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矫正情况的影响因素探讨

2018-08-08孙忠武

颈腰痛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植骨节段矫正

孙忠武

(峄城区人民医院,山东 枣庄 277300)

本文主要选取我院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记录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骨科手术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05-2016-07收治的52名胸腰椎骨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21例。全部患者诊断明确,存在实施骨外科手术适应证,临床资料、随访记录等具有完整性,排除既往骨科手术史、肿瘤史结核类疾病等,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组织病变。所有患者均损伤单侧椎体,于单椎受伤后7天之内实施各科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年纪范围21~80岁,平均年纪(46.3±5.2)岁。骨折原因:坠落22例,交通30例。手术方法:短节段4钉固定29例,短节段6钉固定23例;未植骨13例,后外侧植骨9例,椎体内植骨30例,植骨材料及植骨量不存在差异。手术时长90~180 min,平均(128.3±17.9)min。

1.2 研究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症、手术持续时间、内固定方式、是否植骨、术前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上缘椎间隙高度、术后锻炼情况及Cobb角丢失情况等。

1.3 疗效判定 安排对全部手术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对手术前后患者拍摄X线片,为胸腰椎正侧位,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12个月椎体压缩率、Cobb角。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 22.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Cobb角度丢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内固定方式(P=0.031)及术后锻炼情况(P=0.007);性别、年龄、合并症、植骨方式、手术时长、术前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度等。具体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短节段6钉固定术在Cobb角度维持上效果较好(OR=0.159;95%Cl:0.510~0.821;P=0.017),术后进行合理锻炼有利于矫正效果的维持(OR=14.211;95%Cl:0.545~0.844;P=0.006),详见表2。

表1 术后Cobb角度丢失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表2 术后Cobb角度丢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临床上患者表现出程度不等的疼痛,患者活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存在压痛、运动障碍等[1-2]。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矫正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内固定方式及功能锻炼情况是影响短节段内固定手术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矫正效果的主要因素。短节段6钉固定术相比较于短节段4钉固定术在Cobb角度维持上效果较好。

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伤椎置钉存在一种撬拔作用,该作用可以将椎体前缘高度逐渐撑开,存在的支点效应对伤椎及周围椎体有较好撑开作用,所以具有明显复位功能[3]。(2)伤椎置钉后跟上下方椎体能够进行单椎牵拉,因为分节段实施撑开,造成比较缓和的作用力,提高对撑力的控制,更是对韧带与纤维环的牵拉起到显著效果,帮助骨折良好复位[4]。(3)伤椎内固定可以防止发生一系列效应,如悬挂效应、四边形效应等等,能够将螺钉应力进行均分散,提高脊柱活动稳定程度,从而降低患者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较快对患者椎体进行矫正,矫正效果大大提升[5]。

猜你喜欢

植骨节段矫正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