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8-11方年华
方年华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直观课堂教学和实际动手操作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趋势,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数学技能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数学当前教学要求,从多方面探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少,在小学学习過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各种学习技巧,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艺术,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提高计算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发展。
一、教学理念陈旧问题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都应掌握计算能力。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其实,小学数学计算有很多技巧和方法,都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而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够,认知能力有限,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意识不足,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同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很多教师虽然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但是很多学生依旧会感觉到数学学习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新认识和关注计算教学,对每一项内容的教学目标都要进行明确,例如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明确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发力点,从而不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二、算理不清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没有什么内涵可以教授,只要学生懂得计算方法,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自然就掌握了。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学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但由于对计算的概念模糊不清,只是片面的生搬硬套,从而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在实际的计算中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况。计算教学的基本过程大体可以分成四个基本环节,即理解计算的意义,深入研究算理,概括计算法则,进而形成计算技能。而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某些错误和法则不能灵活运用,或是迁移能力差,这些往往都是算理不清有直接关系。只有学生明白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法则,才能适应各种变化了的情况,提高知识的迁移性,从而使计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更灵活、合理。
计算方法也有根源可以追寻,只有真正理解了算理,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中充分掌握,牢记法则,有条不紊地学习。例如在学习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2×4=8,200×4=800,学生通过思考会这么分析:2里面有2个百,2个百乘4就得到8个百,那就是800,这样就会在算理和算法间架起了一条桥梁。在计算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会算”,还应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例如:计算“2.1÷0.25”,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思考探究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发现还可以根据“商不变规律”,把2.1和0.25同时乘4转化成“8.4÷1”来口算,或者把0.25化成最简分数后转化成“2.1×4”来口算,从而实现了使学生能综合应用知识进行“再创造”。算法的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技巧应用不熟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许多计算规律和技巧。如有一道计算题要求学生算出249×1001的得数,学生只要稍加观察,便很容易计算出249×1000+249=249249。这就运用了“和差替代凑整”的计算技巧。而如果小学生没有掌握这一计算技巧,可能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乘法计算。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容易计算出错。因此,教师必须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技巧,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有计划性的口算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为笔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提高学生分析、推导、归纳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最为合适的一种计算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计算习惯问题
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的训练,对于马虎疏忽的学生,需要培养学生耐心,使学生保持细心,降低学生马虎率。对于计算法则计算错误的学生,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公示背诵,熟记公式,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五、课后练习问题
现在很多学生都在抱怨有做不完的习题,许多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题目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从而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且很多家长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占用了学生自由玩耍时间。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样,正所谓题题通不如一题精,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首先,教师要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好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结语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计算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基础上,注重夯实数学的学习基础,糅合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真正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高效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师会林.浅谈小学数学中关于计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6):161-161
[2]胡炼.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计算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00087-00087
[3]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00153-0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