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环境下农村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8-10孙琳琳
孙琳琳
南安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 福建 泉州 362300
前言
农民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住房问题,政府解决了农民最大的民生问题,让农民安心生活也是农村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因此,精准扶贫过程中,要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为贫困人口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1 泉州南安地区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现状及计划
2017年上级下达南安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11户,竣工任务163户,要求2017年10月底前开工率达100%,年底竣工率达90%以上,2018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截至去年12月底,该市411户改造任务已全面开工,竣工213户。
2018年5月3日,南安市政府网站公布通知显示,根据今年危房改造计划,南安市今年将把2018年、2019年存量贫困户危房改造96户任务合并至2018年完成,在6月底前全部开工、至10月底前竣工90%以上、12月底前实现全部竣工。同时要将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11户)于6月30日前全部竣工[1]。
2 精准扶贫环境下农村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
2.1 改造补助对象识别不精准
国家规定的危房是指依据《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房屋。然而,在实际危房改造过程中,相关人员对危房的识别不够精准,村干部在分配农村危房改造指标上“优亲厚友”等现象在部分地区较为凸出。
2.2 改造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目前大部分的农村建房并没有聘请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修建,都是自家修建或者承包给农村的包工头,他们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防范风险能力差,安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缺少职能部门的监管,施工具有随意性。同时,在建房过程中,考虑到成本因素,农户可能会采用不符合标准的劣质材料,导致建成的房屋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危房。
2.3 改造项目管理不精准
由于管理不到位,当前部分地区危房改造出现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等问题。有些危房改造户,只有建一层房的经济实力,但为改变在村里的形象,向亲戚朋友借债,有的将危房改造成二层楼,甚至三层楼。这种盲目攀比、超标改造危房现象,严重失去了危房改造和精准扶贫的初衷[2]。
3 精准扶贫环境下农村危房改造对策
3.1 落实质量安全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是保障危房改造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相关人员应落实危房改造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危房改造地基基础、抗震节点和上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相关建设工作人员要及时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保证农房满足基本使用功能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通过加强农房设计指导和审查、开设咨询窗口、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提高危房改造管理和服务水平。
3.2 深入调查危房情况
相关工作人员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应瞄准各村最困难的群众、住房最危险的农户,对贫困户的住房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入户拍照、登记造册,确保一户不漏、一户不虚,把住房困难贫困户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并做好危改对象的信息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农村危房精准改造台账,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精准认定。
3.3 明确危房改造任务
在危房改造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深入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情况,各包点单位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友一样去关心、帮助贫困户,对待扶贫效果要有深远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完成任务,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同时,相关人员要以“两学一做”为载体,明确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时间节点,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危房改造任务;明确工作内容任务及标准,完善台账的管理,扶贫材料要规范和精准,推进扶贫工作要实行规范化、严禁化、痕迹化;明确县包点单位、镇干部、村干部三级责任人,确保责任到位;明确统一步调,彻底转变工作作风,要出实招,狠抓落实到位,确保出成效。
4 精准扶贫环境下危房改造实例
某五保户老人居住在泉州南安镇,现年74岁,常年居住在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砖木房里。该老人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老人的老屋每逢下雨天屋顶就漏水,加之家中杂物堆放无序,墙壁也裂缝了,如图1所示。
图1 裂缝的墙壁
2017年三四月份,南安镇扶贫工作队为该老人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镇危房改造负责同志在村两委以扶贫工作队同志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老人的房屋状况,并将老人的新房宅基地选在老屋正前方三米开外的空地上。不久前,老人的新居落成。镇扶贫联系人和村两委同志合计一下,给老人的新家购置了煤气灶、碗橱、桌椅板凳。老人还特地从镇上市场买了一盆盆栽,新居也被老人布置的井井有条。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危房改造是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事。相关人员在进行危房改造时,应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瞄准贫困村、困难户、危房户,尤其是精准扶贫户,着力解决他们住房安全问题,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