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
2018-08-12史诗
史诗
【摘要】目前的大学生培养正在向实用型转变,创新创业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旨在让大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环境,能够学有所用。“互联网+”时代,高校以互联网作为基本条件,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对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顺利发展。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创业 大学生
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就需要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以更好地落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稳步发展。
一、互联网创业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行性
互联网创业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该技术与大学生的创业融合。“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创业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将互联网技术与创业相融合,可以降低创业成本
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所开展的创业活动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本的消耗都会大大降低。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使用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登上网络平台开展创业活动。
2.将互联网技术与创业相融合,创业的准人门槛相对较低
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经验,但可以通过网络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大学生在利用自己互联网技术学习创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在对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创新。
3.将互联网技术与创业相融合,创业风险相对较低
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业,可以规避各种风险,还可以多方面收集失败的案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即使是大学生第一次创业失败了,还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业。
二、电子商务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
1.“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机会
电子商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也成就了很多的创业者,包括天猫、京东、亚马逊、阿里巴巴等,都是利用网络平台创业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时电商也创造了更多的创业空间。以淘宝为例,现金在淘宝上注册的个人店铺已达到13万,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创业者。电子商务等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及网络创业的积极性与实践性。
2.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知识学习能力
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的群体,他们具有很强的知识学习能力,对新事物具有追求和积极探索的欲望,而由于大学生是创业的新手,因此在创业中会从新的视角审视创业问题,在创业的道路上另辟跷径,如果深入学习并且接受科学合理的指导,就会在创业中打破传统的模式而不断创新。大学生的创业还填补了市场的空缺,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
3.高校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实践
新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更鼓励学生成立电子商务开发创业团队,并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电商实践经营,成为网友和粉丝,在网络上创造产品。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丰包子店点的被网友命名为习大大套餐,定价21元,在网络上图文并茂的售卖起来。这个套餐概念不是庆丰包子店创造的,是习主席和广大网友一起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一起创造的。只有网络网友创造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不花钱的广告。
4.积极搭建电子商务与网络专业多学科交叉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最早给出的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学校通过与互联网行业企业沟通合作,以电商企业经营项目和生产任务作为引导电子商务方面的实战训练,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新的设计。实行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践体系双轨制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与创业能力。
三、总结
“互联网+”时代,高校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要对这一条件合理运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大学生在高校接受创新创业训练,以深入理解创业,并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准确定位,将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结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坚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将愈来愈重要,对于推动高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和创业实践也会愈来愈先进。我们坚信一定能实现电子商务背景下创新创业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程林,刘京华,黄文璐.人学生互联网创业中遭遇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福州大学城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
[2]周素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研究——基于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人学学报,2016(2).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品牌,2(115(1).
[4]加鹏飞,尹立君,燕艳,等.“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业生态体系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5]赵争,土介石,丁汪敏.“互联网+”背景下地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以羌湖市6所高校为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