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推拿基础上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18-08-08晏四斤李兴琼杜瑶杨龙
晏四斤 ,李兴琼 ,杜瑶 ,杨龙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1.推拿科;2.康复科402160)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亦是所有颈椎病发展过程中的最早期阶段,以肩颈背部或头部疼痛为常见症状。抗阻运动是针对颈部的主要肌群进行主动或被动收缩锻炼,以改善其肌力、提高颈椎整体的生物力学平衡。本研究自2016-03-2017-03,采用推拿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4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与同期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的41例进行回顾性分组对比研究,以观察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2016-03-2017-03采用推拿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41例,作为研究组;并采用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的41例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条件:①患者有肩颈背痛或头痛,且X线检查无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变化,经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予以确诊[1];②年龄在20-60岁之间;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②伴有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③治疗期间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或肌松剂者;④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或合并椎管内肿瘤、以及严重内科疾病者;⑤拟施行手法的皮肤部位有破溃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采用滚法和一指禅推法进行颈项部推拿,并同时进行颈项屈曲、侧屈的被动运动。而后以拇指按揉风池、肩井和天宗穴,拿捏夹脊穴和风池穴,并弹拨痉挛的肌肉,以摩法透热局部肌肉,每次施治时间20 min。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颈段等速抗阻运动,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内收下颌做后仰运动,即斜方肌中下束、肩胛提肌、菱形肌等进行主动收缩,而斜方肌上束、头半棘肌、头夹肌被动牵拉。施术者则提供与其相反、力量相同的阻力。初开展时,宜从较小的角度开始,控制后伸速度在5°/秒以内,避免快速运动,后期可令患者逐渐提高收缩力、术者相应地逐渐提高阻力,每次动作持续时间为15秒,而后间歇5秒再次进行,共进行20次,以患者有轻微的肌肉酸胀感为度。上述施治方法均为每日1次,5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并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于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包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具体见文献[2]。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N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其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1、3个月的VAS、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NDI评分比较
2.2 疗效比较
如表4所示,研究组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一般以颈部活动不利、颈肩部或头部疼痛为明显表现,尤其多见于长期低头伏案的中青年人群,且以女性为多见。由于颈椎稳定性主要依靠肌肉、韧带来维持,因此颈部肌群的功能退化对颈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作用。郝永强等[3]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颈部肌群功能丧失后,可出现明显的颈椎间盘退化现象。王亚等[4]的影像学研究也证实,颈椎病患者有颈部肌群受损表现,认为颈部肌肉功能对维持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有重要作用。
为此,针对颈部肌群的运动疗法也逐渐受到学术界重视,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颇为广泛,例如静力增强训练、麦肯基疗法、本体感觉训练,以及传统的五禽戏和八段锦运动等。其中,本研究采用的下颈段抗阻运动为等速抗阻运动训练,最初是应用于体育训练的一种方式,其后逐渐应用于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朱远熔等[5]采用一种简易的抗阻训练用以改善颈部肌群,结果发现,合理的抗阻训练不仅能提高颈椎的生物力学平稳性,还可降低发病率、改善生活能力。而本研究中,我们着重对下颈段进行等速抗阻运动,患者颈部进行缓慢后伸运动,且保持下颌内收,可使其斜方肌上束、头下斜肌、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头半棘肌等肌群被动牵拉,协助下颈段屈曲的斜方肌中束、菱形肌、肩胛提肌等肌群持续进行主动收缩,从而起到锻炼作用;并且,我们的经验认为,该套动作还有利于纠正其颈椎的生理曲度和不良的前倾姿势,从而较好地维持远期疗效。
推拿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循经推拿有利于疏通经络、濡养筋脉、促进气血运行,起到理筋止痛的效果,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应用颇多[6-7]。本研究主要采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颈部诸穴和弹拨肌肉等手法进行施治,经1个疗程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0.24%,且在治疗后的1、3个月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下降,证实了推拿手法的良好疗效。但在分组对比中,推拿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7.5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 1、3个月的 VAS评分和 NDI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结果均表明,下颈段抗阻运动可显著提高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我们分析认为,将两者联合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首先,推拿可有效缓解局部症状、增加颈椎活动度,有利于下颈段抗阻运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可改善颈部肌群的血运条件;而等速抗阻运动时,其局部肌群在关节的任意活动角度都可产生最大张力输出,起到颈部肌群的强化效果。两者相结合,对颈部的损伤组织先修复、后强化,并纠正不良的前倾姿势,可更有效地维持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起到了较好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在常规推拿基础上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可进一步提高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该方案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