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2018-08-08王欣方红育范明宇李宏亮卞峰周少怀

颈腰痛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前路植骨椎间

王欣,方红育,范明宇,李宏亮,卞峰,周少怀

(武汉市同仁医院骨科,湖北 武汉 430070)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功能。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术式,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植骨的融合,但是由于钛板材料物理特性可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3]。近年来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逐渐引用于脊椎病的临床治疗[4],但是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与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与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析2014-08-2015-04在我院6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 14例,平均年龄(57.1±11.5)岁,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10.4±1.4)分,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41.9±4.6)分,术前视觉模拟(VAS)评分(7.3±1.9)分,颈椎病变节段:C3-44例,C4-516例,C5-611例。对照组33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55.9±12.6)岁,术前 JOA 评分(10.2±1.7)分,术前 NDI评分(40.5±3.8)分,术前 VAS评分(7.5±1.6)分,颈椎病变节段:C3-42例,C4-521例,C5-610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颈前右侧部做长约5 cm横弧形切口,暴露出椎体前方。在C型X线透视机辅助下,行切除椎间盘及纤维环,采用椎颈前路撑开器撑开颈椎病变临近节段,使用椎板钳切除椎体后方的骨赘,减压后处理植骨床。观察组行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根据零切迹融合器将骨赘混入人工骨填充器,使用假体植入器植入椎间隙然后去除椎颈前路撑开器,在上下病椎采用2枚螺钉进行固定,采用医用橡皮条引流,最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选择适合患者cage,在减压过程中填充自体骨混合人工骨,然后取下椎颈前路撑开器,使用颈前路钛板,对弧度、位置达到手术标准后采用螺钉固定,引流并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VAS评分比较;术后JOA评分、NDI评分、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及颈椎曲度比较;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x2)检验。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与术后2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比较

2.2 术后JOA评分、NDI评分、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及颈椎曲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2年JOA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2年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术后吞咽困难及椎间融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对照组患者有7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1例,重度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728,P=0.029),术后 6个月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情况均缓解并消失。

表2 术后JOA评分、NDI评分、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及颈椎曲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有24例椎间融合,椎间融合率77.42%,对照组术后6个月21例椎间融合,椎间融合率63.64%,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5,P=0.228)。术后2年两组患者椎间均已融合。

3 讨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颈椎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其中传统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手术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证实,对病变椎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支撑作用,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植骨融合率较高[5]。但是其由于钛板物理性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及病变临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逐渐引入临床治疗,除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病变椎体的也具有支撑、固定、促进植骨融合的作用[6],但是二者术式选择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与术后2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略短可能是由于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操作简单,切口只需暴露椎间隙即可,减少了周围组织的牵拉,从而减少了手术时间。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2年JOA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术式近期临床效果相仿,均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恢复颈椎生理弯曲程度。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2年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可以对颈椎前凸曲度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可相应减少相邻椎体间的活动程度,这可能在避免病变临近椎节退行性病变上具有重要作用[7],有研究发现,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可能与上下相邻椎体矢量位移有关。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以增加颈椎椎体活动度,手术中可用于合适的内植物可以降低相邻关节的活动度,这对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降低颈椎椎体活动度可以减少椎体间发生退行性病变。观察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情况均缓解并消失,说明零切迹融合器与椎体前缘齐平可减少对食管及周围神经的刺激,可避免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此外,在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两组患者椎间均已融合,说明两组患者术后植骨融合效果较好,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由于采用零切迹,融合器不会突出于椎体前缘,这与减少吞咽困难有关,其次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较小,可预防病变临近椎节退行性病变,再次该术式具有支撑、固定、促进植骨融合的作用,但手术操作简单,对周围组织的牵拉作用小,手术时间可小幅度缩短。

猜你喜欢

前路植骨椎间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前路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逐梦记·马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