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8-08-11邵月珠
邵月珠
【摘 要】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我们的数学课程和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主动探究;应用拓展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华罗庚曾对数学的应用性做出过如此精彩的描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在实际上学生如果没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即使学会了数学知识,也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严重的脱节。学习数学也失去了实际的意义。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多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使他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数学生活化——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与生活、生产及科学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中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直接。要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这种联系,有赖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背景和问题情境。只有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并激发他们学习、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周末老师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聚会,可是老师该穿什么衣服去呢?你们帮老师出出主意吧。学生开始议论开来,想出了很多办法?之后我出示二件上装和三件下装,要求一件上衣只能搭配一条裤子或一条裙子,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学生马上展开激烈地讨论,在讨论中又得出各种数的方法。接着,整个教学时终围绕着像早餐搭配等生活最常见的问题展开,将理性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背景密切相连,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意识的应用价值。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所涉及地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了。电器行业、航天科技、医学、市场销售……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购房问题、租车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周长面积时测时操场等。
二、主动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应用意识
主动探究,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试想如果学生不懂数学知识,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和问题隐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需要人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求解决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提供大量的这样的探究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在教学《正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先组织学生认识什么是周长之后,提出任务:请每个小组商量选择一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要求研究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学生小组内学生有的选择求课桌面的周长,有的求窗户的周长,有的求玻璃的周长。探索气氛非常浓烈。在汇报交流时,学生绘声绘色地展示了自己的研究:
生1:我们组量的是那个柜子的一扇门,两条长都是80厘米,两条宽都是45厘米,周长是80+80+45+45+=250厘米。
生2:我们组量了教室后面的奖状,但我们只量了一条长和一条宽,因为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各是相等的。分别是40厘米和30厘米。周长是40×2+30×2=140厘米。
生3:我们组量了老师给我们的围棋的棋盘,我们通过测量发现是一个正方形,周长是41+41+41+41+41=164厘米。
生4:老师,我们量了墙上的钟,我们认为它也是个正方形,所以我们只量了一条边,是36厘米,周长是36×4=144厘米。
周长的认识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像传统教材一样机械的传授公式,强制地要求学生照搬公式套用,教学效果也会很好。但是这样做数学却“死了”,学习也成了孤立的、被动接受的了。我们要让学生学“活”地数学,就要邀请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直面数学,深入剖析,共同探討,共同体验,共同享受。数学应用意识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慢慢上升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三、应用拓展——努力构建“用数学”的通道
思维源于问题的产生,终于问题的解决。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有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经作为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很现实地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这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进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的进行探索,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
[2]吕世虎,陈清容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