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构的实践症结及对策探析

2018-08-11朱钰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问题

朱钰

摘 要: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技术性人才,注重的是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和应用下,能夠实现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与社会产业互动和拓展。因此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不仅可以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结果,同时也能够为社会输送实践技能更优的人才。不过由于现代学徒制在国内的推广力度不强,受限于这种模式对院校教学能力有很大要求,及缺乏相关制度保障等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建设仍存许多问题。为改善问题,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本文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困境出发,分析制约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问题;对策

前言: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时,就已经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这种学徒制教育模式,注重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为国家战略部署和人员结构调整提供更具针对性、科学化的方案。因此现代学徒制于近些年也被引入我国,开始实践应用。不过由于国内现代学徒制发展时间晚,内容、机制开发部具体,社会各界包括企业没有为之提供良好的帮助,导致当前现代学徒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无法让人满足。为改善这一现状,发挥现代学徒制教育价值,我们就必须加强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开办的困境分析,找出制约因素,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发展。

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困境

(一)学徒制开展措施并不完善

如今在社会就业率逐渐呈现饱和的背景下,政府予以了促进就业高度的关注。为确保高职生能够顺利就业,政府及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引入了学徒制。不过虽然学徒制能够破除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弊端,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但由于学徒制在国内发展时间短,因此不仅学徒教学标准没有得到国家教育部的统一。同时学徒学习的内容与知识也没有做出细致、明确的要求[1]。包括学生在学习时,应获得哪些知识,朝向哪些内容学习。教学时应予以学生哪些学习条件保障,获得哪些教学监管和评估[2]。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学生在措施不健全的学徒制模式下,并没有享受到学徒制学习的价值。

(二)学徒制开展缺乏工学结合的支持

与政府与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制,充满热情的状态相反的是,企业与学生却没有予以积极的回应。学徒制的关键因素便是企业与学生,可是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通常都是为了补足人力不足,获得短期利益。而学徒制却需要企业投入过多的培养时间,因此企业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上表现出参与兴趣度不高的情况。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并不能获得能力的有效培养,企业放羊问题非常普遍。虽然企业和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可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得到收益。

企业之所以表现出冷淡,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能力通常并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实践要求,如让学生参与技术顶岗,那么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甚至很有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失误操作,影响技术开发的整体进度。因影响了企业根本利益,所以企业通常并不会将学生放置在技术性岗位。此外学校办学的初衷是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人才服务地方建设。也就是说企业在学徒制体系当中本应处于主动地位、核心地位[2]。不过由于学校的教学能力通常有限,所以企业经常是被动的一方,企业经常需要矮子里拔大个选择实习生。且许多时候这些实习生并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高职院校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欧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人才,而三年时间内,学生能否最终选择企业仍是许多企业担心的问题。所以企业才会出现积极性较低的问题。

二、制约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不利因素

(一)院校教学能力低

学徒制的开展离不开学校教育资源的支持,不过就现阶段情况来看。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学生就业和顶岗。高职院校培养与输送的是技术性人才,如果技术性人才的能力不达标,那么必然会出现社会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开办现代学徒制,高校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以完善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才能够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3]。由于学校缺乏激励和引导,因此学校学徒制出身的学生往往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当高校教学质量达到社会用人标准,高校学徒制才能够收获企业信任,学徒制才能够顺利进行。

(二)忽视企业利益

利益是每一个企业都应当优先考虑的,所以利益的大小是企业参加学徒制教育结构的关键性因素。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在学徒制中收获的高昂回报。首先,发达国家的学徒制模式是以学生,企业直接建立联系展开的。因此绝大多数学徒在进入企业的第一天就已经决定了今后在企业就业。所以学徒制是发达国家大型企业获取人资的重要渠道。其次,发达国家为参与学徒制的企业提供了税费减免政策。因此发达国家企业积极响应学徒制模式,积极引用学徒参与企业建设。最后,在发达国家只有当企业获得国家认证才能够参与学徒制体系。能够进入学徒制体系的企业本身就具备足够的实力,企业参与学徒制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而我国却并没有重视企业利益,仅仅关注着学生利益。许多在企业与学校共同支持下培养的学徒,往往在毕业以后立刻另谋他就。较高的离职率以及没有税费减免,必然会影响企业学徒制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生职业前景不够明朗

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都要好与抽象思维[4]。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文化课学习,更喜欢参与实践的学习。现代学徒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现场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是为何发达国家学徒制能够积极展开的原因。不过国内学徒制却并没有为学生制定完善的权益保障。学徒在进入企业后并没有准员工、企业学徒等身份。也就是说当学生并额米有学徒工资和工伤保险。此外由于企业担心学徒的误操作影响企业利益,所以企业并没有为学徒安排技术性工作。学徒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得不到能力提升,因此对学徒制模式产生了较大的误会。最后因许多企业并不正规,学校选择合作企业时并没有认真甄别,所以一些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担心今后的前景。所以并不愿意参与学徒制模式,所以学生对学徒制也表现出极为冷淡的接受状态。

(四)缺少学徒制制度保障

学徒制跨越了人资管理、教育、产业结构,是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制度。这种制度因存在时间短,因此虽然政府以及高校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但却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制定相关保护制度,从我国法律层面来说,《就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均没有学徒制法律管理保护条例,没有明确规定校企责任、学徒权益、学徒身份等内容。

三、现代学徒制的构建与应用策略

(一)建立引导型学徒制试点

国内对学徒制得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为控制学徒制的发展,提高学徒制的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践行我国特色化的现代学徒制。根据西方经验来看,现代学徒制分为供给引导和需求引导两种类型。供给引导模式下,企业责任感较低,因此企业培训效果较差,教育结构和学徒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如法国、丹麦、荷兰、英国采用的便是供给引导学徒制。需求引导学徒制企业责任感高,培训效果良好,教育结构和学徒制相分离。如瑞士、奥地利、德国。目前国内现代学徒制经验非常有限,因此为实现现现代学徒制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当前国内高校教育问题。而国内当前学徒制发展最大的阻碍便是高校教育能力偏低。因此高校必须积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到企业的合作。所以国内高校学徒制的构建应以引导型学徒制试点方式,这样现代学徒制才有望获得成功。

(二)小范围开展学徒制

从前文的分析得知,国内高职院校并不具备大范围推广学徒制的客观条件。所以高职院校应小规模、小范围展开学徒制教学。小规模指从学校内部选拔,根据学生的自身态度,包括是否愿意参与企业培训与就业欲望选择学徒参与者。小范围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内选少数专业。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学徒制教学模式和内容。学徒制开展时,应与企業一同确定学徒制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培育方向。这样才能够在双方的共同合作下,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三)注重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学徒制模式的核心。据现状来看,工学结合开展中必须注重工的比例。根据德国与英国的经验,学徒制中企业学习时间应占据学生总学习时间6成。而国内当前告知人才培养却存在实习时间短、机会少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必须保障工的时间比重。原则来说这一比重应在4成以上。其次应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企业与学校应当制定共同的发展目标,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制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锻炼学生的就业技能和专业技巧。

(四)健全考评方式

现代学徒制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均存在很大差异,考评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所以校企必须注重考评方式的优化,建立以学生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一体的综合考评,使学生能够在考评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考核内容既要包括学生的社会能力同时也要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另外考评注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变,过去考评多为教师考评学生。而学徒制面向的是企业发展,所以学徒制考评应尊重企业和学生的地位,建立多元化考评。建立起企业考评、学生考评、教师考评的多元评价,实现考评的科学化与有效化。

结语: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更多新颖的教学思路,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徒制开发和应用仍有许多的问题,如没有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全的学习效果保障。此外高职院校忽视企业利益、自身教学能力较低等都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因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明朗。所以高校必须转变教育思路,可以先尝试建立引导型小范围的学徒制试点,加强工学结合,优化考评方式与教育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取更加优异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巧,这对学生是有着一生的良好帮助。

参考文献:

[1]平先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保障制度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7(01):1-5.

[2]贾文胜,潘建峰,梁宁森.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瓶颈及实践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1):47-53+119.

[3]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03):45-51.

[4]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1):121-124.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问题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