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的疗愈花园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设计探索

2018-08-09李妮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5期
关键词:精神科慢性病花园

李妮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60)

1 项目概况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选址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广生村南琴路东侧,总用地面积43000m2,建筑面积88300m2,是一所面向港澳、服务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建成后将承担全市慢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疫情监测、科研培训、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承担全市皮肤病、精神疾病、职业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诊疗、康复、科研、培训、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承担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以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等工作。设计拟容纳病床800张,其中精神疾病床位500张,慢性病、职业病床位300张(图1)。该项目于2015年底进行方案投标,我院医疗建筑设计团队的作品一举中标,笔者有幸作为主创人员之一跟进项目全程,在工程即将进入施工阶段之时,回顾整个设计过程,自有一番感悟和总结。

图1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鸟瞰图

由于慢性病相较于其它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重疗养的特点。因此,作为慢性病的专业防治机构和专科医院,从环境心理学出发,满足患者身心的多重诉求和功能诉求,营造复合性的康复社区,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2 疗愈环境理念

20世纪以来,随着医疗科学设施的飞速发展,医疗功能和医疗效率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核心。作为“治疗疾病的机器”,传统医院的这一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凸显,美好环境对于疗愈效果的积极作用逐渐被发掘,“疗愈环境”理念随之诞生。所谓疗愈环境(healing environment),是指那些能够对身体健康和情感福祉进行支持,起到疗愈作用的物理环境。Stichler(2001)曾将疗愈环境的定义延展为不仅仅关乎康复和治愈,还应当关注于帮助患者适应和养护[1]。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那些精心营造的物理环境和美好事物,可以从生理、心理、精神三方面促进人们的健康提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本项目从方案创作到后期深化,始终贯穿“疗愈环境”的设计理念,从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出发,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室内空间、室外环境等多个维度,关注医疗环境的舒适度和疗愈性,及其对使用人员的影响。

3 疗愈环境理念下的设计探索

3.1 设计构思

方案以精神科和慢性病患者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力图创造一个备受呵护的空间场所,为患者提供一个休息疗养的“心灵家园”。建筑采用折线体型,形成一个内向围合的庭院,犹如“呵护的双手”,除东侧的山体景观能够延伸到场地之中,其余的外部环境均被屏蔽在外,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不被打扰的疗愈环境。

3.2 规划设计

3.2.1 以降低密度为导向的总体规划

项目用地不算充裕,最初的任务书要求慢病病区、重症精神病区、普通精神病区分楼设置,如此将导致建筑密度较大,在用地有限的情况下空间紧张,不利于整体环境的优化提升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创造性地将重症精神病区与普通精神病区从水平分隔转化为垂直分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在院区中央留出大面积集中绿地,引入更多的阳光、绿化和活动空间,为病人和医务人员提供更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并为医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余地。

3.2.2 院中院格局

相较于普通医院,慢病中心结合了几种特殊疾病的防治,在传统的门急诊、医技、住院、行政后勤的基础上增加了独立的精神科,其内部具备一套完整的精神科门诊、医技和住院病房,而病房又分为重症精神病房和普通精神病房。方案采用院中院格局,使慢性病诊疗、精神科诊疗和行政后勤三大功能相对独立但又有机结合,每一部分均形成完整的功能区,具有独立的地块及出入口,在满足院内感染、医疗流程与管理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患者心理、行为和情感的需求,使不同病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满足患者对私密性保护的要求(图2)。

图2 院中院格局

3.2.3 顺山就城的院区布局

根据上层次规划,项目所在地块属于东部花园城市风貌区,区域内保存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基底。本项目位于风貌区的中心城区,四面临规划路,东面为山体连绵的竹仙公园。本方案将院区建筑群规划设计为U字形,开口面向东侧山体,引山入园,围合出的中心花园以坡地形式形成东面山体的自然延续,并为地下空间提供更多的采光通风。行走在南北向的步行轴线上,观赏着庭院和远处的山景,患者和医护人员如若置身在一个与城市美景相互融合的山景花园之中,何其的恬适惬意。

3.2.4 清晰流畅的交通流线

在医院规划中,清晰流畅的交通组织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提升治愈率,并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增加就医愉悦度。本项目采用地上地下立体环状交通体系,绕地块外圈设置环路,各建筑出入口沿环路展开,以便慢病患者、精神科患者、司法鉴定人员、体检人员、行政人员均有独立出入口,保证医患、患患分流,互不干扰。医院车行主入口设在西侧规划路上,主入口广场两侧沿逆时针方向设置了单进单出的机动车道,将进入院区的机动车迅速引入地下,地面广场作为步行空间,形成了便捷高效、互不干扰的人车分流体系。

3.3 建筑设计

3.3.1 空间布局

本方案采用U字形布局,朝场地东侧敞开,有利于东南风的引入。慢性病住院楼、精神科住院楼均为南北向、单内廊的平面布局模式,进深较小,对流通风较好,适于岭南湿热的气候特征,可为患者提供更利于康复的物理环境。绝大部分病房南向布置,拥有最佳的朝向和采光通风,并能俯瞰中心花园的美丽景色。进深较大的裙楼部分引入尺度宜人的绿化庭院和阳光中庭,在为建筑带来阳光、绿化和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形成若干个内外交融的自然空间,形成宜人的小气候,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

3.3.2 康复、社交空间

医院建筑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医疗空间上,然而在疗愈环境理念下,医院已不仅仅承担治疗任务,康复保健、社会化活动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使得在医院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一些非治疗性的康复、社交空间。

在本项目中,除结合门厅、中庭设置的一些休憩空间外,在地下一层还结合坡地式下沉庭院设置了一系列社会化服务设施和交往空间,如餐厅、咖啡厅、便民药房、便利店、图书室、半室外架空层等,为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提供了休憩交流的场所。慢性病住院楼、精神科住院楼在平面西侧采用层层退台的设计手法,结合空中花园布置有病人及家属的活动空间。精神科住院楼西侧设有病人活动区、工娱疗室、心理治疗室、中医治疗室等;慢性病住院楼西侧为半室外的活动空间。

3.3.3 建筑外观

建筑立面采用简约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折线形建筑显得灵活轻盈,呼应层层退台的空中花园,削弱了建筑体量的压迫感。建筑立面虚实分明,白色主调以绿化为衬托,极具纯洁轻盈感,使医疗建筑摆脱冰冷严肃的面孔。立体绿化与建筑立面的结合,形成景观、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形式,加强了人与自然界的触碰感官几率,体现自然、祥和、生机的建筑氛围,以求达到患者的身心平衡(图3)。

图3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低点透视

4 室内设计

4.1 色彩与材质

色彩与材质对于人类情绪和健康的影响早已被研究证明,本项目的室内设计以此为依据,力求在室内环境中正确选材,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功能。设计针对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人群,选择相适应的色彩与材质。医疗公共空间选用洁净、雅致的白色、银色、米色等搭配石材、墙砖、洁菌板等干净易洁的材料;住院康复空间选用素雅、温暖的米黄、木色、浅紫等搭配橡胶地板、木质饰面等质感宜人的材料;行政空间将简洁、高效的白色、米色与乳胶漆、吸音板等干净材质相结合;后勤空间则将棕色、灰色等颜色与乳胶漆、砖材、陶瓷薄板等材料统一起来以获得优雅、沉稳感。整个项目以稳重淡雅的颜色为主调,局部使用色彩比较鲜明的绿色和橙色。绿色在呼应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标识形象的同时给人以宁静、生机、舒适之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橙色则代表阳光、开心与温暖,有助于保持患者的乐观、愉悦心情。同时,在住院、休闲、售卖等空间的设计上,方案尽量多选用色彩温馨、质感亲切的材料,减少冰冷、光洁材料的使用。

4.2 细节设计

设计从人性化的视角关注细部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的安全和便利。

在安全性上,病房两侧、病人卫生间均安装了安全扶手,在推车、推床的过道或区域设置有防撞条或护墙板,护士台、室内拐角处尽量进行圆角处理,所有病房门及病人卫生间门均往外开启。精神科住院楼按性别分设男女病区,按病情轻重分设轻症病区和重症病区,病房内不外露插座、接口和凸起硬物,亦不设窗帘等悬挂物,病房窗户安装防护栏,卫生间设入墙式马桶,重症精神病房设嵌入式设备带……如此全面、细致的人性化设计细节,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精神科患者受伤害的几率。

在便利性上,设计强化标识的辨识度和引导性,在医院原有标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来院人员能够快捷地到达目的区。同时,整个院区实施全方位的无障碍设计,包括无障碍出入口、通道、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机动车停车位等,患者可以无阻碍地去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5 景观设计

5.1 立体景观

整个项目中,入口广场——中央花园——庭院——屋顶平台——空中退台,形成了多层次的三维立体景观,让病人在每个角落都能与自然亲密接触,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入口广场为建筑提供了足够的缓冲、集散空间,广场两侧的休闲绿地为患者提供了清风小径、休憩草坪、嬉乐园等活动康复设施。

由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央花园犹如被双手环抱的明珠,从东到西跌级下降,形成地块东面山体的自然延续。花园结合场地竖向高差变化设计台阶和无障碍景观,利用自由曲线的园路以及色彩丰富的植物组合,营造出层次丰富、生动有趣、舒适宜人的花园景观,给人们提供了聊天休闲的共享空间(图4)。

图4 中心花园的景观设计

裙楼的三个屋顶花园为不同人群提供了户外活动场所:信息机房区的屋顶花园主要提供给医护人员作为工作闲余之休息使用;精神科住院楼屋顶花园主要给精神科住院病人康复使用;慢性病住院楼屋顶花园主要为慢性病住院病人疗养使用。

同时,两栋住院楼西侧的退台设计,成为每层病区病人放松、劳作、康复的重要空间,扩大了医院的康复面积,构建出立体的建筑景观。

5.2 疗愈花园

在疗愈环境理论中,不得不提疗愈花园(Healing Garden),这是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的以疗愈为目的的花园形式。本项目采用五感疗法设计疗愈花园,即“营造一个能够刺激人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5种感官的环境,使置身其中的人身心得到舒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

精神科住院楼屋顶花园融合“味觉”、“听觉”的元素,设计了多组特色装置,如风铃走廊、特色水池和蔬果种植园,营造一个精神科康复花园。中央花园采用不同色彩的植物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红、黄色季相乔木与粉紫色景观花带相互呼应,凸显浪漫情怀,给人以“视觉”治愈。休息绿地选用各种具有独特花香和清新气味的植物,营造芬芳扑鼻的“嗅觉”体验。室外康复设施选用不同的“触觉”材质,让人们在与大自然的触摸中获得治愈。

6 结语

慢性病患者是特殊的一类医疗对象,在慢性病医院的方案设计上,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从环境心理学出发,秉承“疗愈环境”的设计理念,建设出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医疗建筑。希望此文能够对类似项目的设计有所启发和帮助。

猜你喜欢

精神科慢性病花园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