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理健康 落实核心素养
2018-08-11梁垂琼王平军
梁垂琼 王平军
【摘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班主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完成育人的重任。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教育者,主持班级工作,教书育人,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多的人,是较具有心理辅导教师特质的人,是适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力量结合起来的人。学会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分析学生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原因和解决办法——关于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及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班主任工作
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教育质量逐渐提高。在此环境下,学生打架、早恋、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件却屡见不鲜。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恶性事件给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幸福人生的首要条件,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是学校教育及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新的发展,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智力、情感和身体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当一个人的知识增长到某一高度后,心理素质就成了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学生心理状况主要表现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缺少意志和毅力
小学生天真幼稚,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疾患。他们遇到挫折或学习压力过大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有的甚至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自私狭隘,虚荣心强
由于独生子女多,他们受到溺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人际关系不协调,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有恐怖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目前,学生报复老师、家长、同伴、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
(三)不健康的心理、依赖、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
受社会和网络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依赖心理严重,不劳而获的思想不断增长,早恋欲望滋长,对性问题和网络游戏的不正确对待,导致青少年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偷盗、抢劫、早恋、性犯罪等恶性事件不断出现,违法犯罪比例增大,且逐渐低龄化。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及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會出现更多的恶性事件,教育的整体质量也难以很快提高,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无从谈起。为了有效解决广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及管理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督促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地方课程,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经常性的专题模拟训练,让师生在真实生活环境中调适自己,磨炼自己。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做好心理健康教师的转岗培训,以专家讲座、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生的心理保健培训。
(二)以班主任为主体,创立心理健康发展环境
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设“知心信箱”,完善咨询室的设施设备,以班主任为主,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咨询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给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通过咨询,进行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心理咨询老师要及时、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加强家校联系,利用家访、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心理辅导培训,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充分利用班班通、学校门户网站、广播系统、宣传橱窗等设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传授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角色和工作之便, 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做到三多,三个不批评:即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三个不批评:无意识的犯错不批评,给学生自省机会;早上犯错不批评,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家长面前不批评学生,给学生留足面子。这样班主任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实现教育的情感化。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让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重点防控
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在日常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而学校却恰恰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材料整理,给教师管理新班级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学校教师应将该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建立档案,整理成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升学、转学而移交,便于教师接新班级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每一位学生,有征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出现。
(四)改变评价方式,制定全面评价机制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学校往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健康教育。特别对毕业生的操行评定随意而定,给上一级学校管理造成了难度。学校应制订统一的适合本校的操行评定方案和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平时成绩、操行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又有利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自觉改变不良行为,主动纠正不良心态。
(五)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有活动必须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记录,事后有总结。要把心理辅导活动纳入日常教育计划,原则上每学期安排4课时以上。为保证教育活动时间,心理辅导活动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班队会、春游、班级干部的选拔、运动会、学生座位的排法、家长会等多种途径解决。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要定期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重点地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或障碍。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及时送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治疗。为了增加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使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模拟心理训练,如意志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方法辅导和克服考试焦虑辅导等,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学生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及时化解孤僻、郁闷、焦虑等心理困扰。也让学生在真实生活环境中调适自己,磨炼自己。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学校、家庭、社会面前的严峻问题,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不断探索,扎实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出更优秀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