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千剑而后识器
2018-08-10陈勇
陈勇
摘 要:教育部在有关小学语文教育中明确提到了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讲是一个实践性较高的要求。文章作者将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探讨来详细论述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因素和相关措施,并通过对成功的教学案例的观摩来引出课堂实践中值得注意的部分和应该加强训练的部分,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3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规划课题“基于语用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FZ2015GH094)成果。
作者简介:陈 勇(1967—),男,福建福清人,福建省福清市百合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是任何技艺的获得都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积累和练习,这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基础性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必须从初始阶段就做好学习准备,要懂得接下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值得坚持的过程。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特点
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容易把语文看作一个重视背诵和记忆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是强调学生对古诗词和文章的背诵,而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部分。与数学和英语不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语文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我感觉和生活体验的一个过程,其中的灵活性随着学生生活体验的丰富性而有所区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受限于教材的知识范围,而应该将课外的学生生活体验引入到课堂内部的教学过程中,使得每一位学生对于自身的生活体验都有表达的欲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往往缺少清晰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只能模糊记得学生时代被强制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和课文,甚至大部分的古诗词和课文的深层含义到成年时才渐渐有所领悟。这种情况或许是人生阶段所必然经历的一种理解上的变化,但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语文教学在初始阶段的缺陷和不合理性。这些所有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与小学语文的基础性教育质量密不可分。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为例,该文作者谢亚萍以散文形式讲述了自己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爱意,饱含深情地诉说着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因为亲生母亲过早离世且作者留学国外而与之相处时间不多,再加上留学在外而无比怀念祖国和国内生活,这两份感情和这两种关系在作者心中同等重要,没有哪一种是会被忽略的,也没有哪一种是更重要的。文章是从第一人称角度来记叙的一篇自述性散文,值得学习的有文章中语言的巧妙运用,文章整体结构的层次分明和逻辑突出,以及作者在撰写文章时的感情丰富和真挚诚恳。并且应该从这件事的日记形式和散文形式的记叙上来启发学生对亲人和祖国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人生中所经历的、富有深情之感的记叙和描述。学生通过具体的课文学习来充分感受心理变化过程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己所经历的体验和心理感情分享给朋友或者同学和老师也是一种记录生活的过程[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并不能感受到这些深层次的部分,但往往存在一些生活体验敏感而丰富的学生会体会到,这时教师应启发他们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教师应该站在一种平等的角度聆听学生的分享和回应,并对其给出自己的解答,而不是总是站在讲台上教育学生听课和听话。在《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放进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要聆听学生的故事,还应该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表达方式来分享自己的体验,通过朋友式的交流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陪伴者,而非灌输者和教化者。
强调阅读理解和自我表达以及深度思考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尝试的部分[2]。以目前教学中的群文阅读现象为例,群文阅讀就是一种新型语文教育模式下的发展成果,这种阅读模式强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围绕一个讨论点或者多个讨论点来确定一组相关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教学,从教学实践上就体现了不受教材限制的一种模式上的创新,并且通过语文教师的充分讨论和安排来确定要教学的文章内容。教师在选取文章的过程中就已经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意义价值有所了解,因此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带着自身对文章的深刻思考来进行教学。群文阅读观点性较强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这也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紧密联系:通过基础阶段的阅读能力培养来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警惕语文教学中的技术化倾向
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需要警惕技术化的教学倾向,一些以学习成绩为导向的教师容易给学生传递这样的信号,那就是一切的教育过程都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致使很多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贯穿着技能性的考试技巧的传播而忽略了语文教育中最根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3]。以小学作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进行技巧性的训练,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做到文章的前后呼应,等等。虽然这些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有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但是已经从根本上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使得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会抛弃自身的生活体验而往编造和构造的方向发展,甚至这种故事的编造和构造还不是基于学生自身想象能力的表达,而是使用固定的写作模板来进行固有的修改式的创作。这种教学模式的滥用会使学生在语文启蒙阶段的素养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而是将这种技能性训练体验带入到之后的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基本人文素养。
三、重视课堂实践中的交流和分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长时间缺乏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会形成一种呆板和木讷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不是学生的自我选择,而是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自然形成的。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教师在发现这些情况后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强制性回答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和方法看似是一种改善性措施,但存在很大的弊端,很多学生往往会抱有厌烦和逃避的心理,这与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极不相符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初始阶段就要采取吸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分享和表达,必要时可以从自身做起,来为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性格模式前总是存在很多值得开发的潜力,而表达能力就是其中一种。教师需要学生去引导自主性学习的潜力开发,去理解和表达某种诉求。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模仿能力往往是较强的,很多学生虽然并不能确定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看到教师的某种行为后会产生一种想要模仿和学习的欲望,这也是为什么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需要教师明确语文教学中的灵活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做到重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做到言传身教和启迪疏导,通过正确而又有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7-83.
[2]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7):39-40.
[3]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