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至味烟火气

2018-08-11金丹

经济 2018年13期
关键词:麻婆豆腐阳春面肥肠

金丹

刚看《舌尖上的中国》时,确实有种惊艳的感觉,食物的画面美轮美奂,配上美妙的音乐,再掺杂上劳动人民对食物的情怀,贴上有中国特色的乡愁,让观众总能找到一个可以共鸣的角度。但是看到第二部的时候,热情和喜悦都在递减,直观的感觉是食物以外的东西太多了,经常让人出神,忘了这是个说美食的纪录片。最近有个韩国大叔拍的《街头美食斗士》真是不错,经常有各种评论说可以碾压《舌尖上的中国》。看了一集,我通过胃的反应,确认了这是一部真正说“吃”的节目,并且好过我看过的所有同类节目。

这位叫白钟元的韩国大叔,背着个双肩包,以吃货的形象出场,鹰眼四顾,馋形毕露,成都街头巷尾的小吃尽收眼底,从夜市的烤串、炒面,到早餐的红糖发糕、锅盔,从老字号的麻婆豆腐到郊区小馆子的鱼香茄子、宫保鸡丁,再到商业区的一份中午快餐,白大叔用吃相展示着这些食物的味道。做的人和吃的人都是一颗平常心,但是每一口都有惊喜。没有了养家糊口的艰辛,食材的营养或者天然的谷氨酸钠带来的鲜美,会让人不知不觉地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这应该是从形式上碾压《舌尖上的中国》的原因吧。

以前觉得民国时期的人写的東西有点生涩,但是看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一下子拉近了和民国的距离,对美食的那种感同身受让我对北京更爱了几分。先走胃,后走心,真是本能使然。白大叔在行走中牵动着我的胃。我从不吃肥肠,但是看他吃肥肠粉时候的那种享受,竟然让我有了代入感,好像感觉到肥肠的特有口感和味道。我本以为他是一个纯粹的吃货,但是这个韩国人用他的词汇来形容食物时又那么精准。真是不怕吃货馋,就怕吃货有文化啊!

《舌尖上的中国》到后来有点跑题,不清楚到底是要贩卖情感,还是贩卖食材,还是贩卖炊具,总之贩卖的痕迹太重。就像一个选秀节目,可能歌手唱的也还好,但是苦难家史说的比唱的还声情并茂就太抢戏了。小时候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碗阳春面》,30年过去了,我还印象深刻,肯定不是因为这碗阳春面做得多独特,而是因为三个人除夕夜吃一碗面,也因为老板悄悄地多给加了一些。但这文章不是在说面,阳春面只是个由头而已,乌冬面、拉面都是一样的效果。可是《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美食纪录片,这么跑偏,实在不怪观众不容忍。

《街头美食斗士》从内容上看相当纯粹,寻常巷陌,人间烟火,活色生香。生活时而悠闲,时而紧张,时而清苦,时而富足,但对食物的热情,让人更赤裸裸地融入生活,回归本来。顺便提一句,这个节目看着朴实,其实相当用心,在说麻婆豆腐的时候,店里的浮雕动了起来,瞬间穿越,这道菜的历史跃然而出,还有音乐十分精彩,与内容相得益彰,动感十足。总之,良心之作。

猜你喜欢

麻婆豆腐阳春面肥肠
呈现品牌连锁化发展趋势 肥肠品类或是未来餐饮的潜力股
日本的“网红”
重庆:肥肠大本营
SR-71侦察机
“失恋麻婆豆腐”畅销日本中餐馆
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