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麻醉诱导中不同浓度的七氟烷效果分析

2016-11-03周传华梁鉴华李连杰周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七氟烷小儿

周传华+梁鉴华+李连杰+周立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进行全身麻醉(全麻)手术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60例。对照组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为2%, 研究组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为8%。对比两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 研究组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1.4±6.5)s, 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为(155.6±25.4)s,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5.3±10.3)s、(200.6±65.9)s,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7%, 与对照组的45.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诱导方式均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 但8%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起效时间更快, 适合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麻醉诱导;不同浓度;七氟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50

由于小儿身体机能特殊, 术中应激反应会增加手术风险, 会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中应激反应的众多影响因素中, 麻醉药物及浓度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研究指出, 不同吸入浓度的七氟烷对患儿具有不同的麻醉诱导效果[1, 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不同效果。现将有关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需进行全麻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肝功能异常患儿, 且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60例。对照组男31例, 女29例;年龄2~7岁, 平均年龄(3.2±1.4)岁;体重15~25 kg, 平均体重(22.3±1.3)kg;研究组男29例, 女31例;年龄2~7岁, 平均年龄(3.5±1.7)岁;体重15~25 kg, 平均体重(23.5±1.7)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在患儿病房中建立静脉通道, 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 以纯氧+七氟烷气体对贮气囊(规格为1 L)充气, 患儿采取平卧体位, 麻醉诱导方式为面罩吸入。研究组给予8%七氟烷+纯氧进行面罩吸入, 氧气吸入速度为5~6 L/min;对照组给予2%七氟烷+纯氧进行面罩吸入, 氧气吸入速度为1 L/min, 逐渐增加七氟烷浓度直至到达2%的吸入浓度。待患儿眼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0.1 mg/kg的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0.2 μg/kg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效果。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体动、高血压、咳嗽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睫毛反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体动10例(16.7%), 高血压7例(11.7%), 咳嗽8例(13.3%),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发生体动12例(20.0%), 高血压12例(20.0%), 咳嗽3例(8.0%),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 P=0.099>0.05)。

3 讨论

小儿全麻手术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 患儿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 也导致患儿术后并发症比例明显提高。七氟烷是一种全新的吸入性全麻药物, 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小, 容易被患儿接受[3, 4]。此外, 七氟烷面罩吸入可实现家长的陪同治疗, 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可直接进行麻醉, 不仅可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还可以保护患儿的心脏, 防止心率加速出现术中应激反应。

患儿术中的应激反应除受手术方式、麻醉药物影响外, 麻醉药物浓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研究表明[5], 七氟烷浓度增至3MAC时可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因此临床麻醉中经常采用间隔的方式增加七氟烷的浓度, 直至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由于本研究中的患儿配合度较差, 且上述诱导方式耗时较长, 因此仅采用浓度为8%的七氟烷进行吸入诱导麻醉。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7%, 与对照组的45.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 P=0.099>0.05)。

综上所述, 两种诱导方式均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 但8%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起效更快, 适合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 戚杨颂. 不同浓度的七氟烷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观察. 特别健康(下), 2014, 4(9):56-57.

[2] 黄光梅. 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比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9(18):2460-2461.

[3] 谢俊. 七氟烷吸入与氯胺酮肌肉注射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临床医药实践, 2015, 5(10):788-790.

[4] 李文森, 杨季. 小儿麻醉中应用七氟烷吸入诱导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的比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2014, 5(12):145-147.

[5] 闫新立. 应用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药物与人, 2015, 1(1):184.

[收稿日期:2016-04-15]

猜你喜欢

七氟烷小儿
小儿难养
七氟烷在临床麻醉中对心脏保护的应用及机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七氟烷用于脑动脉瘤钳闭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