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人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

2018-08-10王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七氟烷

王猛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肌注诱导,试验组采用改良麻醉方式,比较两组入睡用时、手术室滞留用时、体动与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入睡用时、滞留时间和体动与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入室困难;吸入麻醉诱导;七氟烷

儿童属于特殊的群体,实施手术治疗前诸多因素的影响均会促使患儿出现术前焦虑,例如静脉穿刺恐惧[1]、年龄、疼痛以及住院时间等,术前焦虑不仅会使患儿出现挣扎、哭闹、恐惧与颤抖等围术期异常表现,严重时甚至可出现肌肉紧张、遗尿等情况,造成人手术室困难;此外,术后还会引起睡眠障碍[2]、分离焦虑等症状。由此可见,正确认知患儿术前焦虑同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与改善极为必要。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手术患儿80例,對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可行性进行探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患儿8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1~5岁,平均(3.09土2.30)岁;平均体重(13.58土3.46)kg。试验组女20例,男20例;年龄2—4岁,平均(3.11土2.08)岁;平均体重(13.40土3.82)kg。所选患儿肾、心、肺与肝等重要脏器均正常;无药物过敏史、无哮喘及神经精神疾病史;均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要求。

方法:所选患儿术前均常规禁饮禁食,麻醉师术前访视时对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告知其麻醉相关内容,家属陪伴患儿至手术门口。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ash 4000监护仪对患儿Sp02ECG与HR等指标进行监测。试验组需对便携式呼吸机氧容量充足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器械破损的情况,若出现破损需尽快更换。应用型号为Drager 2000的麻醉机对患儿的呼吸进行控制,潮气量维持在10 mL/kg;选用5 mL的注射器将液态七氟醚抽满以待备用,组装好各个器材后,帮助患儿平躺于手术车上,家属可陪伴在身侧给予其充足的鼓励与安慰,备用的注射器经注射针头(20号)将2mL七氟醚注入雾化杯内;依照改良七氟烷麻醉诱导方式于患儿口鼻处放置面罩,以使患儿吸入氧气与七氟醚结合气体,待患儿入睡后即可告知家属离开,最后采取静脉穿刺措施,完成后将其接入至手术间。对照组则给予4~5 mg/kg的氯胺酮肌内注射,待患儿处于入睡状态后所采取的操作同试验组。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开始给药到患儿入睡的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患儿滞留于手术室至出PACU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②观察、记录静脉穿刺时患儿体动及躁动的情况,其中患儿躁动表现可通过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平静睡眠1分;清醒且平静2分;易激惹且易怒3分;无法安慰且哭喊无法控制4分;无法安静、谵妄且迷惑5分。其中躁动评分>3分。③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低氧血症、呕吐、恶心)发生的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I±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0)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入睡时间和滞留时间比较:两组入睡及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体动和躁动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体动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出现4例低氧血症,l例呕吐、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12.5%(5/40);试验组出现2例低氧血症,未出现呕吐、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5%(2/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对成年患者而言,术前仅需采取有效、积极的疏导、交流便能够尽快消除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由于患儿身心均未发育完全,不理解手术以及麻醉[3],因此无法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手术操作,仅通过安慰及交流等方式来改善患儿术前焦虑,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术前焦虑会增加患儿感染的敏感性,使胃排空延缓,并减弱对麻药的耐受力,因此解决患儿术前焦虑入室困难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临床往常将氯胺酮肌注作为基础麻醉,但麻醉中极易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进而使患儿出现心率增加、血压升高以及增加分泌物等不良反应;氯胺酮消除半衰期时间2~3[4],会增加患儿滞留手术室的时间,从而对手术进程带来一定影响。徐昌顺等研究中将患儿强行抱至手术室[5],同时给予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结果发现此举不仅会增加患儿的不悦感,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家长的担忧、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本研究提示试验组采取的麻醉方式行之有效,不仅能为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减轻患儿不适感。此种麻醉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临床推广价值高。试验组麻醉装置包括给药与辅助呼吸两种主要结构,可有效结合吸入麻醉、辅助呼吸以及输氧,吸入麻醉时,可将液态七氟醚转化为氧气和七氟醚的混合体,由患儿吸人体内,能够发挥出起效迅速、方便快捷与安全性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戚翔,梁治,卢怀海,等.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4,34(9):1160-1164.

[2]赵晓亮,吴新华,徐桂萍,等.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管理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8):1192-1195.

[3]常洁.小儿喉罩置入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3):2539.

[4]裴馨,韩丁,刘亚光,等.不同麻醉诱导方法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10):759-763.

[5]徐昌顺,王玉玺,胡宏强,等.小儿简易吸入麻醉诱导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4):41-43.

猜你喜欢

七氟烷
七氟烷在临床麻醉中对心脏保护的应用及机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七氟烷用于脑动脉瘤钳闭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小儿麻醉诱导中不同浓度的七氟烷效果分析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用于老年人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联合局部麻醉在小儿体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