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2018-08-11周飞海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3期

周飞海

【摘 要】开展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立足点,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提供开放多元的数学问题,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形式多样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一切,勇于标新立异的品质,提高学生发现問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此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机制。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创新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数学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一个直接的奋斗目标,也是衡量数学教育成效的有效标准。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创造的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试从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重点阐述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方法、途径,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机制。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2.引导合作学习,鼓励创新

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

2.1在实践中,教师要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力求均衡,通常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等各一名。其次,选拔并培养小组长。教师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采取小组长轮换制,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2.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学生愿意合作,也需要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和价值。

3.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通过老师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再采用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变一人演给众人看为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让同学们相互检查讨论。最后学生汇报。接着老师提问:①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正方形)?②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改变?③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的面积,那怎么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④我们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是什么关系?通过边操作边提问回答,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方法了。

4.启迪学生标新立异,鼓励猜想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直接让学生自由猜想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方法。如例1,将圆柱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例2,将圆柱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长方体容器里,测出长方体容器的体积,就是圆柱体容器的体积;例3,将圆柱体等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长方体 (教材上的方法)。尽管有的设想不切合实际、失败了,但这些猜想中都包含一个成功的因素,那就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5.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整体教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