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高校基础泰语教学改革

2018-08-11陈晓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改革教学

陈晓宏

【摘要】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语言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交融的,学习文化对语言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泰国语言学习中如何合理利用文化因素,将会给学习带来很大提升,本文笔者就高校基础泰语教学改革进行剖析,希望给泰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基础泰语 教学 高校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H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49-02

高校的基础泰语教学一直是泰语教学的重要板块,是贯彻泰语整个教学体系之中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基础泰语教学存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情况,大学生对基础泰语教学感到厌倦,逃课现象屡禁不止。如何提高泰语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将从社会就业导向提出高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高校泰语教学现状分析

“基础泰语既是泰语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词、句型的用法等,跟泰语语法密不可分。基础泰语课一般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开设,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掌握了泰语语音知识,对于泰语语法的了解几乎为零。如何更有效地将泰语语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泰语语法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到泰汉语法的差异性,相信这是基础泰语课的任课教师反复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仍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泰语的教学方法如何改变,但是效果收效却不明显。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要从教师的教学习惯说起,总想着如何变着花样去吸引学生听课,但却忽略了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大学泰语课堂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但是下面学生却昏昏欲睡,就算是听课的学生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

二、我国高校泰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泰语课程设置不合理

如今我国高校泰语主要的课程设置多是以综合知识的学习为主,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开设较少。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多局限在日常交流与沟通方面,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词汇与运用知识则相对薄弱很多,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泰语专业人才培训缺乏

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泰语专业的毕业生中就相对缺乏专业性知识掌握牢固的优秀人才。这对该专业毕業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缺乏泰语语言环境

语言是用来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与实践当中才能有相应的提高。泰语专业学生仍缺乏语言实践锻炼的机会与基地。正所谓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泰语属于小语种,并不像英语那样有着庞大的市场,有着比较好的语言环境。

4.泰语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缺乏

高校缺乏一支优秀的泰语教师队伍,许多高校的泰语教师多数攻读的都是泰语专业或泰国文学专业方向课程,因此,在商务翻译或国际贸易或对外汉语教育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不利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我国高校泰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实现泰语方向性教学

“针对泰语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的情况,为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优泰语人才,要实施泰语课程改革,把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自身需求,分设为泰语商务翻译与国际贸易两个方向,针对性的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的专业性及实践性。”

2.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泰语教学改革

高校应立足泰语就业市场情况,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的调整教学培养方案,制定有利于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课程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创造的先决条件,能够大幅度的增强就业竞争力。

3.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进行泰语人才培养

高校在开设泰语课程的同时,还可适当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例如:如果当地与泰国交流密切的地区,可以加强与泰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和交流,要大力鼓励办学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可以借着与泰国高校的合作,大力培养优秀的泰语专业人才,这不仅仅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需求,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良好的就业机会。

4.加强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学校教学改革的同时,除专业课程的细分学习之外,还应加大学生多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譬如:加强英语课程、对外贸易法律法规或对外汉语教育课程的重视与学习。只有全方位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打造优秀的泰语教学师资队伍

“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任课教师。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本身,都要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时刻牢记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理念,创造更多的专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在自身泰语综合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性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教授与指导学生。”

四、小结

泰语专业教学要时刻与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任何偏离这条方向的都是本末倒置的,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更好的提高高校的泰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泰语实际运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这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齐春红、卢文娟.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泰语结构助词的对比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韦尹璇.从泰语的日常用语看泰国的等级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

[1]陈华.高职英语“五同步”教学法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132.

[3]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4,(6):46-51.

[4]肖书珍.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49-150.

[5]王惠敏,赵莉莉.听说读写译循环教学法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09,(9):262-263.

猜你喜欢

高校改革教学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