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险防控角度看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

2018-08-12孙红梅

商情 2018年36期
关键词:金融行业实体经济风险防控

孙红梅

【摘要】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其最基本的发展方向。在金融行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风险防控是必要的保障。在本文中,笔者探究了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并选择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商业银行面向实体经济服务时所承担的风险、商业银行所面对的新常态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坚持“风险为本”、强化金融供给、提高信息化水平等策略,以此优化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

【关键词】金融行业 实体经济 风险防控

一、我国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

(一)商业银行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在实体经济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角色,为实体经济服务一直是金融服务业的基本业务。商品货币经济的快速发展孕育了商业银行,可以说商业银行自出现的那一天就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商业银行正是依赖为实体经济服务才得以发展壮大。2017年,国内GDP为82.7万亿元,其中金融业创造了65749亿元,GDP贡献率达到7.95%。在国内金融体系中,金融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当属银行业,商业银行是正规金融业的资源配置中心,其具有支付与信用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一系列职能,为实体经济提供结算、管理风险、融资等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

在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商业银行不仅仅是被动地体现实体经济,还能够引导实体经济中各种资源的配置,促使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下行与金融监管力度加强的过程中,2017年金融业GDP同比增长4.5%,处于低位水平,GDP比重以往下降了0.4%,这表明我国脱虚向实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传统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传统风险具体包括三大类,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这些风险分别来自于市场变动、客户信用与员工操作这几方面,是商业银行内部风险与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门槛有所降低,整个银行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资金成本方面的压力日益加大,业内不良资产增多。在我國“三去一降”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体经济呈现出周期波动的发展特点,企业偿债能力不容乐观。商业银行采取的放贷规模调整措施、放贷结构调整措施等易催生期限错配问题,令其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

(二)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为商业银行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而面临着司法机关与监管机构等的处罚风险,包括财务与声誉等方面的损失。现阶段,合规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新型风险之一,尤其是在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合规风险的严重程度远高于传统经营风险。个别商业银行出现的风险案件,不仅导致银行的业务与声誉遭受损失,还令其国际信用等级降低,其必须接受监管机构作出的业务整合、限令整改要求等。

(三)资产质量风险

资产质量风险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而产生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业务为其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该方面的经济收人为银行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举步维艰,企业违约的几率加大,银行资产业务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信贷资产质量变差,不良资产增多。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投放贷款的过程中多以企业信用评估结果为依据,企业信用质量下降,导致金融业资产难以保全。在现阶段,金融的首要政治任务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带有突出的普惠色彩。在不断追加资产业务投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服务的实体经济不断扩大,其不得不面对一定的资产质量风险。

(四)战略实施风险

战略实施风险为在完成短期商业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做出不科学决策或不合理战略规划而给自身未来发展带来的不利的风险。在全面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加快,创新水平也不断提升,银行体系的复杂程度加强,其所面对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更为复杂多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依照政策要求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变得更加困难,整个决策过程面临更多的风险。其必须对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侧重战略资源的保障功能与战略目标的兼容性。

三、在风险防控的角度下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

(一)全面做好风险管理,改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力

商业银行应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与科学管理,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一是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构建起“三线一网格”的监督体系。尤其是我国高度关注反洗钱,每一种违规行为都会引发恶劣的后果,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制裁合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二是采取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对客户情况、区域经济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措施,更有针对性地向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三是强化风险应对能力,对风险等级进行科学评定,从源头做好管控工作,深入研究风险的变化规律,坚决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令金融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

(二)响应宏观调控政策,为经济大格局服务

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环境,针对此,首要做的是深入贯彻政府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将为实体经济服务设定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出发点,依据创新与共享等理论,把握好实体经济的发展机遇,科学配置风险成本,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尤其是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次是关注主业,对金融服务进行整体规划,令其布局更为合理。当前,我国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较以往有很大不同,扩大与发展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商业银行应从我国梯度经济战略入手,完善供应链及上下游的配套金融服务,抓住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针对消费领域与三农领域提出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金融产品。

(三加强金融供给,精细客户服务

产品与服务是了杠见金融机构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金融供给,精细客户服务,不断创新,从客户的金融需求入手,向客户提供更多优质金融产品。一是顺应金融市场的改革,走差异化的经营路线,不断優化经营管理模式,改善业务流程,做好目标客户的甄选工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重视特色产品的建设工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提供金融服务。二是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始终围绕着客户需求而开展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针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需要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做好电信服务、信息服务等项目的金融支持工作;针对重点消费领域提供金融服务;在投资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规划的需要,为重点项目提供多重金融服务,特别是重点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出口方面,将“一带一路”与“走出去”战略作为重心,向相关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令其与国际市场更好的接轨;重视优化供给侧结等领域的金融需求;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提供金融支持等。三是提升信贷服务供给能力,推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品的优化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对信息、服务、时尚、品质、绿色及农村相关的消费提供信贷产品。这样能够减少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并为社会各界有金融需求的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令实体经济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四)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基础服务

针对不良资产应进一步提升处置力度,改善资产运营的质量。一是加快完善现有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法规与政策,确保处置过程合规且有效,杜绝出现逃废债与贱卖等情况。二是加强治理意识,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接,令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路径,借助核销、转让与重组等方式,加快资产的处置效率,获得更大的信贷规模。三是重点关注信贷资产流转、资产证券化等资源,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到不良资产的处置中,加快不良资产的盘活。

四、结语

在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盈利能力、资产规模、风险管控等方面都有所改观。商业银行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在金融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局限下,在我国实体经济中占据多数的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融资难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内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令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中占据更高的比例,进而令社会资源得到更科学的配置。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意识,令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仅一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方式[J].国际融资,2018 (03):69-71.

[2]张永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J].西部大开发,2018(Z1):54-59.

[3]李孟刚,徐英倩.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J].理论探讨,2018(01):106-112.

猜你喜欢

金融行业实体经济风险防控
浅谈智能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意识自治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