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武汉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

2018-08-08鲁庭婷陈思

商情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产学研高新技术双创

鲁庭婷 陈思

【摘要】本文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背景,结合武汉当前正实施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分析了武汉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现状以及新时期对武汉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从“高校”和“企业”两角度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产学研合作

早在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掀起了“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潜在的生力军,无疑是应该重点关注与培养的对象,而培养的任务自然落到了高等学校的肩上。对于高校而言,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则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最有效的模式之一。

关于人才,在全国热议“双创”的大背景之下,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2017年2月提出要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2017年共有3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工作,创历史最高纪录,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成效显著。

从国家层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地方政府层面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在这样的新时期下,武汉的产学研合作究竟会如何发展?如何利用新时期这一契机,促进武汉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汉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武汉作为全国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科技水平发展较快,但与发达沿海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丰富的教研资源

武汉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在校大学生的城市川。截止2017年,在汉高校共88所,其中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百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07.26万人。

高校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形成了以武汉大学为中心、以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武汉大学科技园,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中心、以光电子产业为主导的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中心、以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为主导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高校科技园区,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为响应国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号召,武汉致力于孵化培育高新技術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稳定快速发展。截止到2017年年末,全武汉市共有2827家高新技术企业,比2016年同比增长29.9%。其中“四上”高校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9479.64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70.57亿元,增长13.3%。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现代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三)产学研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武汉具备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与较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但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即产学研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

1.产学研合作浮于表面

产学研合作仅停留在技术与操作层面,未真正从学研机构与企业、教育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层面去实施。企业与学研机构的合作,双方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企业仅追求从学研机构得到技术,而并不追求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学研机构则为了获取市场信息或者科研经费,而并未借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产学研合作配套机制不完善

产学研合作的成熟必然会带动一系列配套服务部门的出现,但目前武汉并没有针对产学研合作一条龙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也表明了武汉的产学研合作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地方政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但仍缺乏对合作中知识产权的明确的界定细则;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市场调研、信息咨询、产权评估、金融支持等方面,这样有利于减少产学研合作的交易成本。

二、新时期对武汉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

产、学、研实际上意味着经济、科技和教育三者的联系[2]。现有政策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实际上是对经济、科技或者教育某一个或多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以下是新时期两大政策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高校,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特别要求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双创”的重要标志就是产学研合作[3],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双创”的提出,可以从教育层面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从意识形态上增加产学研合作的可能性。

(二)“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

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总书记首次将“发展”“人才”“创新”三要素并列到“第一”的高度来阐释。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对于武汉而言,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是在留住人才,留住技术;而对于武汉产学研而言,该工程则从科技和经济两方面对其产生影响。通过该政策,更多大学生留在武汉,一方面可以为产生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最终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方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多可能。

三、新时期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路径

(一)把握双创背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供给方,高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产学研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由此既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又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实现企业与教育真正的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抓住机遇,促进企业发展

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企业要抓住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这一机遇,积极引进人才。产学研合作是引进优质人才的一种良好方式。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与其对接的个人或者团队成员,能够在日后招聘时减少任用失误的风性;与此同时,人才的加入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企业对高校所提供的技术帮助的理解,可以减少产学研合作的沟通成本等中间成本。

参考文献:

[1]邓锐.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_的政策梳理_争论与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2018(2):52-57.

[2]罗琳.产学研合作中大学的基本定位_以武汉大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193-196.

[3]谢秋丽.产学研融合的_双创_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196-199.

猜你喜欢

产学研高新技术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