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8-08-09王宏伟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5期
关键词:挡墙深基坑锚杆

王宏伟

(中冶南方(武汉)置业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223)

前言

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深基坑的作业位置较深(大于5m),或者施工地点环境复杂,应用常规支护方式可能难以满足作业要求,因此一些组合支护技术得到重视、提出,这些技术有利于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针对相关支护要点、技术应用等内容展开分析,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支护要点

1.1 稳定性

稳定性是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深基坑施工会造成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当这种扰动超过土地能够承受的极限,就会造成土体的松动、位移,通过支护技术可以实现力的分散、传导,并阻挡基坑边缘土体活动。如果施工地点情况较为复杂,支护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有效保护。如地下室位置施工,周边存在老化建筑、管网,施工过程中,大型器械带来的震动可能导致老化建筑地下部分、近地部分被破坏,也可能影响管网工作,使管网周围力平衡被打破。应用支护技术能够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力学方面的稳定性。

1.2 安全性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突出,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相对较大。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了我国近年来深基坑施工事故情况,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深基坑施工事故情况

结合表1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深基坑施工事故发生率正逐渐降低,但人员伤亡依然在1人以上,且经济损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强调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施工作业安全性。在文献资料中,研究人员发现,应用组合支护技术的744例工程中,事故发生数为4起,占比0.5%;没有应用组合支护技术的514例工程中,事故发生数为11起,占比2.1%,差异十分明显,这也要求进一步在深基坑施工作业中强调安全性[1]。

1.3 范围性

范围性是指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组合支护技术保证深基坑范围均能得到保护,提升对施工作业的总体保护作用。早在19世纪,德国学者就针对基坑施工的安全性进行过分析,进入20世纪后,随着建筑技术的持续优化,更多学者开始进行深基坑防护工作研究,在美国学者威廉姆斯(Williams)的研究中,应用支护结构(威廉姆斯使用的是木结构)、且改变组合方式的情况下,深基坑的范围性防护效果能够明显提升,如果使用金属结构,这种范围性还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化[2]。考虑到深基坑施工的危险性,当前施工支护的防护范围多借由组合式支护结构作为保证,以重复性的小结构应对固定范围内的力学变化,并将其传导至地下部分,如图1中所示为某大型工程深基坑施工作业的支护结构,其重复性明显,且依靠三角形结构和弧面设计实现结构稳定和便捷的传力。

图1 深基坑施工作业的支护结构

2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常见支护技术以及组合支护技术

2.1 常见支护技术

结合一般工作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常见支护技术包括排桩支护、连续墙支护、水泥挡土墙支护、自立式支护、喷锚支护、水平支撑以及组合支护等多种形式。以排桩支护为例,排桩支护通常由支护桩、支撑及防渗帷幕等组成,将能够起到承重作用的桩体均衡排布在深基坑周围,承受基坑边缘土体扩散、位移产生的力,维持基坑力学方面的稳定,避免出现安全问题。组合支护是对不同支护形式的联合应用,可以综合发挥不同支护形式的优势,提升支护效果。

2.2 自立式支护技术

自立式支护强调应用刚性条件较为理想的结构提升支档、加固与保护水平。以挡墙作为主要结构,控制深基坑周边的土体移动,实现力平衡。2015年7月,辽宁省大连市某地进行商民两用建筑建设,使用自立式支护技术作为核心进行组合支护。该次施工基坑深度为7.7m,地下水水位距离基坑底部1.9m,设计挡墙厚度0.52m,以硅酸盐水泥和细骨料作为主要材料进行挡墙建设,以挡墙作为支护结构主体,为避免出现渗水问题,所有挡板之间缝隙距离进行严格控制,应用复合胶体进行大空隙的封堵。挡墙建设完成后,组合应用支撑构件作为支护体系。支护设施建设共进行17d,满足施工工期要求,且造价较预算额降低2.2%,效果良好[3]。

2.3 桩锚支护技术

桩锚支护技术要求地基基础条件较为理想、土质致密,软土环境下不适宜应用桩锚支护技术。桩锚支护技术的构造形式较为简单,将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开挖基坑的稳定地层中,另一端与围护桩相联,依靠围护桩进行传力、导力,保证维护结构的稳定。在应用桩锚支护技术时,要求对施工地点基本情况进行测定,如果软土层厚度不超过1.2m,且场地土层条件不复杂,基本属于同类土壤,可以应用桩锚支护技术。

施工作业开始前,还应对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进行测量和标注,保证支护结构与基坑底部的夹角在20~45°之间,如果基坑边缘整体长度超过140m,或者单一边长超过40m,应考虑锚杆轴向抗拔力问题,需将其控制在700~800kN之间。

2.4 喷锚支护技术

喷锚支护技术多用于地下水水位异常、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环境,构造形式上,该技术强调将混凝土、锚杆、围岩通过技术性手段连为一个整体,一般先进行混凝土喷层建设,之后建立锚杆支护系统,使混凝土的刚性优势、锚杆的导力优势得到同步发挥,借此提升整体支护效果。施工作业开始前,首先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测量,如果基坑深度大于12m,应逐层进行混凝土喷层建设,并确保喷层厚度满足锚杆使用要求,一般喷层厚度不低于4~5cm,完成初步建设后,还应测定支护效果,尤其是锚杆的导力性能。由于喷锚支护对操作场地的要求不高,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3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

2013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某地进行深基坑施工,建设单位为中冶南方(武汉)置业有限公司,建筑范围较大,基坑设计深度为9m,由于当地水网发达,地下水存在上溢可能,常规支护手段应用效果有限。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地点基本状况,拟定应用桩锚支护技术、自立式支护技术、喷锚支护技术组合的方式保证支护成效。

3.2 应用过程与结果

施工作业开始前,技术人员拟定了总体方案,先进行自立式支护施工,建设了厚度为25cm的挡墙,之后以锚杆支护与挡墙实现连接,通过锚杆进行导力,分散挡墙承受的直接荷载,最后进行喷锚支护,混凝土喷层分为两个层次:①层次高6.1m,平均厚度5cm;②层次高2.9m,平均厚度4cm。施工所用锚杆为钢合金材质,具备良好的导力性能和延伸性,抗压强度28MPa,满足设计要求。深基坑施工在此条件下具体开展,持续1个月零6天,期间技术人员收集了相关数据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上看,本次施工如期完成,组合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4 总结

综上,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效果突出,应给予重视和推广。深基坑施工带有一定特殊性,要求实现稳定性、安全性,并发挥范围性作用,在此要求下,目前常用的组合支护技术包括自立式支护、桩锚支护、喷锚支护三种,这三种技术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且适用范围上也存在差异,实例分析证明了上述理论的价值。后续工作中,可结合实际需要具体选取支护技术。

猜你喜欢

挡墙深基坑锚杆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
充填采矿法挡墙受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