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配化新形势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2018-08-10王建民桑琴扬范奕涛
王建民 桑琴扬 范奕涛
【摘 要】推进建筑装配化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而建筑装配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结构的装配化。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培养方式明显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建筑工业化及相关设计与施工规范。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建筑装配化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要求。在此基础上,从专业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的完善提炼及培养教育方式的改革等三方面,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培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有限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条件下,提出结合专业实习设置基于建筑工业化项目的课程实践;将建筑装配化新进展和专业技术知识以不同方式融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培养当中,让学生及时掌握建筑行业前沿发展和专业技术,为建筑装配化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建筑装配化;土木工程;高等教育;教学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35-02
一、引言
建筑装配化是把通过工业化方法在工厂制造的构件、部件和配件等建筑工业产品,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化、信息化等工程技术手段,按不同要求和标准进行组合安装,建造成特定建筑产品的一种建造方式。与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相比,建筑装配化在建筑产品本身的特性和资源组织方式上都有着多重优势。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建筑品质更高,工业化施工绿色节能高效,资源组织方式上更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1]。我国的建筑装配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建筑装配化产业链发展的制约,社会认知度低及建筑装配化人才的匮乏,致使我国建筑装配化发展至今仍较缓慢[2]。
当前,建筑装配化发展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对口专业技术人才无疑是最关键的支撑要素。然而,当前形势却并不乐观,高校输出的毕业生多数对新型的现代建筑产业了解尚浅,与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标准相差甚远。在新型产业壮大发展的同时,对口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拦路虎”。为此,在巨大的市场前景推动下,有专家呼吁建筑装配化技术必须进驻高校,与高校专业教育紧密结合[3]。庞瑞等[4]提出可将建筑装配化新进展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土木工程专业的日常教学中。
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程中没有设置与建筑装配化相关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学生对建筑装配化的认识尚浅。所培养的毕业生目前仍是传统的建筑专业技术人才。
二、建筑装配化对新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建筑装配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结构的装配化。因此,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既要精通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如结构设计、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又需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如建筑与装饰、施工机械、组织与信息管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等;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地,高等专业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建筑装配化发展前沿和生产实践,传授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因此,高等专业的教学急需结合建筑装配化快速发展进行必要的更新升级,就如何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建筑装配化专业人才需求与高校教育的合理对接等相关问题,对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满足建筑装配化对人才的需求。
三、建筑装配化新形势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培养方案的创新与改革
在建筑装配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培养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应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建筑装配化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要求,从专业建设层次上认识到建筑装配化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培养改革的倒逼性和迫切需求性。着重从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结构、课程讲授内容两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1.专业课程设置。
首先通过设置公共课程、通识教育或讲座等方式,使学生对建筑装配化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正确的认识。最主要的是开展校企教学合作,结合专业实习设置基于建筑装配化项目的课程。这一点可以结合课时调整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实习进行必要的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工程实践经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建筑装配化新形势下。
2.专业课程授课内容的完善与提炼。
(1)建筑装配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是按照标准化与多样化统一的基本原则,少规格、多组合地将整个建筑进行合理的划分。由于当前建筑装配化的快速发展与更新,相关基本概论内容也不断更新完善。与建筑装配化相关的一些概论知识,宜将其作为建筑装配化概论知识进行普及。
(2)建筑模数协调及应用:建筑装配化发展对模数协调应用有更高更全面要求。从设计阶段开始,需要通过“体系”的建立,考虑结构和装饰之间、建筑物与部品之间、部品构件之间及构件与节点之间的模数协调关系。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课程中,应强化建筑模数协調的概念及应用。
(3)部品构件、节点及连接的设计计算: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或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需要强化梁、板、墙、柱等预制构件在翻转脱模、养护堆放、运输起吊及安装等各环节的设计验算。同时,不同的节点和接缝连接形式,其受力和传力机理不同,需要强化节点及接缝连接的设计计算。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配化必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施新型建筑装配化不仅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完善的政策制度,更重要的是需要高校专业培养教育积极迎合时机,对相关专业当前的教学和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建筑装配化的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刚.建筑工业化战略三步走[J].施工企业管理,2015,8:39-40.
[2]肖桃李,李巧艳,郑文娟,金赤,汪中林.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水运,2015,15(7):57-58.
[3]建筑工业化人才缺口过百万[N/OL].中国建设报,2013-07-04.http://www.chinajsb.cn/bz/content/2013-07/04/content_96971.htm
[4]庞瑞,郑德乾,梁书亭. 建筑工业化新进展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23(3): 32-35.
[5]刘长春,张宏,淳庆,孙媛媛. 新型工业化建筑模数协调体系的探讨[J]. 建筑技术, 2015,46(3): 252-256.
作者简介:王建民:男,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业化新进展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与研究(80150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