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交互项,考察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即模型(2):

lnincome=β0+β1SCi+β2HCi+β3marketi+β4SCi×marketi+β5HCi×marketi+δcontroli+μ

(2)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构建社会资本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用亲戚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来衡量社会关系,用工会组织、党员组织来衡量社会参与。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构建一个反映居民社会资本的综合指数(SC)。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旋转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

F1=0.2307X1+0.4002X2-0.0607X3+0.0438X4-0.0649X5

(3)

F2=0.1067X1-0.0303X2-0.0129X3+0.6012X4+0.0291X5

(4)

表2显示,在五个主成分中,共有两个主成分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8.55%和35.06%。

表2主成分分析结果

借鉴陈俊和陈汉文[21]的方法,以第一、第二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方差贡献率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按所有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进行加权,得到社会资本综合指数:

SC=(0.4855×F1+0.3506×F2)/0.8361

(5)

(二)居民收入增长:社会资本重要还是人力资本重要?

从表3可见,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估计系数为正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二者均表现为正效应。

表3居民收入增长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标准误;***、**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下表同。

一方面,居民不仅可以通过利用自身所拥有和掌握的社会资本,在获取信息、促进就业等方面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知识水平,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劳动者收入,即假设1a与假设1b得证。

从方程(3)来看,社会资本的标准化系数(0.1683)大于人力资本的标准化系数(0.0820),二者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社会资本对居民收入效应要大于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效应,即假设1c得证,这与早期Bian和Zhang[13]对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个人倾向于采用各种社会关系资源获取经济利益,并且在劳动力市场中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其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市场机制在竞争中不能起基础配置作用,使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弱于社会资本。相反,在当前中国关系文化极其浓厚的背景下,不同个人之间通常都会动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或社会关系来进行事务处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其在居民就业、职位晋升以及经济收益获取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社会阶层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如社会、经济、文化等资源)具有较大的差异,这必然会对其社会关系及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三)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影响变化

我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考察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大小及其差异,回归方程纳入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市场化指数以及交互项。

从表4可见,市场化指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系数为正,这表明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经济水平、物质文化和教育等都得到提高,市场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得到了有效提高,市场化指数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该结论与王晶[15]在考察村庄市场化指数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关系结论一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村庄的平均市场化水平呈正相关。

在方程(1)中社会资本与市场化指数的交互项系数为0.0162,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社会资本的作用随着市场化进程得到了加强,这与张爽等[10]的结论相反,与Knight 和Yueh[4]的结论相一致。这说明社会资本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受到市场化进程的影响,社会制度会纠正市场失灵促使社会资本在市场化机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原有精英阶层会继续保持原有优势,社会资本可能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嵌入到市场机制中获得更高的回报,即假设2a得证。

表4市场化指数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

在方程(2)中人力资本与市场化指数的交互项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估计值为0.0053,其含义是市场化指数上升一个单位,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将增加0.53个百分点,这表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会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上升而提高,即假设2b得证。市场化改革促进了人力资本生产力的提高,市场化承认给予不同生产力的劳动者不同的报酬,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受高薪激励而发挥出其最大的生产力。同时,还迫使低工资群体充实自己的学识并提高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在方程(3)中将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中,我们发现其结果与单独回归结果差异不大,并发现与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更大,社会资本及交叉项系数均大于人力资本及交互项,再次检验了假设1c。

(四)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区域差异

表5是针对不同区域下的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的回归结果。具体做法是将区域分成东、中、西部子样本与城镇、农村子样本后分别进行回归;同时便于结果比较,我们也做了全样本分析。

表5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区域差异回归结果

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存在着很大差距,市场化水平也不尽相同。从表5中方程(2)—方程(4)可见,东部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最大,大于中、西部,原因在于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更好的社会资本发育条件,社会资本积累更加丰富,对收入表现出了很好的增收效应,这也说明虽然东部市场化水平更高,但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完善,社会资本在资源配置中仍然产生重要作用。中部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最低,这是由于中部彼此之间差异较大导致。西部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最大,大于东、中部。相比东、中部,西部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个人工作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收入效应。同时,我们还发现东、中、西部社会资本的系数均大于人力资本的系数,这还说明社会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更大。

从表5中方程(5)和方程(6)可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均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城镇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大于农村,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却小于农村,这可以解释为与农村相比,城镇不仅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也拥有较多的教育机会和较好的教育质量,使城镇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均为正;农村虽然缺乏高质量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也普遍弱于城镇,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人力资本还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其收入增长的作用比城镇更显著。同时,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社会资本的系数均大于人力资本的系数,说明社会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性大于人力资本。综上,假设3得证。

(五)稳健性检验

我们设定了两种稳健性检验方法。第一,考虑到在微观的社会调查中,常常面临着数据缺失问题,从而增加估计量偏差,可以借鉴周晔馨[19]的方法选择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表4的回归结果相比,主要变量的系数基本保持一致,基本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本文研究结论依旧成立。第二,通过设定地区(area)、城乡(urban)二分类虚拟变量,采用Chow检验方法进行回归。

从表6可见,SC×area、SC×urban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东部与城镇社会资本所表现的收入效应都为正,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HC×urban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农村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要大于城镇,但HC×area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除HC×area外,研究结果与表5基本相一致。

表6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二分类变量的交互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居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梳理与分析,以CGSS2013数据为基础,考察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以及二者在影响居民收入效应中的差异,并结合当前中国市场化进程,考察在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影响的变化及区域差异。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第一,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对居民收入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要取得更高的收入,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作用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第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会随之提高,市场化促进了人力资本生产力的提高。而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也会随之提高,这可以解释为在市场化进程中,并不作为市场化机制的社会资本仍然对居民收入增长起到重要作用。第三,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差异上,社会资本对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要大于人力资本,且这一结果在市场化水平不同的东、中、西部以及城镇、农村皆成立。由此可见,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虽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但仍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以社会资本为代表的非市场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起到了弥补一部分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作用。第四,在区域差异上,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东部与城镇,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大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中、西部与农村;相反,中、西部与农村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更大。

当前中国处于市场化改革深化与经济转型时期,这对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缓解阶层固化与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理论价值。从微观角度来看,人力资本(如教育、工作经验等)对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社会资本对个人职业获取、经济利益获取都具有积极作用,这就鼓励劳动者不仅要通过正规教育以及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岗位的匹配性,而且要积极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加强与周围他人之间的联系,增加其信息获取能力,能够增强其竞争力。从宏观层面来来看,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社会资本的积累将会扩大收入差距。因此,政府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增强信息公开,不断完善产品和要素市场。通过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以及公平的就业体制,减少由社会资本带来的非制度性竞争而导致的资源配置体系的扭曲,为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支持,为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创造环境。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进程市场化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利率市场化下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对策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致柔拳社:民国太极拳市场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