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型展会误解解析及发展思路探讨
2018-08-07黄册
黄册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本文通过解析时下对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误解,探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政府主导型展会 新时代 发展思路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30多年来,无论是展馆面积、年办展面积都以年均20%的速度不断增长,行业经济效益对GDP的贡献比例稳步提高,已逐步成长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而政府主导型展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级政府以展会项目为载体实施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成为中国会展业独特现象。
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级政府在启动 “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措施的同时,也纷紛通过主办或挂名展会的方式拉动当地贸易,引导消费,但也曝露了“同构化”“低度化”的问题。2013年,按照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商务部着手开展全国展会清理规范工作,重点清理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主办、财政出资的展会活动,坚持清理规范和发展产业并举,引导和鼓励各类展会走专业化、市场化道路。
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对政府主导型展会抱有一些误解或成见,笔者选取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观点来做一定的解析,并在新时代背景下浅谈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思路。
二、对政府主导型展会误解的解析
(一)误解一:政府主导的展会追求轰动效应,搞大而全的形象工程,不讲实效
政府主办的展会具有启动资金充足、组织经验丰富的优势,相对民办展会,起点较高。一般政府主导展会企业参展参会规模就能达到业界平均水平以上。开幕式、论坛、供需对接等配套活动场地规格高、嘉宾阵容强,宣传方面除了市场化的广告宣传外,还有其他民办展会很难取得的行政资源和置换资源。因此,政府展会拥有资金投入、展会规模、配套活动、宣传推广等外化指标的全方位优势,人们会对展会效果有很高的预期。但由于展会的知名度、品牌影响力等还处在培育阶段,容易造成名不副实的直观感受。
诚然,部分政府展会在举办一届或几届后,出于各种原因销声匿迹,但更多的政府主导型展会经过数届的不断投入和打磨,走出了特色之路,成为具有区域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展会,在拉动贸易、搞活经济方面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从创办之初就承载着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重大使命。为了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市政府在城市中心区投资新建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集展览、会议、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每届博览会举办前后密集投放广告和新闻宣传,开展时期全市动员,各种投入巨大。展会自2004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十五个年头,为2010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也将继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从经济效益上看,自展会举办以来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物流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广西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技术设施建设极大改善,展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已远超投入成本。
(二)误解二:政府办展是争夺市场资源,冲击市场秩序
很多人认为,政府有企业无法获得的政策和组织资源,政府办展必然与企业争夺市场资源。政府和企业是不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只要政府参与主办,展览企业就不会拥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展览项目。同时,这类展会的运作不可能完全市场化,招展通过行政命令实现,企业只是奉命参展,而且展出面积、搭建规格、规模都给予规定,会展被当作政治任务完成,办展机构奉命行事,以领导满意为标准,展会轰轰烈烈,效益却无法评估。
持这一观点的人们往往是从自由市场的完全竞争理论出发来考量政府办展的行为。事实上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及会展业发展现状并非符合上述理论,如果一味套用教科书,将得出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结果。我国经济总规模不断增长,各行业内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壮大,会展业也随之不断蓬勃发展,但目前会展业内还存在一定乱象,诸如虚假承诺、假冒国际展、编造举办单位、内容与主题不符、临时更换展览场地等违反市场一般规律和商业诚信的现象。
从表面看来行业内的政府主导型展会是“抢了市场的饭碗”,但实质上政府主导型展会受到广大参展企业的追捧,正是市场需求的产物。从微观上看,政府主导型展会在很大程度上能给参展企业提供信心,保障参展企业的基本权益;从宏观上来看,政府主导型展会在会展行业内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规范会展业行为、整合各类资源、改善整个会展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起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误解三:政府主办的展会追求社会宣传和社会效应,忽视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
政府主导型展会与市场导向型展会开办的动因不尽相同。市场导向型展会一般是在行业内相当数量的企业发展到有提升知名度、开拓新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作为一种集中、高效和相对低成本的展示、交流平台应运而生。而政府主导型展会一般体现各级政府的战略目标,或服务国家外交政策,或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以展会为载体促进各级政府发展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主导型展会是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自发配置市场资源的结果,而政府主导型展会往往带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因此从信奉自由贸易的市场自由主义者的逻辑看来,政府主导型展会是带有打破市场规律的原罪的,而政府战略目标的达成无法一蹴而就,这一段时间差也造成了政府主导型展会容易被攻击成只追求社会效应不注重经济效益的靶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迁,经济学家早就观察到,市场配置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市场失灵”会导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负效应、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失业、区域经济不协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过度消耗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后果,此时就需要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来调节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
作为现代会展业开端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是对以上论述的一个很好注解。二战结束后的德国一片焦土,面临国家分裂、百业崩溃、食品长时间短缺等严重的战后创伤。为了使企业家和民众看到经济复苏的希望,汉诺威市政府在1947年8月18日至9月7日举办了第一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这次展会的目的是展出适合出口的德国制造产品,展会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300余家,整个展期参观观众人数超过73.6万,签订的订单及商业合约1934份,金额共计约3160万美元。起初,几乎每个人都怀疑汉诺威无法与被称为“展览会的首都”的莱比锡相比,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逐步成为了德国经济奇迹的标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成为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成为联系全世界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国際活动。
三、浅谈新时代下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发展思路
目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政府主导型展会也应该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用大会提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笔者下面就新时代下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发展思路发表一些抛砖引玉式的观点。
(一)政府主导型展会要继续配合国家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
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展会一直承载着国家重大政策措施,例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对外贸易窗口;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博会)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企业国际盛会,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为奠定与维护地缘政治外交经贸关系、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和海丝博览会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这些已经成熟运作的政府主导型展会应当牢记自身的战略使命,展会的主题和定位要体现战略高度,展览展示、论坛活动都要紧密围绕推动国家和区域战略的实施来进行,建立国家权威信息、产业政策的发布平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二)政府主导型展会要有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担当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沿海和内陆城市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充分等方面。政府主导型展会不应当以营利为目标,而应该以推动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己任。展会的优惠政策要向内陆倾斜、向乡镇倾斜,让更多内陆城市企业、乡镇企业有机会展示风采、获得参展实效;展览主题要突出绿色环保,要加强对参展展品的审核,拒绝涉及物耗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安全无保障及侵犯知识产权的展品;展览内容要为引导市场消费、拉动内需服务,多组织产品推介、对接活动,提高供需对接效率;参展行业的设置要力求推动本地产业的联动,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主导型展会要坚持走创新性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型展会要实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做到既配合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战略,又实现自身展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如何寻求国家利益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不断扩大展会品牌影响力,紧跟国内外形势,这就要求政府主导型展会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保持展会的创新力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抓好人才培养和用人机制的建设,一方面重点培养会展高级运营管理人才和策划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与众多高校科研力量合作,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交流与跨区域合作,推动行业资源有效流通和优化整合,使各地区政府主导型展会间在“创新”路上充分发挥相互协调支持的作用;三是与国外知名展览公司合作,政府主导型展会在展会品牌营销、战略管理等方面较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谋求与国外知名展览公司在展馆建设、会展流程、人才培养、管理水平、信息手段等方面深度合作,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四是实现展会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展会的各个环节,为会展举办方、参展商和参展观众提供信息交换和互动的平台;五是推动专业化发展,展会按行业分类,集中展示行业内生产设计优势,在展览规划、宣传推介、招展招商、配套活动、现场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健康.会展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松萍.会展营销[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凌礼,张波.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方向研究[J].当代经济,2014(17).
[4]张畅.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广西外贸经济的贡献[J].商,2016(9).
[5]曹献雨.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经济视野,2013(3).