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与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18-08-11陈兴智王辅之
李 超, 陈兴智, 王辅之, 周 焕, 万 军
(1.蚌埠医学院 卫生管理系,安徽 蚌埠 23300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据权威调查,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数9.7%,其中70%为慢性病患者.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中期和长期计划(2017-2025年)”指出,慢性病是当前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1].据安徽省统计局2015年资料显示,安徽总人口为6143.6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062.2万人,占总人口的17.29%.65岁及以上人口720.6万人,占总人口的11.73%.随着空巢家庭失业家庭和子女数量的增加,孤独已成为老年人更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易导致抑郁、心理失调甚至自杀[2-4],需要社会予以更多关注.本文选取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样本,对其睡眠质量状况、孤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健康宣传和疾病控制等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条件从皖北地区选择3个市,每个市选取3个村,共9个村,经确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160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的老年村民年龄均为60岁以上,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有一定理解力,能自愿配合的老年居民.排除患有痴呆、耳聋、明显视力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及不愿接受调查的村民,以入户调查方式共获得有效问卷1570份,应答率98%.
1.2 调查工具
1.2.1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
共包含19个条目和7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0-3四个等级,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总分>7被定为存在睡眠障碍[5].
1.2.2 UCLA孤独量表
用于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状况,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得分越高独孤水平越高[6].
1.2.3 自编调查问卷
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午睡时间、患病数量、体育锻炼、收入情况等.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UCLC孤独量表、PSQI睡眠质量量表,通过入户询问方式填写,对于有困难的调查对象由其口述后调查人员代为填写.
1.3.2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的输入,spss19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1.4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人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学生组成,采用一对一询问并填写,原始数据为双录入方式并经过整理和核对.自制量表通过专家论证和预调查,信度效度均符合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状况
本次调查的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570人;平均年龄,其中男性为647人(41.2%),女性为923人(58.8%);小学及以下学历共1369人(87.2%),中学及以上201人 (12.8%);配偶健在的1102人(70.2%),丧偶及离异429人 (27.3%),未婚39人(2.48%);与子女同住的1226人(78.1%),单独居住的 344 人(21.9%);年收入 <2000 元 662 人(42.2%),2000-4000共 645人 (41.1%),4000以上 263人(16.7%).
表1 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2 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状况
PSQI以总分7分作为睡眠质量的参考界值[7],总分均值为7.21±3.73,睡眠质量差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有649人(41.3%),其中男性342人,女性307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年龄、性别、居住情况、年收入影响睡眠质量;午睡时间、体育锻炼及UCLA得分状况是入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年龄、午睡时间、UCLA得分状况是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年龄、居住情况、患病数量、生活水平、体育锻炼和UCLA得分状况影响睡眠效率;所分析因素对催眠药物无影响;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婚姻状况、患病数量、UCLA得分;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居住情况、UCLA得分;除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年收入、文化程度、患病数量、午睡时间、体育锻炼、UCLA得分均为PSQI得分的影响因素.
2.3 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评分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量表的平均得分为(38.71±8.04)分,年龄越大的老年慢性病人孤独评分也越高(P<0.05),离婚/丧偶和未婚的老年慢性人孤独评分高于已婚老年人 (P<0.01),独居老年慢性病人孤独评分高于与子女同住(P<0.01),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慢性病人孤独感较弱(P<0.01),与邻里关系较好的老年人孤独感评分低于关系较差的老年人(P<0.01),从不请求帮助的老年慢性病人得分显著高于经常请求帮助的老年人(P<0.01),选择主动倾诉的老年慢性病人得分低于从不倾诉的老年人(P<0.01).
2.4 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与孤独状况的关系
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评分与PSQI睡眠质量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等7项指标及总分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孤独感会影响到老年人睡眠质量,具体如表3所示.
表2 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表3 皖北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与孤独相关性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PSQI总分均值为7.21±3.73,约41.3%的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相比以往研究结果[5],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但睡眠问题仍普遍存在.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年收入、文化程度、午睡时间、体育锻炼、患病数量、UCLA得分均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在睡眠质量、入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PSQI得分等方面女性患者较男性差;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好,可能与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善于适时调节自身心理和身体状态有关;已婚和与子女同住的老年慢性病人睡眠质量较离婚/丧偶、未婚和独居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可能与经常同配偶及子女进行交流有关[9];相对于患病较少的老年人,患3种以上慢性病的老人睡眠质量差,可能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睡眠易醒;午睡时间2小时的老年慢性病人睡眠质量较午睡1小时和3小时以上的老年人好,可能与日间休息过短或过长易导致夜间睡眠浅,影响睡眠质量有关[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比从不锻炼的老年人有更好的睡眠质量.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得分为(38.71±8.04),表明病患者孤独感普遍较强.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年收入、文化程度、与邻居关系、求助方式、倾诉方式、是否参与团体活动等是孤独感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孤独感逐渐增强,这可能与高龄老人社交较少有关;未婚和丧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比已婚老年人有更高的孤独感,可能与缺乏配偶的情感支持有关;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与独居相比,孤独感更低;年收入大于4000元的老年人孤独感较小于2000元的老年人孤独感要低;文化程度高的老年慢性病人可能较多从事脑力劳动,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较好地保持良好心态,孤独感较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低;与邻居关系较好和经常求助他人的老年慢性病人孤独感低;从不参加团体活动的老年慢性病人孤独评分最高.是否吸烟与饮酒,对孤独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孤独感强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孤独感作为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睡眠质量评分的7个指标及PSQI总分均有影响.因此,应减少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提高其睡眠质量.首先,社会及政府应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充分关注,如加大医疗保障力度,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并建立社区心理服务站,老年人互助小组,组织老年文艺演出等活动,以降低老年人孤独感.其次,配偶和子女的关心和照顾与老年人孤独和睡眠质量有关,通过精神上的关心和情感支持,能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其孤独感;最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