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红惊艳,阴阳相生

2018-08-10林粦忠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奇石文化传承

林粦忠

摘要:桂林鸡血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具有色美、纹美、形美、具象美等多重美的特质,取道自然、卓然天成、传承文化。

关键词:印石之宝;奇石;文化传承

在所有的玉石中,红玉的地位至尊。东汉的王逸曾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黑如纯漆”,红色排第一。外国所推崇的钻石之中,因为红钻最稀少,所以最昂贵。鸡血玉不但一红惊艳,而且,阴阳相生。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生性好斗,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毫无准备的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凤凰虽胜,但凰鲜血直流,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玉。色泽鲜红欲滴,其艳无比。鸡血玉不但漂亮,而且其鲜红的颜色恰好与中华民族崇尚红色的文化传统两相契合,因而成为人们心目中可以驱魔迎祥、祈福降瑞的福石。

千百年来鸡血玉在治印、工艺雕刻、珍藏赏玩等领域,以其自身价值构成了鸡血玉文化。鸡血玉质地变化多端,肌理纹路及血色分布的景观是其他玉类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千百年来鸡血石在治印、工艺雕刻、珍藏赏玩等领域,以其自身价值构成了鸡血玉文化。据考证,鸡血玉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鸡血玉,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作为历代帝王印章六十颗之一的“乾隆宸翰”玉玺,其材质就是鸡血玉,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珍品馆内,被誉为国宝。鸡血玉是新玉种,在观赏石中能称为玉石而又有红色的极其稀少,同属红色又那么丰富多彩,鸡血玉堪称一绝,其石质质地细腻,晶莹温润。其矿物成分是玉髓、石英,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是隐晶质结构。耐风化不怕酸碱。鸡血玉的呈色元素是三价铁,铁元素是对人体造血的有益元素,佩戴其首饰可增强体质,有益健康。

本人创作的这个作品由一块桂林鸡血玉长1.8m×高0.95m×厚1.2m,重量2.5kg,“红、绿、白、象牙白为主精雕细琢制作而成,创作题材为习近平主席的思想与理论,”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发展的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

鸡血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具有色美、纹美、形美、具象美等多重美的特质,其丰富的颜色在同一块玉料面上构成了美丽的天然图案,图案构成若静若动、若明若暗、若是若非,千姿百态的图景,极富诗情画意,构图之精巧、绝妙惊愕世人。鸡血玉最大的特色是突出一个“红”字,它红得艳、红得奇、红得美、红出韵味。它的出现,无疑为枯竭的极品玉石资源带来了无限生机。让世人看到了它在玉石市场所表现出的巨大收藏空间和收藏潜力。桂林鸡血红碧玉形、色、纹质相融合,鬼斧神工般地在原石画面上构成千姿百态、若静若动、若明若暗、若是若非的图景,或像山水、花草、彩霞,或像飞禽走兽,或像人物神像等,蕴涵诗情画意。桂林鸡血红碧玉的原石和雕件上,由形、色、纹、质等观赏要素组合形成无数的耐人寻味的画面,有心者总能发现景外之景,形外之意,色外之韵。这也是赏石的乐趣所在。

鸡血赏石有一种由内心而发的意境美,取道自然,卓然天成。美的东西应该让更多人欣赏收藏。奇石本无生命,却给生命带来莫大的活力。我们以现代人的艺术观、审美意识,将自然性与艺术相融合,审视奇石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美,透视其内在潜藏的无限的空间与无限的活动的宇宙精神力量,去探索奇石科学文化内涵,去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去领悟、去追寻人生。一个品牌的石头需要打造、维护和提升,可以创造出新的赏石方式,激活新的赏石热情,撬动新的石头商机,诱发新的赏石观念。民间传说:“鸡血玉会带来鸿运当头,百姓藏之可兴家避邪,帝王藏之可镇国安邦。”自古鸡血玉一直都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帝王将相的珍藏品。现如今,鸡血玉经常以国家级礼品交流文化,傳播友谊,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添上抹鲜红的色泽。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奇石收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已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些企业家、政治家还将其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并进而影响到海外诸多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赏石渐成国际潮流。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老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丝绸之路,启源汉唐帝国的首都长安,穿过河西走廊,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绿洲,越过帕米尔高原,中亚草原,到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丝绸之路,你是春风,从东方吹到西方,吹过雄关古城,吹过沙漠戈壁;你是秋雨,从天上落到地上,滋润了东方,滋润了西方。”

参考文献:

[1]王逸,《玉论》,[M],东汉

猜你喜欢

奇石文化传承
虚火高烧何时休?——奇石是用来赏的,不是用来炒的
瑞苑奇石盆景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奇石欣赏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