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
2018-08-09张拥军
张拥军
(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中心卫生院,河北 唐山 063503)
0 引言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指人体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朝体表所突出而形成的包块[1-3]。腹股沟疝多见于男性,男性与女性发病比例为15:1,发病病因主要为腹内压力增高导致。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腹股沟处突出体表包块、站立式包块突出等临床症状[4-5]。腹股沟疝对患者具有一定危害性,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一定影响,若不采取有效手段治疗,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设置危及生命。本研究将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4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意愿将其分为A组(n=22)与B组(n=22)。A组男19例,女3例,年龄29~71岁,平均(51.32±8.61)岁。B组男20例,女2例,年龄28~69岁,平均(51.37±8.62)岁。两组资料经比较后,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符合《外科学》中腹股沟疝诊断标准;均为单侧疝;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甲亢等内分泌代谢疾病者;术前腹内压显著升高者;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者。
1.3 方法
B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行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表皮行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切开后游离并提起精索,将疝囊找出后充分暴露,明确内容物无并发症后,行高位结扎处理,并对腹壁进行缝合处理,完成操作将腹部逐层关闭。
A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行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韧带中心位置朝上2cm处行手术切口,将皮肤切开,找到疝囊后将其充分暴露在术野中,随后进行游离后结扎。操作中应注意,若患者疝囊体积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行横断后对疝囊行结扎。缝合将内环口缩小处理,随后使用合适的补片行疝修补处理,再使用缝合线缝合固定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腱膜以及腹直肌鞘。手术结束,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差异,使用VAS模拟评分发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测评,分值在0~10分,分数越低表明疼痛越轻。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做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与VAS疼痛评分
通过表1得出,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等指标与B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P<0.05)。
表1 两组手术指标与VAS疼痛评分差异(±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与VAS疼痛评分差异(±s)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通过表2得出,A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55%,与B组22.73%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n(%)]
3 讨论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男性患者。腹股沟疝会对患者泌尿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生殖系统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若不及时给予相关手段治疗,可引发电解质紊乱、肠梗阻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对腹股沟疝实施治疗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治疗,常见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6-8]。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繁琐,造成手术时间较长,加上损伤较大,对疝囊周边组织结构会造成一定影响,使得患者疼痛较重,恢复缓慢,不利于预后。且在手术过程中,对腹股沟横筋膜行重叠性修补,会导致腹股沟组织出现较大张力效应,组织牵拉会造成术后疼痛增加,而术后组织收缩会增加疾病复发的几率[9]。腹腔镜为微创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疝修补术损伤大、手术时间长等缺点,但对仪器及医师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设备昂贵、手术费用较高,部分患者难以承受,在基层医院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无张力疝修补术为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疝修补片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可有效解决传统疝修补术中找不到适当填补组织的问题[10]。此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充分考虑了人体生理解剖结构与生物特性,避免传统疝修补术中对腹横筋膜牵拉引发疼痛,进而达到无张力修复的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疾病。本次研究中,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各项手术指标与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比传统疝修补术患者更好,而并发症明显减少。提示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患者中效果理想,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