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

2018-08-08李艳

商情 2018年34期
关键词:公信力预案突发事件

李艳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导致灾害种类繁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时期,社会转型也孕育了社会风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正确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不仅可以减少事件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同时也可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实现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和公信力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应急管理;地方政府;公信力

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积极、正确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是新时期的重大挑战,也是重要的机遇。成功、高效的应急管理可以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水平。

一、应急管理的内涵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進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突发事件不但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和扩散性等一般特点,而且还具有公共性、社会性、政治性的特点。突发事件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它会造成公众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公众心理压力与恐慌,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地方政府是突发事件处理解决的首当其冲的负责力量,也是公众对政府的首要期望。随着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不是应急管理的唯一主体,但却是最重要、最强有力的主体。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有效,则可以化危机为机遇,赢得民心;而地力.政府管理无效或效率低下,则会使公众利益受到更大损失,公众对政府管理能力将提出质疑,对政府和期望将转化为失望,政府信用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如果地方政府出现研判失误或处置不当等行为时,公众对政府的认同、信任会急剧降低,公信力危机会加剧,政府形象会遭到极大破坏。

二、规范应急管理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一)做好事前科学预警

第一,在事件爆发前,建立和健全预防和预警预案,尽可能减少危机发生。从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几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看出,很多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暴露出政府相关部门平时的监管工作存在漏洞,从而造成人民生命权、财产权遭受重大损失,对于政府公信力的塑造有重要的负面影响。目前,关口前移已经成为国家和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二,完善各类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为可能出现的危机提供解决途径,确保危机发生时地方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各类资源,缩短反应时间,也为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各种应急活动提供了行为规范,让政府行为有章可循。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基本上都源自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不同程度上存在可操作性差及实效性差等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按照情景构建方法来编制符合地方实情的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实操性。

(二)做好事中科学应急

1.依法应急

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首先做到自身行为的合法、合理。把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纳人法制化轨道。严格依照《突发事件应对法》,从法律上授权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权力,明确政府职责。通过相关法律制定应急管理的一般程序和规程,使政府行为受到法律的引导和约束。

2.科学应急

成功、高效的应急管理可以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水平。在严重的自然、社会危机面前,政府如能从容应对,领导人民渡过危机,政府公信力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因此,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还应做到自身行为的专业化、规范化。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应有专业的领导班子,明确的职责划分,专业的救急人员,明晰的救急程序。

3.信息公开

在全媒体时代,任何想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都是徒劳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及时、准确地公开事件相关信息,更是理智的和明智的选择,只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开真相,才能够使公众客观公正地对事态的严重程度和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避免恐慌和各种谣言的蔓延,树立真诚的政府形象。任何瞒报、谎报、漏报、迟报都会给政府形象造成负面效应。

4.多元合作

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也在发展壮大。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各种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政府不仅要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也要处理好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引导其行动。由于社会组织基本上由不同利益主体组成,在组织内部有比较高的信任度,所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能够很好发挥他们组织和动员力量,形成公众、政府、社会组织共同应对危机的局面。

(三)做好事后科学问责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民众一般会对政府信任度有所降低,为了平息社会舆论及安抚民众心理,有时地方政府在问责问题上存在偏差,存在盲目问责情况。2018年4月18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发布实施,为科学问责提供法律依据。提倡实施第三方问责制度,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协助监察部门进行科学问责,树立责任型政府、学习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范维澄.闪淳昌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7(12).

[2]曹杰.于小兵.突发李件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4(10).

猜你喜欢

公信力预案突发事件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
紧急预案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应急预案的编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