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18-08-13李斌
李斌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课堂只是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维方式的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建模能力培养;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41-02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老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思维的创新,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对象,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构建能力。
1.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重要的知识内容
初中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的实际学生能力和認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难度较强的物理知识无法做到深入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成为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将复杂的物理理论知识转化为物理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物理现象的本质充分的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如:初中物理老师在教授学生《内能》一课的知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进行内能的微观和宏观介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宏观世界机械能和微观世界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内容,掌握理论发展规律,熟悉建模的方法,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
1.2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时,不光要向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基本的物理现象时,引导学生加强基本物理模型的构建,积极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老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通过构建具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构建实际的模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遇到难度较大的物理问题时,可以通过灵活构建具体模型的方法,理清学习思路,积极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
1.3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满足现阶段素质教育与初中阶段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在新课堂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老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物理模型的构建也应努力进行与时俱进的改变,通过构建模型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有效的物理知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
1.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际的物理知识教学课堂中学生处于重要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具体指导性的作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初中物理老师应积极了解学生的实质性学习需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实际的课堂知识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建模方法,积极进行知识的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性逻辑思维的养成。
2.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1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初中物理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时,不光要向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老师在向学生进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知识的讲授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的思维模型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真实的感受声音的震动,像是:敲鼓时鼓面发出的震动,昆虫飞行时翅膀产生的震动等。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强大动力。为有效培养的学生的建模能力,初中物理老师应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物理知识教学课堂之中。如:老师在教授学生《摩擦力》一课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模型的构建,随机选择两本书进行交叉迭合,再将文具盒放在两本书的交叉处,让学生双手同时用力看能否将书本拉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摩擦力的相关问题。通过类似的模型搭建小实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