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
2018-08-10张宏昌
张宏昌
陕西天酬路桥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兴平 713100
我国经济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投资规模也在随之扩大,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质量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如今的要求,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重视研究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监管模式和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1 建筑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全寿命质量建管时,需要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公平公开原则。在进行质量监管的过程中,无论是监管的主体,还是监管的客体,都需要遵守公平公开的原则,监管工作必须要严格按照监管的标准、流程开展,做到切实保护好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不仅是监管的过程,还是结果,都需要实时公布,真正做到公开、透明[1]。
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原则。建筑工程涉及很多的相关主体,其施工的周期也较长,管理起来也较为复杂。因此,质量的监管必须要遵守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原则,从开始的投资决策开始,到整个项目完成施工的生命期内,都需要严格的开展质量监管工作。这几个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更加严格的开展全方位的监管,确保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
监督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监管机构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下,监管机构能够做到始终坚持监督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给监管的客体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避免出现质量问题,防止带来经济损失。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现行体系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质量监管体系也在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中的核心框架[2]。
图1 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图
3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3.1 监管工程业务功能
一般情况下,针对工程业务功能方面的监管是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的,以此来实现工程的决策更加的合理和科学,也能促进立项作业也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工程业务功能监管模式可以运用在招投标工作中,能够帮助开发商选择更加优质的承建商,这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加快工程建设的效率。
3.2 监管工程支持功能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管理和施工部门有很多。在此背景下,为了最大程度的促使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施工,就需要及时传递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时还需要保证传递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筑企业就需要重视监管工程的支持功能,使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有效的连接和带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做好各类资源、数据、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稳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3 监管信息服务功能
管理人员要想利用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达到监管效率提升的效果,就需要重视收集、分析各类数据和信息,在全面的分析处理后方可进行决策和判断,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正常开展。因此,信息服务功能监管模式的开展能够极大的提高各类数据信息的采集效率和质量,为建筑工程和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3]。
4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法
4.1 投资决策阶段
在投资的前期质量监管主要是利用项目评估的方式。在明确拟定的建设项目具有可行性后,在进行决策前还需要进行项目的评估,评估的内容是需要再次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拟定项目的方案、条件、设施、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全方位的判断建筑工程,以此来保证投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项目评估其实就是评估拟定的建筑项目目标,该项目可能会获得的效益,以及该项目可能会面临的各类风险。目前,项目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费用效益分析法;第二,成本效用分析法;第三,多目标系统分析法。
4.2 前期准备阶段
在前期的准备阶段,监管人员需要严格监管勘察的过程,保证在勘察设计阶段需要的资料和数据都是准确的、真实的,从根本上提高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质量监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促使设计方案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监管人员需要针对前期准备阶段出现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完成设计方案后,工作人员需要仔细的整理这些设计方案,并及时与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促使三方都能够深刻的理解施工方案的内容和细节。监管人员需要格外重视设计图纸的审查,及时发现并改进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质量监督部门必须要重视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4.3 实施阶段
由于施工阶段的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施工的环节众多且繁杂,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具有较多的动态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工程的数据和信息增加了不少。另外,建筑工程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具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管难度。目前,在施工阶段,建筑企业通常采用的质量监管方式有以下几种:检测材料、例行检查、质量定性管理。质量监管人员需要检查、检测和验收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所有的施工材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材料的检测主要靠的是检测仪器或者监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也使得质量监管中更多的成分是定性监管。因此,监管人员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法和质量分析法来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质量数据,从而达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顶管监管。这有利于监管人员及时找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能够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4.4 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其常被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所忽视。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监管模式和方法中,需要平等且重视每一个阶段的质量监管。针对运营维护阶段来说,其质量监管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定性监管方法,另一个是定量监管方法。其中,定量的监管方法主要为模糊综合评价法,而定性监管方法主要为亡羊补牢式监管方法[4]。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涉及多个阶段和方面,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要站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质量监管工作,保证各个环节都不出现任何问题,真正实现全寿命的质量监管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使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人们和社会各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