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欧.亨利短篇小说为例
2018-08-10郭红伟
郭红伟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1.引言
自Harris 1959年首创 “metadiscourse”以来,元话语研究一直备受瞩目,其研究视角涉及话语分析、语言教学、翻译研究等相关领域。Crismore[1]指出日常交际中的话语由两个层面组成: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前者表述概念意义,元话语通过组织命题信息,与读者或听众意义协商以体现作者或受众的存在。胡壮麟[2]认为语境包括三个方面: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李佐文[3]认为元话语用于构建语言语境,即作者如何运用元话语手段有效组织自己拟表达的主题信息,发挥话语解码的‘路标’作用。此外,元话语明示作者的主观情感、态度,协商人际意义,交流主题信息,是人际交流的 ‘情感传输器’。在很大程度上,元话语体现情景语境(ibid.),影射主题意义的协商过程,表达人际情感。
2.研究背景
2.1 元话语的概念
元话语(metadiscourse)通常被理解为有关话语的话语,发源于科技论文写作(Harris,1959),发展于应用语言学写作(Crismore et.al)[4]。 Vande Kopple[5]指出,写作分成两个层面:命题意义的建构和元话语意义的实现,换言之,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后者需要依赖于前者,特定语境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Hyland&Tse[6]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元话语:(1)元话语区别于命题信息。元话语用于组织命题信息、通过人际互动和意义协商体现作者的存在。(2)元话语指体现作者-读者互动的话语;(3)元话语只涉及语篇内部的联系。它用来表达作者内在的逻辑推理的过程,而不用于描述外部世界的事件过程。元话语标记的内部语篇性也是其区别于话语标记的一个显著特点。请看连接词and连接的两个例子:
a)He worked very hard and passed the exam finally.
b)And for each one of the section,the same logic,the same structure,introduction,body and conclusion.And for each one of the paragraph,you also have to have one topic statement,topic statement.
连词and出现在以上两个句子中,然而其内涵意义不一样。a)中and用于连接两个动作行为,体现两个动作过程之间的外在逻辑关系,传递命题信息,不可省略。而b)中两个and不用于连接实体过程,而用于体现话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换言之,a)中and用于描述外在客观世界,具有命题意义,属于基本话语范畴;而b)中and用于描述作者的内在逻辑组织关系,不具有命题意义,应归于元话语范畴。然而,并非所有元话语标记语都能够标记内在和外在的逻辑关系。连接词,因其本身具有双重身份,在元话语研究中需要加以区分对待。
Williams[7]首次从写作修辞角度把元话语定义为 “不涉及命题信息的有关写作的写作,比如连接词and,but,therefore;表达作者态度的I think,I believe….Vande Kopple(1985)基本继承了Williams的定义,认为写作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关于命题信息的写作和关于组织命题信息、体现人际交流的写作。不少学者(Crismore,et.al.1993)普遍认为元话语不承载命题信息,不能作为判断主题信息真伪性的标准。亦有学者(Ifantidou,2005)[8]从另一角度出发,认为元话语可以用来衡量命题的真伪。例如,reportedly,admittedly含有部分命题信息,去掉后会影响原句的真值条件。关于元话语是否具有真值性的研究话题本文暂且不谈。本文认为元话语区别于基本话语,是动态的用来描述话语的话语,是用来标注作者组织语篇的手段,是作者逻辑推理能力的外在显现,同时也能影射作者的主观情感态度及人际交流倾向性。
2.2 元话语的分类
元话语概念的相对开放性引发其分类的相对多样性。其一,存在命题性、非命题性分类之争。Lautamatti[9](1978)认为,作为一类非命题性语言现象,元话语可以分为话语连接词、言语行为标记、情态标记、态度标记、元语言标记、和评论语。Williams(1981)认为元话语现象可以分为三类:模糊语和强调语、序列词和主题词、证言标记。而Ifantidou(2005)则认为,元话语的非命题性特征有失偏颇,某些元话语标记语如reportedly,fortunately能够建构一定的命题内容。其二,存在语篇、人际分类之争。受三大元功能分类的影响,不少学者 (Vande Kopple,1985;Crismore et al.,1989;Hyland,2000[10],2002[11];闫涛、张丽云[12],2013)倾向于用两分法分类元话语现象,即语篇元话语、人际元话语。然后续研究 (Hyland&Tse,2004;Hyland,2005[13])发现语篇元话语体现人际功能,故提出元话语的人际模式,即信息引导式元话语和人际互动式元话语。其三,存在元话语薄、厚分类之争。元话语薄研究范式多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元话语标记语出现频次,旨在分析语篇的互动性。元话语厚研究范式重在语言的反身性研究。前者以Hyland&Tse(2004)的人际模式为代表,后者以 Adel&Mauranen[14]的元语篇-受众互动分类模式为代表。
2.3 Hyland&Tse的元话语人际模式
本文拟采用Hyland的人际模式:引导式元话语(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互动式元话语(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前者继承了 Vande Kopple(1985),Crismore et al(1993:47-54)的篇章元话语,即用于组织语篇,连接篇章各个成分的话语;后者继承了他们的人际元话语,即用于读者和作者的人际交流,体现意义协商交际本质的话语。事实上,Hyland早期研究(1998,1999,2000)遵循篇章-人际分类模式,其后期研究(2004,2005)认为该模式违背了Halliday的三位一体元功能理论。为此,他提出了新的分类模式,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引导式元话语涉及作者组织语篇的方法,引导读者理解语篇信息。互动式元话语表示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关系,“体现了读者和作者关系的亲疏程度、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并显示了读者参与度”(付晓丽,徐赳赳)[15]。具体而言,引导式元话语可以分为以下五类:转换标记(and,but etc)、框架序列标记(first,next)、內指标记(discussed above)、证言标记(according to) 和注释标记 (such as)(Hyland&Tse,2004:169)。互动式元话语也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模糊语(perhaps)、增强语(actually)、态度标记(fortunately)、参与标记(you)和自我提及语(I,we)(ibid.)。
3.研究设计
3.1 语料来源
本文语料来源于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 (O’Henry 1862-1910)的代表作。作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善长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其写作风格以幽默讽刺见长,被称为‘含泪的微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类社会矛盾日益严峻。作为社会下层的一员,欧.亨利擅长将社会百态形象地概括到自己作品中,如下层劳动群众的艰辛、上层道貌岸然的骗子、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小偷、流浪汉的生活。欧.亨利一生创造了各类文学体裁,如诗歌、长、短篇小说、散文等。其中,短篇小说硕果累累,代表作品是《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叶子》。三部作品均以幽默、讽刺的美国文学传统为基调,充满心酸的微笑: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 “含泪的微笑”,读《最后一篇叶子》“永不凋零”的微笑。此类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本文语料来源于其短篇小说三部代表作,共6,736字,其中,《麦琪的礼物》2,078 字,《警察与赞美诗》2,283 字,《最后一片叶子》2,375 字。
3.2 语料搜集与整理
如上节2.3所述,本文运用Hyland人际分类模式分析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元话语标记。使用统计软件Ant Conc 3.2.1判断元话语的出现频次。为了尽量避免因统计软件机械性而产生的误差,语料统计过程中根据语境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人工校对。比如引导式元话语中的连接词,如前文所述,需要把那些连接外部世界的词排除掉,而依赖单纯的软件统计不可避免出现统计过泛现象。
3.3 研究问题
本文着重探讨文学作品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具体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文学作品中是否普遍使用元话语?它们的使用状况如何?
(2)各类元话语成分具有哪些文体功能?
4.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结果
基于统计软件和人工统计的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4.2 分析与讨论
4.2.1 元话语分布状况
如表二所示,三部短篇小说中普遍使用元话语现象,平均每一千字中使用55.4字元话语。虽然互动式元话语比引导式元话语使用较广(31.1%和24.2%),但是总体而言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在引导式元话语中,使用最多的是转换类标记语(32.4%),其次是框架标记语8.57%),內指和证言类标记使用较少,分别为0.53%与1.34%。转换类标记语用来明示语篇内在逻辑关系,以便于使读者更准确解读文本信息,因此转换类标记语是各类语篇体裁中必不可少的语言成分,是话语解码的路标。相比而言,內指和证言类标记语没有出现在本文中,它们多出现在科技语篇或者学术写作中,用于提示读者已知信息。作为叙事文体,三部小说均以时间顺序描述了主人公的心酸历程,故事情节简洁明了,没有必要通过追溯上下文或者引经据典阐释故事内容从而引导读者理解文本内容。William(1981)认为元话语的使用与文本体裁相关。本文认为元话语内部各子类的使用也与文本体裁相关。在互动式元话语中,使用最多的是参与关系语 (10.9%),其次为模糊语(8.8%)和增强语(5%),使用最少的是态度语(1.2%)。叙事文体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必不可少,因此表示参与关系的词占相当大比例,用于表示人物之间的互动交流。
4.2.2 各类元话语标记语的文体功能分析
引导式元话语
转换标记语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使用与语境密不可分,前面已经探讨过元话语区分语言内部和外部关系,那些用来连接事件发展过程的连接词需要排除。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赋予不同话语内涵。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 )Soapy’s mind became cognizant of the fact that the time had come for him to resolve himself into a singular committee of ways and means to provide against the coming rigor.And therefore he moved uneasily on his bench.《警察与赞美诗》
2 )We understand that the idea of moving your account to us may be daunting;therefore,we will do most of it for you.(Hyland&Tse,2004:163)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都用表因果关系的连接词therefore,然而其语义内涵大相径庭。1)用来描述Soapy的心理活动:冬天就要来了,他一个人独自抗争磨难的时候到了,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Therefore用来明晰前后句的因果逻辑关系,帮助读者理清作者思路。通过therefore读者能毫不费力地感知故事叙述者的存在及其内在的逻辑推理过程。Rahman(2004)认为元话语连接词的存在为了减轻读者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努力,去掉话语中的连接词,语义关系还在那里,但是需要读者自己去感知,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元话语是话语解码的路标和探测器。2)中therefore用来表示前后两个主题动作的因果关系,明晰外在事件的逻辑关系,不在我们探讨的元话语范围之内。
框架标记语
3 ).Just as the more fortunate New Yorkers had bought their tickets to Palm Beach andthe Riviera each winter,so Soapy had made his arrangements for his annual hegira to the island.And now the time had come.《警察与赞美诗》
4 ) “Six,”said Johnsy,in almost a whisper.“They're falling faster now.Three days ago there were almost a hundred.It made my head ache to count them.But now it's easy.There goes another one.There are only five left now.”《最后一片叶子》
框架标记语是用来明示话语序列的标记。例3)中,正如幸运的纽约人每年买票去棕榈岛度假一样,他也需要为自己的冬季安排一下,而现在就到了安排的时间。now用来转换话题,对比幸运的纽约有钱人的过冬方式和流浪汉的过冬打算。now的使用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期待下文要发生的精彩内容。例4)中,琼西几乎用耳语低声说,叶子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近乎100片,但是现在好数了,又掉了一片。But now用来转换话题,对比三天前、后树上叶子的数量,体现作为肺炎患者的琼西内心深处的凄凉与无奈。
解释语
5 )Just as the more fortunate New Yorkers had bought their tickets to Palm Beach andthe Riviera each winter,so Soapy had made his arrangements for his annual hegira to the island.And now the time had come.《警察与赞美诗》
6 )But in a last word to the wise of these days let it be said that of all who give gifts these two were the wisest.O all who give and receive gifts,such as they are wisest.Everywhere they are wisest.They are the magi.《麦琪的礼物》
5 )句中Just as表达了Soapy想去监狱过冬的原因,作者这里对比了富人和穷人两种截然不同的避寒方式,虽然大相径庭但是流浪汉去监狱的渴望程度丝毫不逊于富人海盗度假的程度。其幽默的讽刺跃然纸上。读者不难想象Soapy的无家可归、只能依赖监狱避寒的窘迫样子。6)句中,在一切馈赠礼物的人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受礼物的人中,他们两个也是最聪明的。Such as的使用帮助读者理解上下文的所指信息,能够引导读者有效解读信息。
內指标记语和证言标记语主要出现在科技语篇中,本文就暂不分析。通过分析三类不同的引导式元话语,不难看出各子类元话语的存在不同程度地起到话语解码的路标作用,通过领会其文体功能,进一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原作者的创造意图。
互动式元话语
互动式元话语通过作者闯入或者评论主题信息传达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交流过程,通过此,作为交流者的作者形象及其与读者的互动跃然纸上。本节通过举例阐释五小类互动式元话语。
增强语
通过增强语作者有意于明确表达自己对命题信息的立场和态度,强化自己的参与者意识,扩展与读者交流的空间。
7 )Some other ways of entering the desirable refuge must be found.《警察与赞美诗》
8 )She arranged her board and began a pen-and-ink drawing to illustrate a magazine story.Young artists must pave their way to Art by drawing pictures for magazine sto-ries that young authors write to pave their way to Literature.《最后一片叶子》
7 )句中must的使用肯定了作者从旁观者角度出发对Soapy要找个避寒之处的强烈愿望,从而为描写Soapy为了这个愿望不惜屡次以身犯险的滑稽而又辛辣经历打下了坚实的铺垫。8)句中年轻的画家为了铺平通向文学的道路不得不给杂志里的故事画插图,must的使用增强了作者明确表达自己主观态度的决心,体现其作为交际第三方的参与意识。
模糊语
与增强语相反,模糊语表达作者对某个命题信息的不确定性。
9 )Arrest seemed but a rosy dream.The Island seemed very far away….in his fancy the Island seemed an unattainable Arcadia.…?They seemed to regard him as a king who could do no wrong.
10 )Out of his trance Jim seemed quickly to wake.He enfolded his Della.For ten seconds let us regard with discreet scrutiny some inconsequential object in the other direction.Eight dollars a week or a million a year--what is the difference
9 )中作者连用了四个seemed弱化命题信息,表达soapy监狱梦想遥不可及。作者本身的态度反讽意味十足,看似永不可能的监狱梦在主人公决定重新做人、远离黑暗时一刹那功夫就实现了。看似情理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欧亨利的辛辣讽刺,含泪的微笑。10)中吉姆好像从恍惚中醒来,把德拉紧紧地搂在怀里,房租每周八美元或者一百万美元,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区别。Seem的使用弱化了命题信息,减少作者对命题内容的确定程度,反映了故事男主人公吉姆醒来、拥抱妻子的自然过程。
参与关系语
表示参与关系的元话语往往通过人称代词you,及其相应的形式或者设问句等体现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关系。
11 ).Well,why don’t you call a policeman I took it.Your umbrella! Why don’t you call a cop There stands one on the corner.”《警察与赞美诗》
12 ) “Oh,I never heard of such nonsense,”complained Sue,with magnificent scorn."What have old ivy leaves to do with your getting well And you used to love that vine so,you naughty girl.《最后一片叶子》
11 )中,小说通过对话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多次使用You使Soapy与“伞主人”参与关系明朗化,形象化。Soapy拿走了雨伞,卷入了面对面与“伞主人”的交流中。Soapy在交流过程中的理直气壮使“伞主人”心里惴惴不安,终于吐露心声,原来衣冠楚楚的“伞主人”竟然是偷伞者。通过作者形象的对话用词,出乎意料的结局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辛辣的文笔。
12 )中,小说通过对话展示人物之间的心理矛盾斗争,多次使用you使苏艾的观点“老藤叶同你的病没有相关性”凸显出来,体现了故事的对话性和人物立场的不一致性。
自我提及语
与参与关系相反,自我提及语通常使用第一人称词I,we,mine表示作者的存在。
13 ).Of course,” said the umbrella man—“that is—well,you know how these mistakes occur—I—if it’s your umbrella I hope you’ll excuse me—I picked it up this morning in a restaurant—If you recognize it as yours,why—I hope you’ll—“Of course it’s mine,” said Soapy viciously.《警察与赞美诗》
14 ).“If Jim doesn't kill me,”she said to herself,“before he takes a second look at me,he'll say I look like a Coney Island chorus girl.But what could I do--oh!What could I do with a dollar and eighty-seven cents”《麦琪的礼物》
表参与关系和自我提及语是口语对话的显著特点,使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作者作为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加入对话之中。例13)-14)中自我提及语I,me,mine的多次使用体现了小说中的对话性特点。
态度标记语
态度标记语通常通过一些形容词或者副词使作者的态度明显展现出来,体现了作者作为参与者的主体意识。
15 ).He set his face down this toward Madison Square,for the homing instinct surviveseven when the home is a park bench.《警察与赞美诗》
even突显了Soapy对家的渴望和现实生活中“家”的强烈反差。作者对Soapy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不满的个人情感跃然纸上。另一方面,读者通过作者个人情感的流露,亦能与其心灵相犀和情感共鸣。
5.结论
本文尝试运用Hyland的人际模式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代表作中元话语的文体风格,发现,元话语这一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发挥信息引导和人际互动的双重功能,体现作者与读者的有效互动与情感交流。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元话语现象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解读作者的创作理念,产生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