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合

2018-08-11周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有效措施小学语文

周丽丽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特征,语文本身就富有很强的伸展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的形象美,体味语文本身所蕴含的情趣美、语言美、思想美。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将美育教育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带给学生美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28-01

审美教育可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调动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深造。小学语文在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不仅具有语言美,还具有意境美,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阅读美文美句

语文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事实上语文都是可以进行审美教学的,只要教师注重对这些“美”的因素的解读,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美的世界,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审美意识。首先,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讲解出美好情境的内涵,自己要先做到对语文教材的“美”的解读,所以教师对教材美感的解读对于进行审美教学至关重要,这也是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需要老师在创设情景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在讲《爬山虎的脚》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葡萄是依附架子往高处爬的,那么不用架子就能往高处爬的植物是什么呢?请仔细思考。”当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我在大屏幕上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大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然后,我巧设疑问:“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这时,学生都积极进行朗读,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最后,我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二、体会美的韵味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渗透着许多美的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一说起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自然优美的风景,以及自然界的奇观。语文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例如,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在教学《颐和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的语句,像是“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中的“滑”等,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体会到颐和园优美的景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伟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再如,在教学《长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更多的与长城有关的故事与图片,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长城的雄伟与壮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情思,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

三、引导审美鉴赏

鉴赏是在理解与品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更为深层的审美活动。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评价都比较单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审美鉴赏,在不断的思维锻炼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古诗进行审美鉴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的必然选择,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不知道应该如何让学生去鉴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其实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品鉴,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讲解。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小学生有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在想象的同时就会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将诗中描绘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成进行学习,让他们将脑中的情境讲述出来,并引导學生从“孤帆”“碧空”“长江”等词入手,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轻松的学习环境,热烈的讨论氛围会有效地调动起小学生的鉴赏兴趣,并且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他们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体会到诗中情、情中诗,进而深化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锻炼审美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还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敢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横驰骋,在创造的天地一展才华。

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思维,并以这种思维去努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与引导,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品质。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就要求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好意识与能力的双向互动,将美育进行渗透。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展示美、欣赏美的过程,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实现由内而外的人格升华,实现审美教育由线到面再到体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小燕.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19):065-065.

[2]夏远秋.构划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J].发现,2017(6X):93-93.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有效措施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