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2018-08-10马天娇
马天娇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这句话出自张潮《幽梦影》的第九十九则。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张潮概括的精简扼要。
对于《水浒传》是一部怒书,我想从作者写作这部书的原因来理解,正如清末佚名《小说小话》中所说的:“呼保义与道君皇帝,孰英明孰昏暗乎?智多星、小李广等与蔡太师、童郡王、高太尉辈,孰贤孰不肖乎?花石纲、生辰纲之敛万民膏血,以资一二人之欲,与挥金如土求贤不及者,孰是孰非、孰得孰失?……耐庵痛心疾首于数千年之专制政府,而又不敢斥言之,乃借宋元以来一百有八人之遗事,而一消其块垒……”与此同时,李贽也在他的《忠义水浒传叙》中曾写过:“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栗,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一个善于踢球的高俅就能从一个市井无赖一步登天变为殿帅府太尉;无恶不作,为害一方的西门庆家财万贯,反而是救困扶危、全仗忠义、一心除暴安良的好汉们一个个被逼上绝路,这样的现象让作者愤慨不已,而在这之中我觉得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原因的是武松这一形象,刚开始武松的行为、思想都是符合封建道德、法纪所要求的,当哥哥被奸夫淫妇谋害时,他想到的也是去上告官府,然而官府收受了杀人者的贿赂,拒绝受理他的冤情,逼得他自己实施复仇行为。就算是自己实施的复仇行为他也力求做到合法,将构成人命案所需的全部人证、物证、罪犯、口供都准备得齐全。但是随着之后的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武松的怒气一次比一次加重,行为一次比一次残暴,尤其是血溅鸳鸯楼,张都监一家十五口,無论是无辜的丫头,还是看马的后槽,他一个都不留,直杀得血溅画楼,连腰刀都砍缺了。以前他的刀,除了正凶,连帮凶王婆都没杀,现在连无辜的丫头也不放过了。看透了这个腐朽黑暗的政府,增加了他对于整个统治阶级的愤怒,让他再也不去计较封建的道德、法纪了。
对于《西游记》是一部悟书,以谢肇淛《五杂俎》所说的“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金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为较早。这其实就是可以从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变化上来理解的,开始追求的是长生不老,于是学得本领,打到阴司,将猴的名字从生死簿上一概勾掉;后来大闹天宫,追求的是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这个过程中塑造了一个随心所欲的“魔”;取经路上的悟空虽然还是桀骜不驯,但是他一心想的是帮助师傅取回经书,追求的是一种责任感,随着他历经八十一难,他也由“魔”成了佛,九九八十一难的情节设置,这些妖魔鬼怪,也可以看作是“悟”的过程中障碍的象征,就是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也正是这个“悟”的过程,让孙悟空的追求不断地提升。
孙悟空形象的转变也带给人更深一层的感悟,即人如何协调追求自我和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显然孙悟空没有因为戴上了紧箍咒就放弃了自己的本来个性,在取经途中,他依然还保有着他高傲、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的鲜明的个性。而且他由最开始的一个未入流的“弼马温”和一个“齐天大圣”的空衔,到取经后的“斗战胜佛”,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越来越高,也说明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又能在大社会中游刃有余是一个修炼的、“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