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2018-08-10李建松
摘 要: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逐渐深入。每名教师都应给予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多的关注,落实好与之相关的教学工作。因此,文章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5
作者简介:李建松(1981—),男,湖南岳阳人,二级教师,本科。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在拓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思路的同时优化其教学方式,确保其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概况,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所需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确保既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使核心素养培养作用下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有必要的了解。这些内容包括:
其一,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在学生们保持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抒发个人情感,逐渐形成有效的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使得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状况。
其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各种文学经典中的文化底蕴等进行充分考虑,使得实践中的语文教学方式运用更具科学性,逐渐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从而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其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核心要素的分析与融合应用,有利于增强其教学培养方法实践应用效果,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发生概率下降,进而为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保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1.教学方式有待优化,高效教学课堂难以实现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某些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对当前教育形势变化分析少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当,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且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难以实现。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选择与运用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充分,过于依赖自身以往的实践经验,致使语文教学方式运用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学生语文能力科学培养的要求;二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技术含量下降,影响其教学方式实践应用效果。
2.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学习潜能深入挖掘不足
当前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语文学习方面的潜能能否得到深入挖掘,与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但是,实践中受到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教学计划实施缺乏针对性等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学习潜能深入挖掘不足等问题,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一是某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应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素质教育要求等考虑不充分,加上自身的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使得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情感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导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充分被激发,致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学状况改善不及时
语文教学实践中受到语文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学状况改善不及时等问题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不积极,使得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丰富内容挖掘不充分,影响着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阻碍着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因部分教师对实际的语文教学状况改善不及時,因而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运用分析
1.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核心要素培养
在核心要素培养的作用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为了保持自身良好的教学状况,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打造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并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一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选择与运用过程中,应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变化、实际教学情况等,注意现代信息技术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配合使用,使得现有的语文教学方式得以优化,并增强其实践应用效果;二是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考虑使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应用等,使得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并实现他们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比如,在讲解《春》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支持下,积极引导学生对春的景象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且在动态化图片、文字等要素的作用下,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促使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2.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感
为了使基于核心要素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更具科学性,教师需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考虑他们的个人情感,保持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性。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学习需求,使得教学计划安排更具针对性,确保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影响;二是在核心素养培养工的作落实中,教师应通过对学生个人情感的充分考虑,将相应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深入挖掘。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对这篇文章创作过程中的时代背景、文中主人公良好的个人品质等方面信息资源的查找,提高对文中人物的正确认识,进而提升个人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
3.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考虑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
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状况的深入分析,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时,为了形成符合语文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则需要在专业培训活动、责任机制等要素的作用下,将创新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确保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比如,在讲解《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与母亲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科学培养。
综上所述,实践中教师若能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讨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则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及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因此,未来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给予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足够的重视,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加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含量,促使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聂 娇.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与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11):27-28.
[2]方燕红.浅谈在新教材条件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旬刊),2017(7):176.
[3]季 琼.以落实三维目标为抓手,着力培养核心素养——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7(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