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精准扶贫的内涵

2018-08-08陈道琴

商情 2018年3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施内涵

陈道琴

【摘要】精準扶贫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其中,六个精准是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见效精准。五个一批是指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关键词】精准扶贫;内涵;实施

一、靶向精准度

(一)靶向精准度的衡量指标

靶向精准度包括贫困对象和贫困内容瞄准两个方面。对贫困对象的瞄准,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贫困群体被瞄准;非贫困群体被瞄准;贫困群体未被瞄准和非贫困群体未被瞄准。要提高靶向精准度,即要提高贫困群体被瞄准率和非贫困群体未被瞄准率;同时降低非贫困群体被瞄准率和贫困群体未被瞄准率。对贫困内容的瞄准衡量指标包括:瞄准单一维度的贫困和瞄准多维贫困。

(二)提高贫困对象被瞄准率

制定科学有效的贫困线,建立联动机制。制定切实保障贫困群体需求的贫困线是提高贫困群体被瞄准率的有效方法。贫困线应与国际接轨,当前至少达到2015年世界银行推荐的日均消费1.90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并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均GDP指标、人均消费支出指标或物价指标等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家庭运行标准标准及扶助机制。家庭运行标准是以一个家庭为考察单位,考察该家庭在经济社会中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支出总和。由于每个家庭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各不相同,家庭运行标准为每个家庭制定量身定制的运行标准。不同类型的家庭有不同的刚性支出结构,做有不同的贫困标准。家庭收入与家庭运行标准的差额则是需要帮扶的部分。家庭运行标准的引入有利于将不同收入层次的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纳人到扶贫体系中来,提高扶贫的靶向精准度。

(三)提高贫困内容被瞄准率

建立修正的多维贫困指数。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多维贫困指数,包括三维+10个指标。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本文认为,可以建立修正的多维贫困指数,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标准、就业等四个维度和十三个指标,健康维度包含家庭中儿童的营养状况、家庭成员的医疗状况、身体健康程度;教育维度包括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儿童人学率等指标;生活标准则包括衣服、食品、住房、交通通讯等指标;就业指标主要包括就业能力、接受培训和就业推荐、就业津贴等指标,针对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进行精准扶贫。创新精准扶贫内容,引入心理扶贫和服务扶贫。心理贫困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单亲家庭、大龄贫困单身人士等特殊个体身上,对于他们的心理困惑、关爱缺乏等,要及时提供制度性的帮助,将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遏制并消除,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缺少服务的贫困群体,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政策精准度

(一)利用大数据,提高政策供需匹配度

政策供需匹配度是指一项社会政策是否符合贫困群体的需要。当贫困群体存在生活贫困时,应供给现金或实物的扶助;当贫困群体缺乏服务时,应给予服务性救助。对具有心理困惑和受到社会排斥的贫困群体,需要提供制度性的心理疏导和融入社会服务。

(二)建立供需双方匹配机制,提高政策主体与客体匹配度

政策主体与客体匹配是指,政策在精确瞄准需要扶助的贫困群体的基础上,发挥政策部门的主导作用,吸收和指引社会组织、慈善基金会、工会、志愿者甚至市场部门针对贫困群体的需要提供量身定制的救助。政策主体与客体匹配度取决于是否建立卓有成效的供需匹配机制,包括:(1)贫困群体信息统筹机制,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依据的贫困群体需求信息库;(2)供给主体信息统筹机制,定期发布供给主体和扶贫资源;(3)供需匹配机制,定期对贫困群体需求和供给主体的资源进行匹配,促进多维度扶贫。

三、效果精准度

(一)建立科学的贫困标准增长机制

要提高扶贫的效果精准度,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贫困标准增长机制;二是以贫困标准增长为基础,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投入,缩小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和工作机制

首先,确定地方党委和政府首长作为各地精准扶贫的第一责任人,改变以往以经济增长水平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制度,形成以扶贫效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制度。其次,建立扶贫资源和服务一门式管理模式,增强管理统筹。

(三)引入第三方力量进行扶贫绩效评估机制

建立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政策统筹机制,利用救助制度为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缴纳各项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以社会保险制度来为他们提供长期性的保障。

(四)完善信息制度

搭建扶贫信息平台,完善扶贫供需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力量在得到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共享信息,避免重复帮扶和帮扶空白。

四、总结

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普遍繁荣的全面富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步入康庄大道的根本保障。精准扶贫号角的吹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曲极为重要的时代强音,具有重大而悠远的历史意义——是积贫人群严冬里的雪中送炭,是贫困地区大地上的久旱甘霖,是中国消除贫富分化的滚滚春雷!

参考文献:

[1]王泽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逻辑内涵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6(18).

[2]刘解龙,罗苏.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

[3]刘淑云.国内精准扶贫研究热点的共词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6(13).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实施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