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骨水泥PVP手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2018-08-08张熙辉
张熙辉
(海南省中医院骨二科,570203)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见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群,而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常会引起患者出现多种卧床并发症,因此,对于较严重的压缩性骨折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病例,并以普通骨水泥作为对照组,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6-2015-09我科收住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高粘度组(实验组)及普通骨水泥组(对照组)。实验组男8例,女24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7.47±3.25岁,骨折共累及32个椎体,其中 T112例、T1213例、L111例,L26例。对照组男9例,女23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4.16±4.38岁,骨折共累及32个椎体,其中T113例、T1211例、L112例,L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伤椎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术后3天、1月、3月、1年复查行正侧位X线片。
1.2 手术步骤 患者取俯卧位,略过伸,C臂透视下确定伤椎并于体表定位,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伤椎椎弓根外侧进针,钻入套管针,当针尖到达椎体前3/4处时停止钻入,旋转针尾斜面,头倾、外展,再次透视位置满意后退出针芯,连接压力泵与骨水泥填充器,严密观察心电监护,透视监控下逐步注入骨水泥(实验组注入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注入普通PMMA骨水泥),骨水泥即将溢出椎体范围时停止注入,待骨水泥快要凝固时旋转穿刺针防止穿刺针无法拔出,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拔出穿刺针,防止骨水泥沿穿刺通道逆流。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一次,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1.3 观察指标 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各时相伤椎椎体前缘、椎体中线高度,并以两者平均值作为前中柱平均高度;测量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和下位椎体下终板垂线的夹角即Cobb角;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相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及术后各时相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 两组患者组内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各时相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 3天、1月、3月、1年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时相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天、1月、3月、1年Cobb角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术前及术后各时相VAS、O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组内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各时相VAS、ODI评分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月、3月、1 年 VAS、ODI评分小于术后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 1月、3 月、1 年 VAS、ODI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实验组:术前与术后各时相伤椎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VAS及ODI评分比较
表2 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各时相伤椎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VAS及ODI评分比较
2.3 骨水泥渗漏情况 实验组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渗漏2例,椎旁渗漏1例,总渗漏率为9.38%。对照组中共8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渗漏5例,椎旁渗漏3例,总渗漏率为25%。所有渗漏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症状。两组渗漏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PVP中广泛使用的骨水泥材料为普通PMMA,其最大优点在于弥散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1],但是在推注过程中对骨水泥粘稠度把握较差,推注过早因粘稠度小而易发生渗漏,推注过迟因粘稠度高而使得推注压力增大,同时在压缩的椎体中推注骨水泥需要较大压力,也使得骨水泥易沿骨折线发生渗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普通PMMA骨水泥渗漏率为25%,与报道相近。不仅如此,PMMA聚合温度较高,最高可达58℃[2],易灼伤邻近神经,也会灼伤周围骨细胞影响骨折愈合。高粘度骨水泥是在普通骨水泥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除了具有普通PMMA骨水泥优点外还具有瞬时高粘度、聚合温度低、可注射时间长、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等优点[3]。高粘度骨水泥凝固过程一般分为混合期、粘丝期、面团期和固化期[4],手术注入需要在面团期进行,而整个过程凝固过程中的混合期、粘丝期很短,术中无需长时间等待,面团期持续时间长,可让术者有充足时间注入骨水泥。本次研究中两组数据组内比较,高粘度骨水泥与普通PMMA骨水泥在OVCF治疗中均能明显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同时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两组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高粘度骨水泥与普通PMMA骨水泥在治疗OVCF中疗效相当。术中穿刺针达到椎体前3/4位置后通过压力泵将骨水泥注入,压力通过骨水泥传导作用于压缩椎体,恢复椎体高度,同时矫正后凸畸形;术后各时相随访结果显示椎体高度及Cobb角无明显差异,表明高粘度骨水泥与普通PMMA骨水泥相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学刚度。PVP不仅是单纯的填塞手术,对于缓解疼痛也有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1)骨水泥的注入使得骨折得到稳定,减少了骨折微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2)骨水泥聚合产热对炎性因子及神经末梢的灭活作用。两组术后1月、3 月、1 年 VAS、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这种疗效可以长期维持。然而普通PMMA骨水泥发生渗漏率(25%)明显高于高粘度骨水泥(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uljabbar等[5]在研究不同粘度的骨水泥行PVP时发现采用高粘度骨水泥发生骨水泥渗漏之前注射剂量最高。一般认为骨水泥渗漏与注射时期及剂量相关,在凝固初期,骨水泥处于稀薄状态,注入过早易引起骨水泥沿骨折线向周围渗漏,而高粘度骨水泥面团期持续时间长,术者对骨水泥粘稠度易把握,同时高粘度骨水泥发生渗漏的安全注入剂量高,因此安全性较普通PMMA骨水泥高。以上研究表明高粘度骨水泥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液态期短、流动性低,与普通PMMA骨水泥相比,可以有效防止骨水泥的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