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

2018-08-11叶雯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已经有了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高校之间对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越来越关注。基于此,本文以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分别从科学化管理、联动机制、宣传与服务、培训力度与经费投入等方面详细阐述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科技;合作创新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意味着人才之间的竞争,世界各国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纷纷将加强与国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作为发展战略,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学校来说,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提高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学校办学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过程,我国对于学校的目标制定也是如此。

一、高校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的重要作用

对于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通过对国外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巩固知识理论的同时丰富经验,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与地域文化;(2)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3)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提高语言交流能力;(4)国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比较先进,更加重视实践的作用,这与我国的应试教育不同,应当积极汲取;(5)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可以打造学生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帮助学生成就未来的梦想。

二、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对合作创新进行科学化管理

就目前的状况看来,虽然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从整体看来,高校外派的学生在学科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涉及的学科专业较债,仍旧需要拓展高校中外合作与创新涵盖的专业。与此同时,中国学生外派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我国高校接收的外国交换生却相对较少,中外科技合作中双方学生的数量不对等。因此,在进行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创新时,需要注重科学化管理,通过全面的规划实现中国外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中外科技合作创新的科学化管理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高校需要根据教育国家化的相关标准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性;高校需要创新中外科技合作的模式,通过多层次及多模式的交流合作,将对外交流贯穿于高校教育科研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拓展到高校的各个专业[1]。

比如,高校可以通过科技交流平台的方式,加强对外交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中外科技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高校需要利用对外交流的机会,结合高校内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实验室及中心和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支持,建立中外联合实验室或者中外联合研发中心,加强中外科技合作,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二)构建合作创新的联动机制

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涉及到较多的工作内容、覆盖的范围相对较广,需要多个部门及单位进行协调配合。比如,高校内部的职能部门、合作院校的职能部门、高校的院系办公室、高校所在省市的外事部门与出入境部门以及留学生中介机构等。由于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涉及的部门相对较多,所以参与的人员也比较复杂,不仅包括学校的领导、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还包括机构的办事人员、学生及其家长等。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属于系统工程,工作量非常大,具备较强的政策性。

因此,要想实现中外科技合作的创新,高校需要构建联动机制,由合作双方高校的领导作为主导,中外高校的职能部门与院系领导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或者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小组会议中明确各个参与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出国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联席会议中,专项工作小组共同商讨中外科技合作的相关事项,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另外,专项工作小组需要下设办公室,负责科技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具体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教务处、各个学院、学生处以及国际交流处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通过上述联动机制的构建,提高中外科技合作的工作效率,确保中外科技合作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重视合作创新的宣传与服务

首先,高校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为了能够推动中高校中外科技的发展,需要将不同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式、技术类型纳入《学校招生简章》之中。同时,还应该将众多的招生宣传工作作为咨询的宣传内容,从而便于更多的家长、学生掌握更多中外技术合作、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信息,提高手续的办理的效率,为全面实现中外技术合作与创新的目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校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需要加大服务力度。(1)为学生提供技术合作、出国等相关事宜的咨询服务,主要就是对不具备技术创新经验、合作经验的学生提供指导,并可以组织回国的学生进行讲座,便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包括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经验,避免由于学生缺乏了解而导致准备不充分等现象;(2)帮助学生准备技术合作、创新的相关材料,并做好跟踪服务,即在学生出国期间,需要与合作方高校随时保持联系,从而掌握更多关于学生的状态,并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学分的对接、转换工作[2]。

(四)加大培训力度与经费投入

首先,重视外语培训。在高校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的过程中,由于本国学生外语能力有限,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合作与创新的效果,解决学生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并激发其报名的积极性,高校就应该积极举办外语能力培训班。依据高校合作对象的语言需求,在学生出国之前需要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训练,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科技合作与创新提供基本保障。同时,通过语言培训,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学生出国的后顾之忧,优化科技合作与创新的效果。

其次,加大经费投入。结合“十三五”期间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几年之内,需要不断提高本课程、研究生出国的人数,所以高校就应该加大最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的重视。在这一环节中,高校需要为参与科技合作与创新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就是说高校需要适当的加大经费投入,并对管理人员的綜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保证其能够符合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同时,高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经费方面的支持,如设置科技创新基金、奖学金等。

结语:总而言之,当前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大学教育逐渐打开校门,鼓励学生走向世界,在学习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帮助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的中外科技合作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依靠应试教育模式下禁锢的思想,积极接纳国外先进的教育,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坤,龚宏,李春华.国际合作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园,2017(33):60-62.

[2]魏月媛,汪勇攀.西部地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127-129.

作者简介:

叶雯(1982.04--);性别:女,籍贯:湖北新洲人,学历: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现有职称:事业七级;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国际化育人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学术界的全球公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及其举措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十年回顾与现状分析
汲取东西方精华 培养世界公民
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性产业化发展初探
中国高铁“走出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
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