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家”的比较研究

2018-08-13杨董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文化社会语言学

内容摘要: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日两国对“家”文化的认知与解读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深入了解中日文化差异下“家”文化的比较情况,分别从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两个维度,阐述了两种文化下对“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中日文化 家文化

中日两个都具有鲜明的“家”文化思想,长期以来两国学术界对于“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至今依然没有对于“家”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中日两国文化都属于东亚文化的一部分,两国的文化背景相似,甚至两国文化对于“家”的理解上都采用了相同的外形结构,给人以类同的感觉。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立足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中日两国的“家”文化做进一步研究

一.中国的家文化分析

(一)社会语言视角下中国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家文化思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这种文化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四合院被认为是我国家文化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大部分汉族居民都长期生活在四合院的房屋中,主要包括北房、西厢房与东厢房等几部分,在四合院的房屋建筑体系下,一个四合院仿佛成为一个小的世界,一家人根据老幼尊卑等划分住房,并希望长长久久的生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于家文化的一种了解。四合院中存在着鲜明的家庭结构特征,在一个四合院之内,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了保障,每个成员都能在长远的生活在四合院中,彼此之间相互关照[1]。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居住环境下,家文化中的各种语言特征才能得到展现,包括人们会根据人的年龄来选择相对应的称谓,包括“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正是在这种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家庭结构。

(二)基于社会预案视角下的中国家文化推展分析

总体而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伦理关系、财产分配等,体现出了以下的特征:

(1)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人对于“家”最基本的界定。血缘关系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我国社会家族制度的根本,是我国家族制度的最显著特征,在血缘关系的影响下,家族中的长辈拥有着对于整个家族的管辖权,并且也正是在血缘关系的影响下,家族中的每个成员的都会被按照老幼尊卑而打上不同的印记,包括嫡长子、庶子等,在家族中,这些成员所能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從血缘关系来看,垂直式的血缘关系是家族的核心,对于家族中的各项资源具有支配权,甚至是族谱的修订都需要以垂直式的血缘关系为核心;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财产纷争、职位继承等,嫡长子具有绝对的优势。

(2)“孝”大于一切。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国,“孝”绝对是最大的的礼仪道德,也是家文化的核心,因此有了“百善孝为先”的观念。从家文化的角度来看,“孝”是支撑家文化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影响血缘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在“孝”的约束下,人们才能在既有的血缘关系中实现互助,而在家庭中的长辈去世之后,中国人就会出现“分家”的行为,促使了原本的家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在中国文化中,“孝”成为家文化的核心。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有“孝”理念的出现,才进一步促进了家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没有后代的人会遭到其他人的嘲笑。这种浅显的血缘观念意识促了“一夫多妻制”的形成,进而扩大了传统理念中家的范畴。

在上述家文化特征的影响下,中国人对于家的表述将会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与自己的长辈进行交流时,受血缘关系的影响,我们在交流时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您”等带有尊敬字眼的话语;而长辈在与晚辈交流时,会采用“竖子”、“小儿”等语言,这种语言体现除了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老幼尊卑情况,是家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献[2-3]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将我国的传统家族看做是一种集团,这个集团中具有明确的组织与纲领,家庭的核心是父亲,并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文化中的家庭并没有边际范围:夫妻之间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庭,而丈夫的兄弟姐妹、妻子的兄弟姐妹也具有各自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下,根据上文所介绍的血脉关系中,就可以划分出一个更加巨大的关系网络,这种现象促使了社会语言学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理清家族中的血脉关系情况,人们必须要通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大爷爷、大奶奶”、“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哥哥姐姐”等语言称谓来划分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且处于对“孝”与血缘关系的考虑,在与不同人进行交流时,其社会语言特征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大爷爷大奶奶”等人员交流时,人所使用的交际语言显得毕恭毕敬,语言充充满着对长辈的认同与谦卑;而在与“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长辈的交流中,人的交际语言具具有平直、有序的特征,语言做到不卑不亢;而在与哥哥姐姐等平辈人交流时,其交际语言则没有限制,人们之间不存在家庭观念中的等级差异,所以交流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二.日本的家文化分析

(一)日本的家文化研究

日本的家族形态与社会影响是影响日本文化中家文化的社会语言特征的重要因素。从文化起源来看,日本属于稻作农耕国家,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深刻的影响了日本的家文化形态,促使日本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独特的家文化价值观、伦理观等,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日本人出现了更具特色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通过对日本家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后可以发现,日本家文化的第一次重要节点出现在大化改新时期,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日本学者向唐朝学习相应的文化、法律等,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最终促使了大化改新的降临。在大化改新之后,日本人家文化中的血缘关系本位特征逐渐小时,导致维系在家庭中的血缘关系纽带与日本家庭的影响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眼中的家不再是由自然关系构建的血缘团体,而是由人构成的团体,其本质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经济共同体。因此有日本学者指出,与其说日本人的家是“家”,而不如说是以血缘不如说是以居住或经济要素为中心而形成的,根据居住和财产规定血缘者的权利、义务的界限,同时也包含非血缘者的基本社会集团[4]。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的家文化体现出了明显区别与中国家文化的特征,例如家长世代相袭却不必非有血缘关系,日本家族制度的出发点是延续经济共同体,许多人是为了保存一个独立、完整的“家的集团”才走到一起来的,为此他们不惜调整血缘的谱系及传承关系等。

(二)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日本的家文化分析

在这种特殊的家文化环境下,日本人的社会语言学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日本人在家范围内的交流过程中,同样注意使用敬语,包括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但是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人在与长辈的交流时会采用“姓名+敬称”的方法,例如“吉田爷爷、吉田叔叔”等,而在我国的家文化中,直呼家长的名讳是“不孝”的,这是中日在家文化中最常见的文化差异情况。

(2)在日本人的成人之间的交流中(例如父亲与叔叔之间的交流),日本人习惯于使用“姓名+头衔”的交流方式,例如“吉田队长”等。在这种语言交流方式下,家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反而变得不重要。因此通过观察当前日本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发现,日本成人之间很少使用“哥哥姐姐”等字样的称呼,体现了日本人对交流对象岗位的认可,这也与上文的“日本人的家的本质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经济共同体”,中国传统思维中家的血缘关系表现的并不明显。

(3)在家庭之間的交流中,由于日本人对于血缘的认知并不明显,这就决定了日本人在家庭生活中更多的会习惯采用“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联系并不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日常交流中虽然也会使用亲属的称谓,但是对于亲属称谓使用频率更低,反而习惯使用倾向于叹词与寒暄的方法进行交流,包括:すみません(请问)、もしもし……こんにちは(喂喂……你好)等。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来看,日本人的这种交流方式体现出日本社会对于亲属使用像陌生人称谓这种包含亲密语感的用语从心理上很难接受,但是从家族关系上来看,两者之间并不熟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使用能保持一定心理距离的称呼用语是日本人的语言行为的一大特征。

结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日文化下的家文化具有各自的特征。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对于家文化的社会语言学交流存在差异性,其语言交流方式不同,所以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桂原,齐庆祝.文化视角下中日韩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比较[J].企业管理,2014(01):116-119.

[2]莫伟.中日传统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影响比较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4(01):46-49.

[3]万俊毅,欧晓明.基于家文化视角的中日家族企业比较[J].学术研究,2015(06):42-47.

项目名称:老龄化背景下中日养老保障体系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840023)

(作者介绍:杨董玲,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日汉比较)

猜你喜欢

家文化社会语言学
“家文化”在现代化新型国企公司的探讨与实践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苹果品牌广告语翻译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建好“家文化” 员工心在“家”
甜蜜家的“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