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分析
2018-08-11陈勇锋
陈勇锋
【摘 要】本文以“目标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育当中的开展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提出有利于学生发展,场地与器材筹备、课程规划多方面的开展方式,希望可以对今后相关教育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目标式教学”;小学体育;教学
近些年,伴随着体育教育的深入改革,发现当前许多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关注度都比较低,借助相关的研究发现,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课程,而是不愿意参与体育课。其原因主要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死板且无趣,教学的手段过于老旧,导致体育课失去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体育课程的实际教育效果不断下降。对此,探讨“目标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依据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1.“目标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依据
1.1以新课程改革作为依据
以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主要目的,并将“健康第一”作为主要的思想,让学生随时处于教学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为主的体育活动,关注不同年龄、性别、运动能力的学生,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培养效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目标式教学”属于一项趣味、健身、知识、经济相融合的体育理念,其具备较强的健身价值与运动特性,是体力与智力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锻炼意识、拼搏意识的有效途径。
1.2注重主体对象的发展
“目标式教学”教学是一项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高度需要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小学阶段的成长属于萌芽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均处于重要的转变阶段,学生的爱好心态较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以娱乐、玩耍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锻炼能力。其次,“目标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机体能力与智力水平。体育运动虽然具备一定的难度与负荷量,但是只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基本上都看可以完成。在教育中,教师的具体运动项目应当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智力水平,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中。
2.基于“目标式教学”的小学体育教育思路
2.1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创新教学思路
体育与语数外等理论性科目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语数外等理论性课程会在每一个教学阶段对学生实行目标明确、范围固定的考试,这一种考试法模式也导致教学内容、模式方面无法随机变动。而体育课程不同,体育课程属于户外运动类课程,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户外的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多的发挥空间,这也间接展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作用。对于当前的体育课程而言,其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运动潜能的开发过程中,同时教学内容也不够丰富。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而实现选择性的学习。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属于锻炼的关键性时期,无论是在反应力还是单纯的体力都属于巅峰期,所以教学中需要提供不同的教学。例如,教学中必须有足球、篮球等球类,跳高、跳远等技巧类,铅球、实心球等器械类。学习内容的丰富必然可以让学生的运动潜能得到体现,从而达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目的。
2.2趣味与实践结合性教学
对于小学体育这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而言,学生的学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娱乐、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在于实践性,借助体育学习提升学生的运动天赋,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有必要在教育当中掺杂适当的趣味性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田径教学“跑步”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变通,训练的方式进行多样化,让学生改变对跑步的认识,感受到运动精神,在新颖和富含趣味的学习内容下进行学习,江湖取得很大的效果。以往的跑是要规定时间,规定米数,在创新中可以采取S形跑运动,让学生感受到趣味,跑的开心,运动的愉快。
2.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进体育教学
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需要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或天赋,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一双会发现、善于发挥的眼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例如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运动项目当中,与学生组成一个队伍进行竞赛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运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观察学生的运动潜能,同时还可以在学生出错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及时纠正技术技巧方面的错误。在平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技术方面的指导,以正确的技术示范,让学生尽可能保障运动项目的参与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选择一些运动潜能较为突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让这一名同学为其他同学给予指导,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以及运动潜能的开发效果,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环境与条件的改变都会促使学生的感觉刺激缺乏,最终导致感觉统合失调,从而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当高度重视“目标式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价值,在实际教育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倪威胜,刘建莉.丹麦体育游戏性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中的实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4(12):211-212
[2]梁广镇.基于微课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以东城三小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z1):233-234
[3]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2):78-83
[4]沈丽群,季浏,王坤.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质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3):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