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历史街区老旧建筑外立面与景观改造要点浅析

2018-08-11石涵澍伍昌友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

石涵澍 伍昌友

摘 要: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作为城市的集体记忆,其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文明,是城市历史的一种延续,是一笔伟大的文化财富。本文对汉口近现代历史街区进行了大量调研,分析总结了老旧建筑外立面與景观的改造的要点,旨在为历史街区中的老旧建筑与景观改造提供新参考。

关键词: 历史街区;老建筑外立面;景观改造

1. 引言

1.1概述

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是武汉市的一张城市名片。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主要包括江岸区和江汉区,中山大道和江汉路片,贯穿汉口近代原租借、华界区。北至黄兴路,南起三民路,西至泰宁街,东到沿江大道,面积约127.4公顷。仅黎黄陂路两旁就包括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裕兴洋行旧址、俄租借工部局旧址、高氏医院旧址、基督教青年会汉口会所旧址、顺丰洋行旧址、邦可花园旧址、巴公房子旧址、惠罗公司旧址、珞珈碑路高级住宅区旧址、五花宾馆旧址、汉口首善堂旧址、日伪汉口放送局旧址、万国医院旧址等历史建筑,包罗了各种新建筑类型,有住宅、公寓、别墅、公司、银行、办公楼、医院、教堂等等。

1.2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历史街区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汉口中山大道附近(黎黄陂路、汉口兰陵路、胜利街)的街区中,大多建筑建成于1920年代以前,年代久远,部分民用住宅和花园住宅等历史建筑构成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由于居住人口密度高,一些建筑的内部与外观功能性质发生变化,基础设施老化,社区服务设施不足等原因,部分建筑外立面受到严重损坏,广告、空调设备、店招任意搭建,路面铺装破损、翘起,严重破坏了建筑的形象和周围地区的景观,居民的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目前,武汉市对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分阶段进行改造实施,部分街区已经改造完成,部分仍在改造中,部分街区还未改造。

1.3改造理念

优秀近现代历史建筑具有“建筑、历史、美学、经济、社会、精神和象征性的价值”,是具有“情感”价值的建筑。目前我国常见的历史建筑修复的概念有几种:

“修旧如初”,指将其维修至建筑建造时的初始状态,不留维修痕迹。

“修旧如旧”,指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维修痕迹经过弱化协调处理与原有部分基本一致。

“维持原状”,指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对其进行最低干预,并且强调维修痕迹的明显可识别原则。

根据《威尼斯宪章》中关于“修复”的定义,“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其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历史文物建筑的审美和价值,它需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的臆测。”今天在保护再利用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笔者认为,针对城市老旧街区的修复改造,不仅需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尊重时代性。为城市的发展、人文景观和历史传统教育提供切实的历史借鉴,在满足今天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需求外,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2.建筑外立面改造

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是在其外力承重主体不会变化的同时,对于外墙表面的装饰、颜色进行改变的技术。对于城市历史街区的老旧建筑而言,外立面改造的目的是修复因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历史建筑的损坏,增加历史文化建筑的魅力与吸引力。

2.1建筑外墙的改造

在汉口历史街区中,近现代(晚清、民国时期)建筑外墙建筑材料主要包括:花岗石、灰色清水砖、红色清水砖、水刷石饰面、石灰砂浆抹灰或石灰砂浆加入细小卵石抹灰等。如,位于沿江大道青岛路口的汇丰银行大楼、中山大道大清银行大楼、江汉路的上海银行大楼等建筑外墙采用花岗石(麻石)精工砌筑而成;位于汉口潘阳街74-86号的巴公房子、黎黄陂路的珞珈山街房子等外墙为红色清水砖砌筑而成;位于汉口武汉天地的民国时期日本教师住宅外墙为水刷石饰面;位于武汉汉口胜利街同兴里的部分民用住宅外墙为石灰砂浆抹灰。对历史建筑外墙改造的方法中,以用相同材料修复原有破损的建筑外墙或采用不同材料作为建筑物外墙表面装饰,已达到相应的历史建筑效果的方式最具有实效,既对原有建筑进行了保护,又能提升建筑物自身的整体形象。采用不同材料(新材料)进行建筑外墙改造,应秉承不改变建筑自身墙体,形态与历史街区环境相符合,并能对建筑主体起到保护的改造。

2.2建筑门窗的改造

建筑外窗是建筑外立面最重要的点睛之笔,是人类居所与自然最富有生机的交互之处。在城市历史街区老旧建筑外立面的改造中,门窗作为建筑物最基本的元素构件,是改造的重点。通过调研发现,大量历史街区老旧建筑门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现象:有的开启困难,有的玻璃破损,有的铁艺窗框已锈蚀、断裂,有的木质窗框已腐烂、掉漆等。门窗作为建筑外立面的重要元素是建筑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老旧建筑门窗的改造,希望能够使老建筑物散发出新的活力,使人们在欣赏建筑美的同时亦能享受其成果。历史老旧街区建筑外窗的改造需根据现实需求,结合建筑原结构、节能要求和历史街区整体环境风貌进行。

落地玻璃窗是商业历史街区建筑改造中最常用的窗型,这种窗型与外界环境具有的良好交互性,像“大眼睛”给人以明亮的感觉,已成为现代化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标志之一,因此受到大力推崇。在老建筑外立面改造中使用落地玻璃门窗,能使老旧建筑效果清新、亮丽,并融合现代的时尚的感受。新老之间产生“对话”,不仅可以增强商业氛围,其宽阔的视野还拉近人与环境的距离,使室内空间开阔、通透,窗前获得充足阳光,在人们劳作烦恼之余调节心境、梳理理想,让老旧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当然落地窗的使用也存在缺点,大面积的玻璃使冬季的热量有了逃逸的通道,靠近窗前的冷辐射打乱了室内温度场的均衡,夏季的阳光不仅将热浪推进室内,紫外线也加速家具的老化;风力和热力作用下的结构变形进一步增加了空气热量的交换。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节能玻璃(如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是采用落地门窗改造的要点。

对于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建筑木门窗可进行翻新处理,并对原有为保护玻璃而安装的老百叶窗进行翻新或更换,需要增加窗罩的住宅建筑窗罩需进行统一的二次深化设计,形式应与建筑整體风格一致,在保证其防盗功能性的同时,使其更原汁原味展现历史建筑应有的风采。

2.3建筑外立面装饰改造

建筑外立面装饰改造包括对老旧建筑外立面的遮阳装饰改造、现有建筑的外挂空调室外机的处理、各种商铺的门牌装饰及广告标语处理等等。需基于原有建筑形态进行,对外立面老旧遮阳百叶窗和遮阳篷更新,建筑外立面的门牌、广告标语的改造可由商业包装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总体要求应符合街区整体历史风貌并具有艺术性,为外立面增添光彩。

种植攀爬植物宜选用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不仅有遮挡强烈的阳光、美化环境、调节空气、减少噪音的作用,还韵有四季变换之美。如爬山虎,春天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叶子变成橙黄;冬季落叶之后阳光暖洋洋,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

3.景观改造

对于城市的历史街区而言,景观是其构成的点状物或线形带;对于其中的历史建筑而言,景观是建筑的外沿,是建筑的背景;对于街区设施而言,景观是一个系统的集合。

3.1道路铺装

道路铺装是连接和划分街区空间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其街区景观的展示。人们的户外生活是以道路为依托而开展的,地面铺装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调研,部分城市老旧历史街区中的地面铺装并非与建筑同历史时期的产物,部分存在道路砖块或石材破损严重、翘起、积水、污染的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与街区的美观。对于铺装改造而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和环境景观两方面因素。在功能方面,需着重研究交通形态,充分考虑尺度的处理是否得当。在历史街区改造中,因根据实际情况,分隔和组织空间,使各个空间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进行交通区域的划分,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人车分流(步行街)的规划设计,依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建筑、人、车的和谐。应遵循小尺度的设计原则,根据人体尺度,给人以亲切感、舒适感,充分利用铺装的方式、色彩等要素调节空间。选择适合的铺装材料,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

3.2环境设施

城市历史老旧街区的改造需要有完善的环境设施支撑市民的基本生活,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便利。在改造中,这些设施主要包括休息设施,例如休闲桌椅、廊亭等;信息设施,例如标识系统、导视等;通信设施,如信报箱、电话亭等;卫生设施,如公共厕所、垃圾箱等;照明设施,如路灯、地灯、灯带、射灯等;市政设施,如收费岗、出风口等;防护设施,如护栏、树盖、井盖等。环境设施的设计改造不仅能体现街区的历史感与时代特色,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设施的设计改造既要考虑其功能性,又要充分考虑它的艺术性,包括造型、色彩等视觉特点,使之溶于街道,成为街道景观的一部分。

3.3绿化种植

在历史老旧街区的景观改造过程中,要结合本土植物特色,在保证整体景观风格延续性的基础上增添绿化种植的观赏性,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四季变化植物景观,营造舒适、美丽的街区环境。若历史街区存在原生树木,应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对街区原生树木进行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避免破坏原生树木的树形与分枝。

4.结论

历史街区老旧建筑外立面和景观改造,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艺术设计、市政园林等多门学科或专业,做好该项工作必须基于细致周密的历史研究,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探、评估,使历史街区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拓展现代的功能,激活其商业、经济和使用价值,让年代久远的街道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历史街区老旧建筑外立面和景观改造的问题,通过实例调查研究,分析了老旧建筑外立面以及景观改造的原则和技术方法,相信对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威尼斯宪章》,1964-5-25.

[2]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批前行公示》,2016-08-05.

[3] 王寿华,《建筑门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武佩牛,徐辉,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建筑施工》2005年第27卷第09期.

[5] (德)弗兰克﹒彼得﹒耶格尔,黄琪(译)《旧与新: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手册》中国工业出版社.

[6] 陈文杰,《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以和平饭店北楼为例》,同济大学,2010-03-31.

[7] 冯信群,姚静,《景观元素》,江西美术出版社.

[8] 林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方法研究——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实践研究》,同济大学,2010-11-22.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空间设计思路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创造性更新
增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的必要性与发展动因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
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的街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