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2018-08-08潘利明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血管炎皮损溃疡

潘利明

(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 淮安 223200)

青斑血管炎也被叫做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其是一种皮肤微循环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低。该疾病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治愈难度大。目前医学界对于青斑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因此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1]。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管舒张剂、免疫抑制剂、光化学疗法、抗凝剂以及高压氧均可使青斑血管炎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本次研究就选取青斑血管炎患者30例,探讨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青斑血管炎患者30例,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皮肤表面褐色斑片、丘疹、疼痛等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男3例,女12例,年龄14~26岁,平均(18.9±3.5)岁,病程1~7个月,平均(3.2±1.5)个月;观察组男4例,女11例,年龄12~24岁,平均(18.5±3.1)岁,病程1~7个月,平均(3.4±1.3)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并为其采用贝前列素钠片、烟酰胺以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贝前列素钠片(吉林美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6954)每次40μg,每天3次;烟酰胺(海南敦豪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3588)每次300mg,每天2次;阿司匹林(北京紫枫制药集团,国药准字:H20146585)每次100mg,每天1次。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对患者皮肤破溃处进行涂抹,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上海克罗迪尔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5214)进行治疗,每天12.5~25mg,连续进行4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指标: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得以消失或显著减轻,皮损斑片颜色得以变淡,溃疡彻底愈合,未出现新皮损,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得以减轻,皮损斑片颜色得以变淡,溃疡部分愈合,未出现新皮损,则为有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无减轻,皮损斑片颜色无改变,溃疡未愈合,出现新皮损,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青斑血管炎临床特点分析

发病部位:皮损处于机体踝关节周围以及足背的患者共22例,所占比例为73.33%;皮损处于小腿,后发展到整个下肢和足背的患者共5例,所占比例为16.67%;皮损处于手部,手指表现最为严重的患者共2例,所占比例为6.67%;皮损处于机体足背和足趾,溃疡所处的位置为足趾间的患者共1例,所占比例为3.33%。皮损特点:主要表现为小溃疡和白色萎缩,部分患者存在色素沉着。其中15例患者合并毛细血管扩张,24例患者存在疼痛症状,15例患者存在紫癜表现,3例患者存在瘙痒症状,5例患者存在疼痛和瘙痒症状。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表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全部患者均发生柯兴氏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0%;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胃肠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941,P=0.001)。

3.讨论

青斑血管炎是一种皮肤血管炎,易发人群为青年女性,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下段,特别是踝部,青斑血管炎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皮肤出现疼痛、紫斑、溃疡,同时病变部位周围皮肤会出现明显青斑。青斑血管炎的典型表现为皮肤葡萄状青斑、白色萎缩瘢痕以及疼痛性溃疡,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该疾病属于一种微血管闭塞综合征。本次研究所选取的30例患者中,女性23例,所占比例为76.67%,同时患者的年龄为12~26岁,均属于青年,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通过选取青斑血管炎患者20例,青年女性所占比例为70.00%基本相符。同时皮损处于机体踝关节周围以及足背的患者共22例,所占比例为73.33%。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方式为青斑血管炎患者开展治疗,包括抗炎、抗凝、补充维生素等治疗,常用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前列素钠、烟酰胺等,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升青斑血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青斑血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4]。但同时观察组患者均出现柯兴氏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会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酌情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青斑血管炎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因此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1]胡凤侠,丁媛,康晓静.青斑样血管炎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01):36-38.

[2]朱玥姝.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54.

[3]李志量,李诚让,冯素英,等.青斑样血管病2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03):202-204.

[4]吕玲,魏娟,柳曦光.青斑样血管炎1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2(11):1268.

猜你喜欢

血管炎皮损溃疡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一项单中心十年的血管炎住院病种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都是“溃疡”惹的祸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