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的街道研究

2014-10-29党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街道历史

党琪

摘要:

信号山历史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是德国殖民者最早进行城市规划的边缘地段,本次主要研究范围,由大学路、江苏路和黄县路三个社区的部分历史街区组成。

关键词:信号山;历史街区;街道;历史

青岛是位于中国北方海岸线的中部的海滨旅游城市。这座只有百年历史的城市,以它依山傍海的独特自然风光和殖民入侵的特殊历史,被列为10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风貌,还保留了那些刻有时代烙印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

初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我国正式提“历史街区”的概念,是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青岛市于 1994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市人民政府制订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年)》,并确定了名城保护的总体原则。在此基础上,市人民政府又于 2002 年 6 月批准实施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确定了十条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信号山历史街区就是其中之一。

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在弯曲的海岸线上盘延着许多条美丽的街道,如贵州路、太平路、莱阳路和东海路等。青岛又是一座山城,市区内有近20座大小不一的山头,有的道路环山而建,成“O”型;有的环山半周,成“U”型;有的为了减小道路的坡度,被修成“S”型。但无论是依山还是傍海,青岛的街道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基本上没有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路。

信号山历史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属于江苏路管辖范围,南临青岛湾,北邻观象山、东邻八关山风貌保护区,西邻观海山风貌保护区。规划划定的信号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为:以信号山为中心,沿江苏路、齐东路、莱芜二路、大学路至海边的地段。

信号山历史街区是德国殖民者最早进行城市规划的边缘地段,信号山南部建有德国总督私邸,江苏路则是高级庭院住宅集中地。本次主要研究范围,由大学路、江苏路和黄县路三个社区的部分历史街区组成。

大学路算是青岛最早的路了,古代青岛山的泉水、溪流汇聚于现在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一带,沿今天的掖县路、龙口路、大学路,蜿蜒流入黄海,这就是青岛河。海水涨潮时,海船可以进入青岛河,但随着城市飞速发展,青岛已经从小渔村变成了城市,以前的原始景象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那时青岛河入海口有个渔村叫“青岛村”,明代万历年间开放为港口,清代后期日渐繁荣,形成一座市镇,形成了青岛镇,青岛镇没有城墙,百姓就把青岛河上的木桥这一区域叫东关,沿河一带叫东关街,这就是青岛最早的街道了。

德国占领青岛以后,沿着青岛河铺设了一条现代马路,并在今黄县路口建了一座石桥,使马路向北延伸,叫奥斯帕斯街,并建立俾斯麦兵营。之后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于1924年利用这座兵营的房舍开办了私立青岛大学,学校前的这条马路就叫大学路。

大学路上一直有大学,与大学路并行的青岛河,一部分填平,一部分用石板覆盖,路面变得宽敞了,但是大学路东部属于缓坡山路,弯道较多,行驶车辆都要减速慢行。大学路从8号到50号,双号一侧的20座花园小楼,均已列入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名单。步行于大学路,浓郁的文化氛围、周围学校操场打球的学生,让此安静又不失青春活力。

江苏路自1899年动工兴建,最初很短,后来扩建至热河路与胶州路路口,是一条坡度较大的道路。初建的时候以德国首相的名字命名叫俾斯麦大街,1922年已改名江苏路。自南向北先后与广西路、湖南路、沂水路、龙山路、伏龙山路、莱芜一路、苏州路、观象一路相交会。30年代青岛城市建设评比中,江苏路以马路整洁、建筑美观、市民文明而被评为青岛模范路。

德国占领期间,由于信奉宗教的原因,上世纪初就分别在曲阜路与江苏路建了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基督教堂除去礼拜天,平时很少有人来,环境较为僻静。教堂东面曾经有一所德国侨民子弟学校,南面曾是总督府小学,专收欧洲在青岛侨民的子女,不准中国人入学。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称江苏路小学,现在叫实验小学,校史已百年有余。

江苏路、平原路交会处有一座青岛规模最大的医院,原来是总督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是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也就是现在青岛人俗称的“山大医院”。由此向北是青岛有名的六路口,除去江苏路南北通行外,还有龙山路、齐东路、伏龙山路、莱芜一路、苏州路、观象一路在这里交会,错落有致,成为一道景观。

德国占领青岛以后,在信号山山麓建了总督官邸,并在官邸四周划出大片土地,而且作为私人领地,禁止他人入内。日本占领青岛后,这里作为日本守备军司令官邸,仍是禁区,周围既没有建筑,也没有街道。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沿着原德总督官邸圈的土地边缘修了一条马路叫黄县路,东起大学路,西至龙口路。

黄县路有许多名人旧居,著名作家老舍于1934年到青岛,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但在1936年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改做一名专业作家,并迁到了黄县路4号居住,当时这里全是树林,只有这一座小楼房。今天的黄县路是T字型,老舍故居是在通往大学路的一条支路上,这里的路面很窄,刚好能通过一辆汽车。目前能看到的青岛河桥仅有黄县路上的一座,2009年进行维修,并建有木栈道,目前是一处小景观供周围居民休闲娱乐。

黄县路是青岛最美的街道之一,两侧都是有花园的单体小楼,并且这中间没有插建其他建筑,因为这条街道对旧貌保护得很好,好多电影拍摄会选择在这里拍外景。

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遗留了时代印记的老街道,还有各界名人留在这座城市中的往事,这一切都见证着青岛百年历史的脉络。青岛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秀美,更在于她的历久弥新和器宇不凡。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街道历史
热闹的街道
热闹的街道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新历史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