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8-08-08彭雄陈嘉联

颈腰痛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前路显微镜颈椎病

彭雄,陈嘉联

(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湖北 孝感 431600)

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是目前颈椎病中病发率最高的颈椎病之一,在所有颈椎病中占比60%~70%[1]。本研究以本院于2016-05-2017-10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 25例、女 16例;年龄 31~56岁,平均(38.56±2.62)岁;病程 6 个月~6 年,平均(2.8±3.5)年;病变部位:C4、5 23 例、C5、6 11 例、C6、7 7 例;研究组 41 例,男 26例、女 15例;年龄 30~58岁,平均(39.62±2.51)岁;病程 6个月~7年,平均(2.8±3.2)年;病变部位:C4-520例、C5-613例、C6-78例。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X线、MRI及CT检查诊断,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制定的诊断标准[2];(2)所有患者均接受了6个月的保守治疗,但无显著效果;(3)接受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1)单纯脊髓型、颈动脉型及交感型颈椎病患者;(2)有颈椎手术史者;(3)伴有严重骨折及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前路融合术,全麻完成后,患者颈部后伸,选择颈前右侧部位进行横切口入路,使手术范围全部暴露,将椎体钉放置在患处上下椎体间,用Caspar将其撑开,取出病变椎间盘,采用枪钳将椎体后缘部分的骨赘及已退变的椎间盘清除完毕,待神经根充分减压后,利用刮匙将软骨刮除至骨面渗血,并保持骨性终板完整,采用合适的Cage试模放入椎体间隙,之后将试模取出,并将对应型号填入其中。随后为患者挑选合适的钛板固定于椎体前方,并用螺钉加固。最后,完成切口清洗及缝合。

研究组选择显微镜下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手术前选用Carl Zeiss牌的显微镜(型号:OPMI VarioS88)辅助手术顺利进行。其切口入路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完全暴露术野,利用显微镜进行减压、融合操作。使用尖刀将椎间盘的纤维环切开,用枪钳将椎体后缘部分的骨赘、后纵韧带及退变椎间盘组织咬除掉,缓解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状况。之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椎体病变组织情况及侧关节方向,并将骨质切除干净,让神经根得以充分减压。同时,采用双极电凝和明胶海绵进行止血操作。最后,将Cage置入其中并采用钢板完成内固定。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治疗,术后第1天可将切口引流片拔除,第2天接受X线检查,第3天戴颈托下床活动,持续颈托保护8个星期。记录并对比患者手术1、2个月后的JOA评分及优良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椎体融合率、术后VAS评分、JOA评分以及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完全融合为I级、可能融合为II级、可能未融合为III级、未融合为IV级。对照颈椎病愈合标准,JOA评分术后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之间为可,<24%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n=41) 67.42±10.6 52.12±12.30对照组(n=41) 82.65±11.3 76.23±15.62 t 6.294 7.764 p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融合率对比

研究组的融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融合率对比[n(%)]

2.3 VAS、JOA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VAS、JOA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对比(±s)

组别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1) 8.14±1.51 1.32±0.42对照组(n=41) 8.08±1.42 1.82±0.82 t 0.185 3.475 P 0.853 0.000

表4 两组术后JOA评分对比(±s)

表4 两组术后JOA评分对比(±s)

组别 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n=41) 10.53±1.57 17.98±1.62 18.45±1.65对照组(n=41) 10.52±1.56 16.42±1.87 17.36±1.72 t 0.028 4.037 2.928 P 0.977 0.000 0.004

2.5 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优良率(82.93%)明显高于对照组(92.68%),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优良率对比[n(%)]

3 讨论

早在1968年,便出现了显微镜应用到脊柱手术中的成功案例[3]。后来,欧美发达国家将显微镜作为价值较高的辅助设备,为脊柱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在进行颈前路融合手术的时候选择显微镜辅助治疗,可充分利用显微镜,扩大术野,充足光源照明下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静脉丛,有助于医师快速而精确地找到出血处,及时采用明胶海绵或者双极电凝止血,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能够有效解除相应症状,疗效十分显著[4]。相比传统颈前路融合术,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5]。本次研究,研究组将显微镜作为辅助设备,可在足够的术野中观察到细微的病变位置,有助于医师手术操作更佳精确。显微镜在放大术野的同时可予以直观的立体感受,可有效避免术中操作失误,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6]。此外,通过高倍镜可准确找到出血部位,及时止血,有效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显微镜还可通过镜头变焦来自由调节术野工作距离,同时维持内镜与术区间的距离,可有效避免在应用动力设备时,或者止血操作时出现镜头模糊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7]。

显微镜下行颈前路融合手术过程中,通过枪钳、刮勺将增生骨赘、病变髓核组织彻底清除,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受压迫的状态。该手术操作对于医师来说,可助于术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协调手眼配合操作,根据神经根及脊髓的深度,掌握减压力度,从而提高精确性和安全性[8]。故在颈前路融合术中将显微镜作为辅助设备,是医疗技术进步的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术后1月、2月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组间优良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颈前路融合术在显微镜的辅助治疗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疗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前路显微镜颈椎病
《用显微镜看大象》
前路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显微镜
显微镜下看沙
逐梦记·马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