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效果的要素分析
2018-08-11陈艺元
摘要:对于网络运用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而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与时俱进、便捷高效等优越性。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在网络信息爆炸的当今如何实现在一种信息中吸引大学生群体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效果最优化。影响思政教育导向效果的,有内容因素和处理学生反馈的因素,也有主体因素和受众因素;要分析出现正反效果的要素和原因,直面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效果;要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5-0049-02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始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有利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在信息技術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从一般认知的纸媒、讲坛延伸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是时势所趋。然而,运用新媒体平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并不能应然达到教育导向的最优效果,若不能准确把握影响此效果的要素,极容易造成传播内容不具吸引力、受众反馈热情度不高等情况。由此,有必要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效果的可能性变量,通过分析各要素对导向效果所起作用的正面或反面价值,从而选择能够求取大学生思政教育导向最优效果的要素组合。本文以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6级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就此作一分析。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三个功能
学者张耀灿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将思想政治目的性、意识形态性的体现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把思政教育的导向功能具体表述为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规范导向三方面[1]131。以上提及的导向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梳理了思路并明确了教育与引导的重点。
(二)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形式
思政教育形式多样,而在新媒体上主要以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存在,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以及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受众之间的线上互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受众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以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6级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针对上述提及的思政教育导向三个方面,目前有《薪火相传》《语重心长》《学长学姐说》《行政法出彩人》等版块,从专业知识学习、人生及职业规划、当代青年行为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引导。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导向的效果
(一)大学生受众反响积极,导向的正面效果显著
以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形式相较于传统的报刊宣传、课堂说教等教育方式而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习惯,能使其在课余时间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因此在思政教育中采用大学生受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更容易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热情,最终获得导向的正面效果十分显著。如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6级官方微信公众号,学生线上点赞和留言数量较高的内容集中在年级的活动和年级风采人物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2017年的班级风采大赛和《行政法出彩人》版块。从调查数据反馈的信息及综合其他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情况分析,大学生受众对校园内近期事件的兴趣更浓厚、关注度更高。
(二)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未达到教育导向的目标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教育形式,有助于增强教育引导的正面效果。然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学生参与度高但是思政教育导向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产生负面效果的现象。这是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过分迎合学生的需求而一味哗众取宠,使导向效果不突出甚至失去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初衷。这就需要大学思政工作者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方式时,要把握好导向目标和教育形式的主次关系。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出现正面效果的要素分析
(一)内容要素
以微信公众号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导向教育,选择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或贴近生活的话题和内容来开展,容易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且不会带来诸如传统说教形式给学生造成的排斥感。除此之外,在选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时紧扣导向的三大功能,是促使最终产生正面效果的必要前提。譬如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6级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在2017年“双十一”前夕发布特辑《聊聊那些有关“双十一”和网购的事儿》,幽默风趣而不失正能量地提醒学生警惕网购诈骗以及合理消费。此类内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容易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导向效果。
(二)对反馈加以总结并改进
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属于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一大特点是受众能够即时在平台上参与讨论与反馈。若能正确思考与处理这些反馈,并最终形成经验总结运用到其后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正如邱奇芳等学者在《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与模式创新》中的观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化经验式教育为科学式、技术式教育。[2]如本次在年级的问卷调查获得的反馈可知,学生普遍对幽默风趣风格的微信推送内容兴趣较大,这也符合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据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在日常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时考虑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内容结合轻松的方式加以表现,提高大学生受众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接受能力。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出现反面效果的要素分析
(一)主体要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在极大可能上也影响着教育导向的效果。大学生在网络上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很多,网络快餐文化使人们习惯性过滤未被重视的信息。因此,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宣传,不重视新媒体手段对于思政教育的作用,要使大学生受众在众多网络内容中提高对思政教育信息的关注度是极其困难的。
(二)受众要素
在大学生受众层面,学生不主动反馈和低参与度,可能造成思政教育导向出现反面效果。联系前文的内容要素来说,大学生受众在接受思政教育的互动过程中不积极更多是因为内容和形式选择上的不完善。然而,若不能得到大学生受众的主动反馈,就不能优化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综合上述现象,需要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受众不积极的情况下化被动为主动,深入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扬长避短,求取大学生思政教育导向效果最优化
由以上产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正反面效果的要素分析可知,无论是主体、受众还是内容、反馈处理,都能够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导向的效果。这就提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贴近学生生活习惯、与时俱进的优点。正如广西师范大学唐文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设计的价值与要素探析》一文中进行的要素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载体设计在宏观上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在微观上要满足大学生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载体的形式是如此,内容的选择亦然。以正能量的思政教育内容搭配契合大学生心理和年龄阶段的形式,在并非一味迎合需求的前提下推出符合大学生阅读口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辅以大学生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主动获取受众反馈以不断完善思政教育内容的质量。可以说,这是获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理想效果的要素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邱奇芳,孙金波,张明娟.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与模式创新[J].学理论,2011(7).
[3]唐文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设计的价值与要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作者简介:陈艺元(1997-),女,广东廉江人,单位为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为法学。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