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青年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2018-08-08钟星杰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肢体障碍

钟星杰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31)

青年脑卒中患者年龄阶段均是45岁以下群体,且发病率近年来受其生活压力、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和转变多个因素影响而呈现持续上涨[1]。患者临床上多以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出现行为限制及障碍现象为其主要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病发后6个月是其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阶段,此阶段若不能需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来改善其功能障碍现象,易导致患者机体出现无法逆转伤害,严重者还将出现残疾、死亡等不良结局,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会造成极大威胁,是现下临床急待解决的医学问题之一[2]。近年临床指出针对此类患者除去给予对应精神科药物进行治疗,还需针对其障碍功能实施康复性训练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应用三级康复治疗法就能有效达到上述患者治疗的预期效果,目前已被临床所认可[3]。本次研究现以三级康复治疗为探索方向,将与本院收治的82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作研究对象行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抽签形式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出82例作研究对象,将其以每组41例平均观察、对照两组行临床分析。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2.45±2.63)岁;发病类型:20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3.47±2.86)岁;发病类型:25例脑梗死、16例脑出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值为P>0.05。

1.2 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抽选患者均经脑CT及MRI等检查后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其年龄均<45岁,并在病发后48h内入院展开治疗,均排除患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及四肢瘫痪的所有患者[4]。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进行干预,并参照主治医师口头叮嘱来自由活动其肢体限制功能。

观察组选择三级康复疗法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一级康复流程:患者发病后第一个月遵循医嘱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来稳定其病情进展,然后在患者病情维持稳定状态后选择物理疗法来进行早期床边康复干预,医护人员以每天1次、每次40min左右的频率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肢体、腰腹肌、卧位转坐位、坐位平衡、坐位转站立及深呼吸等功能训练,并帮助其调整好合理的抗痉挛姿位,同时在患者训练期间对其及家属详细讲解训练方法的具体步骤和预期效果,便于其日常能进行自主训练来加快患者起床功能恢复进度。

(2)二级康复流程:患者发病后的第2、3月,每天2次、每次40min左右协助患者在病房内来训练其站立、行走及楼梯上下等功能,以促进其正常行走功能问题得以解决。

(3)三级康复流程:患者发病后的第4、5、6月,结合其机体功能恢复进展来安排患者出院,通过在家中或社区来完成相关康复治疗流程。医疗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需详细讲解每天训练内容、训练频率及时间,均是以每天2次、每次40min左右进行吃饭、穿衣、梳洗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为主。最后在此基础上,康复医生需以15d的时间间隔定期上门查看患者机体障碍功能恢复进度,以纠正其相关训练的不足之处。

(4)认知功能训练: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及记忆、语言方面的障碍现象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如安排套环、拼图、安装螺丝及纺织等类活动来提高其记忆程度和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取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对患者肢体功能运动情况进行评分,表格主要针对其上、下肢、机体反射、手指、脚趾、手腕和脚踝等肢体的活动情况来进行内容规划,其中,项目计分均根据患者的动作完成情况来进行评分,如指定动作无法完成计数1分;指定动作可完成某部分计2分;指定动作能完全做到并自述毫无限制感为3分,后根据其计数结果来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且所得分值范围均在0~100分间,95分以上为肢体运动功能轻度障碍,85~95分间为中度障碍;50~85分为肢体功能障碍现象显著,小于50分为严重,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越高[5]。取FCA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临床评分,表格内容主要由患者理解、语言表述、社交及记忆等多个选项组成,分值范围在5~30分间,分值越高表明其认知障碍障碍改善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年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认知功能障碍评分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当组间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FCA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FCA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Fugl-Meyer、FCA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详情见表。

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FCA评分(±s,n=41,分)

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FCA评分(±s,n=41,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Fugl-Meyer FC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6.78±9.53 69.15±7.14ab 7.01±1.25 21.42±4.48a观察组 27.15±10.21 88.42±8.14a 6.89±0.77 30.25±3.66ab t 0.14 6.23 0.11 5.36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有相关临床统计结果指出,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均受其生活方式的转变、经济生活压力的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显著性上升,是提高我国青年阶段人群离婚率和失业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其日常生活水平及工作能力均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还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脑卒中病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病症存在的突发性和病情发展速度快等临床特点,都是提高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6]。因此如何及时有效给予青年脑卒中患者有效治疗来控制其病症进展和预后改善,以提高患者健康恢复进度,是现下临床急待解决的重点医学问题之一。

现今,已有临床相关研究规定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能持续维持其运动模式处于随意且协调状态,是判断患者健康完全恢复的主要标准[7]。但是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此类病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若只是一味采取药物治疗是无法达到上述治疗标准,且其病发后出现的肢体运动、认知功能障碍都是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此外,还有相关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神经细胞在病发后出现的受损问题,现今临床还未有相关根治方法,而其脑卒中后出现的肢体障碍问题需利用患者神经系统中的代偿功能来展开治疗,是改善其病症的前提依据[8]。故临床指出只有通过反复学习与训练患者的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才是解决其障碍问题的有效措施,对加快患者健康恢复进度和最大化达到其治疗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次研究针对青年脑卒中患者主张实施三级康复疗法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三级康复疗法)Fugl-Meyer、FCA评分均较对照组(常规治疗)对应值高,且计算出组价数据差异值为P<0.05,与李莹莹[9]一文中的对应值大致相符,表明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其中,三级康复疗法在患者入院后的6个月内分别针对其功能障碍问题给予规范性康复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运动其肢体、认知来促使患者大脑中枢诱发出大量的传入、传出性信息,便于其肢体、皮肤等组织接受到此类信息来对患者大脑皮质运动及认知功能区进行激活,以修复其前期脑卒中造成的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性问题[10]。除此之外,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通过活动其关节和肌肉来进一步改善组织间的协调性,以刺激其中枢神经系统来避免将患者肢体引发痉挛和造成肌肉萎缩。与此同时,随着临床医学的大力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优化,神经科医生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理论问题也开始逐渐加大研究力度,故三级康复治疗的作用在此得以充分重视,并通过落实相关预后措施来保证其作用效果在患者病症治疗中得以充分发挥[11]。此外,临床也有相关报道证实三级康复疗法较以往传统康复治疗而言,后者的康复疗程均是在患者卒中病发治疗3个月后就停止相关工作,是导致其体内废用综合征及神经后遗症等病情发生概率上增的主要原因。而前者院内治疗会延伸到患者院后(家庭或社区)来完成其康复整体疗程,便于保障其机体残存功能的完整性,且患者住院期间还通过落实其家属及护理人员的相关康复治疗培训工作,以保证患者三级康复整体治疗流程得以高效完成,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健康恢复进度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达到患者预期治疗效果[12]。

综上所述,采取三级康复疗法用于青年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出现的障碍问题均得到显著性改善,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1]杨倩,谭军.早期规范三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4):79-81.

[2]庄霁雯,郑洁皎,陈秀恩,等.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0):1127-1131.

[3]路美,宫平,侯亚红.语言康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青年脑卒中后构音障碍致心理抑郁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9):1099-1100.

[4]韩光,张蒙,张智成,等.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2):22-22.

[5]张巧凤,黄志玉.针对性连续心理护理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232.

[6]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275-282.

[7]马兰,陈芳,刘红英,等.规范化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预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82-1584.

[8]唐彤丹,周密,刘永华.青年脑卒中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02):133-135.

[9]李莹莹,张备,李策,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04):303-307.

[10]杨亚娟,费才莲,荆瑶.应用保护动机理论干预首发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3):1-5.

[11]简静雯,茅新蕾,管朝红,等.生物反馈训练对青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17,37(05):567-568+572.

[12]牟晓洋,王飞,吴晓辉,等.基于分级诊疗的急性脑卒中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效果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2):1422-1427.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肢体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肢体语言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肢体写作漫谈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