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60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关节功能及对预后的影响评价

2018-08-08李智聪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退行性骨关节炎肌力

李智聪

(简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简阳 614100)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属于退行性病变,且多见于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以及老年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发生率呈持续性上升趋势[1],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临床对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关节置换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较为有效的疗法。临床结合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疾病特点,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可获得较理想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60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关节功能及对预后的影响评价。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均知情同意,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性41例,女性19例,分别占68.33%、31.67%;年龄:年龄最大86岁,年龄最小65岁,平均年龄为(69.75±3.35)岁;病程时间:病程时间最长15年,病程时间最短1年,平均病程时间为(3.85±1.65)年;疾病类型:单纯重度骨关节炎35例,伴有内翻畸形有15例,伴有外翻畸形有10例。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相关工作。

1.2 方法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均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手术具体操作如下:实施手术前30分钟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抗菌药物,以感染预防;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常规上止血带;操作者作一纵向正中切口,从髌骨内侧入路,进入膝关节,肌肉组织作分离,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彻底清除关节内炎性滑膜组织;接着切除外侧半月板病变组织、前交叉韧带病变组织等;若患者伴有膝关节外翻,则需实施下肢力线矫正,接着行髓外定位系统进行切除胫骨关节面。操作者确定截骨具体位置,选择大小适当的假体行截骨、松解软组织等操作;将合适假体植入,平衡软组织,接着常规固定处复位处理等,操作者仔细检查其固定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上述操作完成后,常规冲洗,切口关闭,放置引流管。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引流量、引流颜色等具体变化,结合其手术实况可在术后24小时内拔除引流管。手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药物一剂,给予冰袋冷敷。结合患者手术恢复实况,手术后1日可逐步指导开展肢体功能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手术后嘱咐患者需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治疗前后MMSE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治疗前后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治疗前后WOMAC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及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经(±s)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验,经[n(%)]表示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若数据结果有差异性,则P<0.05;若数据结果无差异性则P>0.05。

2.结果

2.1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的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功能评分、畸形评分、肌力评分、活动度评分、HSS评分更高,而治疗后疼痛评分更低,P<0.05。详细见表1所示。

表1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s)

分组(n) 功能(分) 畸形(分) 肌力(分) 活动度(°) 疼痛(分) HSS评分(分)治疗前(n=60) 10.28±2.11 6.95±2.15 7.43±1.60 8.01±2.77 11.80±2.95 40.90±8.03治疗后(n=60) 13.03±3.03 10.25±2.65 11.80±3.03 12.28±3.22 8.55±2.26 68.15±9.25 t 4.2785 5.5552 7.3264 5.7750 5.0239 12.7795 P 0.0001 0 0 0 0 0

2.2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ADL、WOMAC比较

与治疗前的MMSE、ADL、WOMAC比较,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ADL评分更高,而WOMAC评分更低,P<0.05。详细见表2所示。

表2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ADL、WOMAC比较(±s,分)

表2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ADL、WOMAC比较(±s,分)

分组(n) MMSE评分 ADL评分 WOMA评分治疗前(n=60) 35.77±8.14 32.50±6.44 7.12±1.01治疗后(n=60) 62.80±10.35 61.88±9.65 5.30±1.11 t 11.7924 14.5476 6.9667 P 0 0 0

2.3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后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的患侧等长收缩最大肌力评分、患侧随意运动肌力评分比较,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患侧等长收缩最大肌力评分、患侧随意运动肌力评分更高,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的健侧等长收缩最大肌力评分、健侧随意运动肌力评分均无差异性,P>0.05。

2.4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经治疗后,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分膝关节恢复优有55例(占91.67%),膝关节恢复良有5例(占8.33%),膝关节恢复差有2例(占3.33%),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67%。

2.5 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经治疗后,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发生关节肿胀1例(占1.67%),发生骨质增生2例(3.33%),发生关节畸形1例(占1.67%),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3.讨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为慢性退行性病变类型之一,相关数据统计表示,该疾病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且早期疾病症状表现为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主,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退化,关节无法继续承重,导致膝关节发生炎症,使患者感到持续疼痛,发展至晚期将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正常行走,为其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阻碍。随着疾病持续发展而未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均造成威胁[2]。目前临床结合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特点以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可以有助于改善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改善疾病预后十分重要[3]。

本次研究中,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均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从结果可知,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的MMSE指标、ADL指标、WOMAC指标、股四头肌肌力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除此之外,经治疗后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67%,而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方案可以有助于提升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肌力及HSS评分,且明显缓解其疼痛感,促进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4]。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以及年龄特点,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可取得较理想治疗效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指标明显提高,患者MMSE指标、ADL指标、患侧等长收缩最大肌力指标、随意运动肌力指标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提高,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5]。关节置换术通过为患者置入功能良好的人工膝关节,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从而显著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赵旻暐,王宁,曾琳,等.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疗效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1):142-147.

[2]张志伟,焦强,张民,等.髌下脂肪垫在膝骨关节炎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4):309-312.

[3]黎国权,覃海宁.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43-5545.

[4]耿云航,李桂石,刘晓阳,等.骨关节炎发病易感基因及环境因素的现状研究[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7,31(4):477-479.

[5]白鹏.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119-120.

猜你喜欢

退行性骨关节炎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