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2018-08-13陈琳
陈琳
所谓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一定的影响。所谓文化,就像是电磁场,能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产生“场”的作用,巧妙地运用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班级管理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将行动权交给学生,构建民主化的班级制度
仅凭教师一人之力是无法建设出优质的班级环境的,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班级建设也要依照学生的个性,兴趣点而进行,但教师不能全方位地对学生做出兴趣以及个性的准确判断,出现的误差有可能会直接导致班级建设的失效。因此,教师要将行动权交给学生,构建民主化的班级制度,承认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例如,班干部选举、班规制定这两项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利益问题。以往,都是教师专断独行进行选举制定的,由于非学生所愿,所以,选出的班干部常常會受到排挤,所制定的班规常常无法推行下去,这更不利于班级的管理。所以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民主化的班级制度,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干部的选举与班规的制定。
为了督促班干部有效展开对班级的管理,教师可以以月、季、学期作为时间段,让全体学生以不记名的投票方式进行班干部的选举或优秀班干部的评选。学生通过自主的投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主体意识凸显。在民主化班级管理制度的“大旗”下,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展开有自己的一份功劳,这使其更加会珍惜选举或制定的成果,也会更遵从所选举的班干部下发的“指令”,更加会实施所制定的班规。这有利于小学班级课堂的建设。可以说,班干部、班规是在民主的选举制定中诞生的,但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并不能保证所进行的选举万无一失,所制定的班规完全合乎实际。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把关,对班干部进行监督,对班规进行检验。
二、引导学生创新,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
法国作家纪德说:“任何神秘的活动都不可能没有相应的物质表现”,对于教学活动来说也是如此。班级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平台,教师需要依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关这一平台的物质环境营造。由于,班级是学生主体的,所进行的班级建设也是为了能够给予学生主体道德启示、情感教育。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投入到班级物质环境的建设中。在对班级进行布置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乐趣,也得到审美能力的训练。但是,这种布置及设计并不是胡乱进行的,需要依据一定的班级建设主题展开,学生在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布置设计的时候,也会获得道德精神上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为了树立学生自强的人格,教师让学生围绕“自强”这一主题进行班级物质环境的建设。将学生分成几组,并对应着将墙面划分几个部分,让每一小组针对自己对应的墙面的一部分进行场景布置及设计。学生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色彩及形式进行搭配,有的小组成员共享出有关自强这一主题的绘本,制作图书一角;有的小组进行有关自强主题板报的设计;有的小组选了几个代表自强的人物,并制作墙壁画,将有关自强的名言警句配在画中。
每一组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强主题的理解,并依据自己的审美倾向进行班级物质环境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自强这一主题的理解。不仅如此,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合作,和谐共处,发挥特长,获得班级文化氛围建设的乐趣。可以说,班级物质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三、丰富学生的班级生活,创设多元化的班级活动
所有的知识来源都是在活动的状态下获得的,而我们所感兴趣的知识种类是无限的,所以相对应的活动种类也是无限的。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须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创设多元化的班级活动,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不同的知识活动体验,丰富学习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进行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充分认识自己,获得人格的完善;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辩论活动,让小学生展示自我,养成乐观的性格。当然,教师可以突破班级这一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接触自然社会,了解人生百态,进而摆正态度,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更有利于班级的建设,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
小学班级的建设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首先考虑班级的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动态开放,民主融洽、弥漫文化气息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